千里躍進大別山勝利原因是什麼《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勝利原因是什麼?

2021-03-05 09:21:55 字數 5512 閱讀 8547

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建立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2012·鄂州)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揭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上黨戰役——青化砭戰役----孟良崮戰役——千里躍進大別山——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解放戰爭的進一步勝利,犧牲是巨大的。

劉鄧大軍進大別山,主要目的就是將戰場引向蔣管區。解放戰爭第一年裡戰場基本上都在解放區,到第二年(47年)除了東北解放區由於底子實力雄厚外,關內各解放區都出現了人力、物力匱乏,甚至經濟接近崩潰的情況。這一情況繼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必須將戰場引向國統區,開闢新解放區,在敵區內徵兵徵糧。

而當時國民黨將進攻重點指向山東、陝北,使這兩處戰場處於十分危急的狀態。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此舉使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相對薄弱,為劉鄧大軍進軍中原提供了條件。劉鄧大軍進大別山將山東戰場大批**引到大別山,其中包括胡鏈、桂系的7、48軍等精銳。

使華東解放軍得以從「七月分兵失利」的情況下解脫出來,不但收復了山東根據地,還開闢了豫皖邊根據地。陳賡兵團也得以度過黃河,開闢新區,大舉殲敵。

在經濟上此舉使國民黨逐漸無法再從廣大的中原地區徵兵徵糧,而老解放區(山東、晉冀魯豫)得以減輕了負擔,獲得了恢復時機,以後與新開闢的中原解放區一起成為大決戰人力、物力的後方。

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是以自己的犧牲換來了整個戰局的大變化,從此之後,戰場主要引向了蔣管區。完成這一戰略轉變不可能不付出大的代價。當然,是否一定要進大別山,進桐柏山、或是豫西是否效果更好,有待商榷。

3樓:軍哥到此一擼

千里躍進大別山:又稱為挺進大別山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戰役。2023年8月7日,***、***發出命令:

勇往直前,不要後方,不向後看,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一次路途諸多險阻的進軍,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勝的進軍。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鬥,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於2023年8月27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

爾後,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三軍構成品字形,協同作戰,共同建立新的中原解放區。

抗戰結束剛結束時,共產黨的主要根據地僅僅是在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而不是長江以北,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天才的***,竟然在解放軍橫渡長江的三年前,就開始尋找打過長江佔領全中國的策略,他研究了長江沿線地形,最終驚異地發現,大別山地理位置獨特,處於武漢和南京的正中間,武漢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南京是國民黨**的首都,如派遣一支部隊控制住大別山,意味著東可取南京,西可取武漢,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唾手可得。這一天才的發現,既是改變國**隊力量對比的勝負手,也是一招定乾坤的,蔣介石統治中國的局面也從此進入到土崩瓦解階段。

意義:一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威脅南京和武漢,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可以這麼說,***親自擬寫的那份標有三個「a」字的電報,加速例如國民黨政權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國的誕生。

二是奠定了***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儘管一代偉人***在此之前做過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確立其在中國現代史上歷史地位的,首推和***共同率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壯舉。

三是奠定了大別山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後,大別山就成為中國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別山已經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為「中國十大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4樓:starlink大尉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利用複雜地形可以和敵人周旋,大別山地區革命基礎也比較好。

5樓:辯證***思維

蔣介石不聽白崇禧的瞎指揮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勝利原因是什麼?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建立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2012·鄂州)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揭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上黨戰役——青化砭戰役----孟良崮戰役——千里躍進大別山——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按照歷史題目來解釋 就多了

長期以來,人們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都頌歌不斷,通常的說法是:為了經略中原,取得變化全域性的作用,中共**決定把戰略進攻的矛頭首先指向大別山。大別山雄峙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敵人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

人民解放軍如果能佔領大別山,就可切斷國民黨軍津浦、平漢和隴海三條交通線,還能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瞰制中原,直接威脅敵人長江防線以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統治,迫使敵人的主力從山東、陝北迴援,從根本上改變戰局。有人甚至稱之為「偉大的戰略轉移」。 然而,事實上,從結果看,基本可以斷言這是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

