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幼兒數學學習特點是通過實物理解抽象的數字,以
及數學含義。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遊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養幼兒思維培養。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遊戲互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瞭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絡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係,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絡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2樓:來米呼延凡霜
3——4歲的幼兒,主要通過感知和運動來把握物體的數量,只具有對少量物體的初步的數概念,還算不上真正具有了數的概念,處於對數量的感知動作階段,具有以下特點:
1、對數量有籠統的感知,他們對明顯的大小、多少的差別能區分,對不明顯的差別,則不會區分。
2、會口頭數數,但一般不超過10.
3、逐步學會手口一致地對5以內的實物進行點數,但點數後說不出物體的總數。
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一般說來,4歲以前的幼兒基本上不會加減運算。他們不懂加減的含義,更不會使用「+」、「-」、「=」等運算子號,也不會自己動手將實物分開或合攏進行加減運算,但他們卻能解答一些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應用題。如問幼兒:
「2加1等於幾?」幼兒一般都不能回答出,且不感興趣,但是若問幼兒:「媽媽昨天給你買了兩件玩具,今天又買了一件,你現在一共有幾件玩具呢?
」幼兒馬上回答是「三件」。
三、認識幾何圖形
3——4歲的幼兒一般能正確地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所以,有的幼兒會把圓形說成是「太陽形」,把正方形說成是「手絹形」等等。
四、對物體量的比較、認識
4歲左右的幼兒,一般已能正確區分物體的大小差異,也能用一些簡單的詞彙來表示相應的量,如「我抱著一隻大娃娃」,並且感知物體大小的準確性有所提高,表現為:能辨別差別不太明顯的一組物體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體;能正確辨別遠處物體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物體的大小,如能說出遠處有大人和小孩;能在不同位置(遠處或近處)按照**要求拿大的(或小的)物品。說明該階段幼兒已具有初步的知覺恆常性。
但此年齡段的幼兒還不能認識其它量的差異,也不會用詞語來表示。他們對於高矮、粗細、長短、厚薄等量的差別,往往都籠統地說成「大」、「小」,說明幼兒對物體各種長度認知上的侷限性,對量的認知還不具有相對性。但此時的幼兒對於輕重的感覺已有了初步得發展,他們能夠感知和辨別具有明顯差異的兩個物體重量的不同,並能基本上用正確詞彙來表示。
3樓:518姚峰峰
最初的學習要有實物,不然數學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會很抽象,他會沒辦法理解。
比如最初1+1=2,就是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就有兩個蘋果。
具體化的事物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有意義的,抽象的數字小孩子就沒辦法接受。
數學問題首先是實物,然後可以讓孩子在腦子裡想,漸漸不需要實物的輔助,逐步抽象化會比較容易接受。
幼兒學習數學一般的特點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3——4歲的幼兒,主要通過感知和運動來把握物體的數量,只具有對少量物體的初步的數概念,還算不上真正具有了數的概念,處於對數量的感知動作階段,具有以下特點:
1、對數量有籠統的感知,他們對明顯的大小、多少的差別能區分,對不明顯的差別,則不會區分。
2、會口頭數數,但一般不超過10.
3、逐步學會手口一致地對5以內的實物進行點數,但點數後說不出物體的總數。
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一般說來,4歲以前的幼兒基本上不會加減運算。他們不懂加減的含義,更不會使用「+」、「-」、「=」等運算子號,也不會自己動手將實物分開或合攏進行加減運算,但他們卻能解答一些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應用題。如問幼兒:
「2加1等於幾?」幼兒一般都不能回答出,且不感興趣,但是若問幼兒:「媽媽昨天給你買了兩件玩具,今天又買了一件,你現在一共有幾件玩具呢?
」幼兒馬上回答是「三件」。
三、認識幾何圖形
3——4歲的幼兒一般能正確地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所以,有的幼兒會把圓形說成是「太陽形」,把正方形說成是「手絹形」等等。
四、對物體量的比較、認識
4歲左右的幼兒,一般已能正確區分物體的大小差異,也能用一些簡單的詞彙來表示相應的量,如「我抱著一隻大娃娃」,並且感知物體大小的準確性有所提高,表現為:能辨別差別不太明顯的一組物體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體;能正確辨別遠處物體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物體的大小,如能說出遠處有大人和小孩;能在不同位置(遠處或近處)按照**要求拿大的(或小的)物品。說明該階段幼兒已具有初步的知覺恆常性。
但此年齡段的幼兒還不能認識其它量的差異,也不會用詞語來表示。他們對於高矮、粗細、長短、厚薄等量的差別,往往都籠統地說成「大」、「小」,說明幼兒對物體各種長度認知上的侷限性,對量的認知還不具有相對性。但此時的幼兒對於輕重的感覺已有了初步得發展,他們能夠感知和辨別具有明顯差異的兩個物體重量的不同,並能基本上用正確詞彙來表示。
5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3-7歲的孩子,即學齡前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數學學習還處於直觀的形象思維階段,能夠感知數的概念,對數有簡單的認識,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完全理解數的意義,通過學習能實現手口一致點數。
對圖形和時間、空間也有基本認識。
幼兒學前數學教育根據何秋光老師的將數學教育體系,可分為以下六大模組:
6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幼兒應該指的是學齡前兒童!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一般都可以辨識一些簡單的圖形