所以說它失敗,首先是因為這次戰略轉移並沒有能夠站住腳跟。劉鄧所部進入大別山後,到2023年10月底,曾先後建立了33個縣的民主**,根據地初具規模。但到2023年11月國民黨成立「九江指揮部」,調集重兵對我大舉「圍剿」時,由於戰場形勢嚴峻,我軍只好實行分兵作戰,其中第1縱隊由***率領北渡淮河進入豫西根據地,留下的三個縱隊也採取分散活動方式,活動範圍也僅限於大別山的邊緣地帶,其中第2縱隊在淮河南北轉戰,第3縱隊在皖西一帶遊擊,第6縱隊則在大別山南麓活動。

大別山中心地帶全部為敵所佔,我原已攻佔的縣城和大的市鎮全部丟失。敵人所到之處,立即恢復其反動統治,我地方政權被迫轉入地下。到2023年春,我主力部隊全部轉出大別山時,根據地全部變成了游擊區,鬥爭形勢就更為困難了。

對於這一時期大別山根據地的狀況,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論述中得見清楚。***2023年春在寫給***的報告中說:「整個中原地區有4500萬人口,現為我控制者為兩千萬,計有豫陝鄂700萬(有政權有工作者500萬),豫皖蘇900萬(能收稅的),……江漢300萬,桐柏200萬。

其餘一半人口的區域,極大部分有我部隊和政權。大別山區鬥爭仍極艱苦。」在這裡,***明確將大別山地區排除於屬我控制的範圍之外。

據***分析,在中原地區,由粟開闢的豫皖蘇解放區和陳開闢的豫鄂陝解放區在當時屬於較為穩定、人口最多、工作基礎最好的地區,大別山地區則屬於我最困難的地區。 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劉鄧大軍並沒有在大別山「站穩」腳跟,雖然我主力部隊最終轉出大別山並非如國民黨宣傳的那樣是被擊潰後的敗退,但起碼是**軍委已經看到了劉鄧主力繼續在大別山與敵糾纏已無多大戰略意義而作的主動轉移。其實,當時***也並不認為我在大別山已「站穩」了腳跟,控制了這一地區。

他在2023年1月27日致華東局的電報中說:「現在最要緊的戰場仍是大別山,該區是否站住腳的問題,尚未解決」。因此,我在大別山的鬥爭,沒有實現***的最初設想,建立大別山根據地的任務並沒有完成。

其次,則是因為此次舉動損失巨大,二野幾乎打殘。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兵團之一,***、***統率的晉冀魯豫解放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129師,是一支身經百戰的英雄部隊。劉鄧所部向以戰鬥作風過硬、善打巧仗聞名,因而在解放戰爭第一年取得了與華東野戰軍不相上下的輝煌戰績,這中間,野戰軍司令員***戰略戰術素養高、指揮能力強是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最傑出的軍事領導人之一,他身經百戰,戰功卓著,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世人常將他稱為中國少有的軍事奇才之一。***對游擊戰、伏擊戰、攻擊戰都有深入研究,樣樣精通,處處顯露大將風範。***指揮的許多戰役,都是戰術史上的典型戰例,以致蔣介石不得不說,論戰術之奇,***數中**界一絕。

然而這支常勝之軍在轉戰大別山的戰略行動中卻元氣大傷,部隊野戰能力大為降低,以致在中原逐鹿中戰績欠佳。劉鄧所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在戰略**前,組建有1o個縱隊和一個軍共28萬人。戰略進攻開始後,劉鄧率1、2、3、6等4個主力縱隊13個旅共12.

4萬餘人渡河南征,可謂兵強馬壯。在魯西南戰役中,面對強敵圍攻,劉鄧指揮若定,充分發揮我軍運動戰特長,一舉殲敵5.6萬,受到**軍委的通令嘉獎。

但在轉戰大別山的鬥爭中,劉鄧所部卻遭到嚴重削弱。從2023年8月到2023年2月,劉鄧大軍在大別山艱苦轉戰6個月,部隊減員5萬餘人,加之在進軍大別山途中通過黃泛區時,被迫將重**全部丟棄,致使部隊作戰能力大不如前。 在整個大別山戰役期間,劉鄧大軍12萬可以專門找王牌打的精銳大軍,變成了1支只能以避戰為主的超級游擊隊,成為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支戰力大幅下滑的野戰軍。

官方對於劉鄧大軍的損失一直沒有明確的公佈,但有幾個資料還是公認的,即自根據地渡黃河時為12萬大軍,含5千地方幹部,魯西南**1萬左右,加上魯西南部分俘虜,減去南下徒中犧牲掉隊等損失,到達大別山時為11萬五千人。而最後在臨泉寨會師時,4個主力縱隊只剩下5萬6千人。當然,還有部分部隊作為地方化的部隊留在大別山了,這個主要是後來的12縱隊和其他各縱分出的部隊,合計2萬多,3萬不到一點。

這樣最後,劉鄧大軍約剩餘9萬人。

那麼劉鄧大軍的損失到底是多少呢?應該是原始主力11.5萬,加12縱1萬2千,加後來補充兵員約3萬(含解放區的新兵,當地新參軍的,和俘虜兵),這樣總共進大別山的兵員為15萬5千(含地方幹部),減去剩下的9萬,可以看出劉鄧大軍在2023年8月到2023年2月總計損失了6萬5千人以上,如果把南下路上和10縱柳林的損失計算進去,損失則在8萬人以上.

這個減員數甚至超過了遼瀋戰役東野全軍的**。而且其中永久性損失比例很高。還有一個損失,是**上的,尤其是重**,挺進大別山前,中野炮兵空前強大,但到淮海戰役時,炮兵還不及47年初的水平。

其主要損失既在千里躍進大別山途中,這時主要譭棄的是重炮;其次就是在大別山鬥爭過程中,主要是山炮,重迫擊炮等,(現在的資料表明,劉鄧大軍還是帶了相當量的中小口徑的火炮到大別山的,其後放棄部分火炮主要還不是因為炮彈打光,而是山地作戰攜帶不便)。如果綜合考慮人員和**等損失,那麼整個中野主力的戰力在出山時,應該只有進山時的40%。不僅僅是火炮,重機槍也被放棄了不少,輕**也有不少損失。

正是有鑑於此,當2023年***為打破中原僵局,為調動大批敵軍回援江南而決定派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第1、4、6三個縱隊10萬人遠征閩浙贛時,粟裕經過反覆思考,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華野三個縱隊過江後,雖可給敵「以相當震驚、威脅和牽制」,但我也因此帶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困難,「我三個縱隊渡江後,在轉戰過程中,預計會有5萬人的減員,如果留在中原地區作戰,以同樣的代價可以殲敵三個至五個整編師。」***在認真聽取了粟裕的彙報後,最終接受了他的建議,決定華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留在中原戰場與劉鄧所部協同打大的殲滅戰。

此一戰略改變,為後來中原戰局的發展所證明為完全正確,否則粟裕所部的遭遇有可能比劉鄧部隊更慘。

後來因為躍進大別山的策略制定者是第一代領導核心,而執行者是第二代領導核心,於是這次原本失敗的行動也就跟著他們偉大起來了。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無法粉飾,也沒辦法塗改。

總結來說,就是一幫土匪把民主**推翻了的其中一個片段

小學課文千里躍進大別山,課文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勝利躍進大別山的原因是什麼

小學有這種課文 小學哪有這種課文?你幾年級的?課文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勝利躍進大別山的原因是什麼 1 老蔣的判斷失誤,當時正好是魯西南戰役結束,老蔣認為劉鄧部隊需要休整 而且從此前一貫的作戰風格上看,劉鄧每打完一仗就要回老窩休息一下 所以沒有想到對方會進行一次無後方的大規模躍進作戰 2 諜報工作出...

一什麼千里什麼意思,一曰千里是什麼意思

一 一日千里 y r qi n l 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展極快。例 由於負責幹部的艱苦奮鬥,業務更 異常發達,不到一年,全國分店已達五十餘處。二 一日千里 的近義詞 一 一朝千里 y zh o qi n l 猶一日千里。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展極快。二 突飛猛進 t f i m ng j ...

拒人於千里之外是什麼意思,拒人於千里之外是什麼意思

拒人於千copy裡之外 j r n y qi n l zh w i 解釋bai 拒 拒絕du 把人擋在千里之外。形容zhi態dao度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餘地。出自 孟子 告子下 距人於千里之外。示例 而往往卷俎而退者多,置虛命徹者少,池池之聲音顏色,清 袁枚 小倉山房尺牘 八首 語法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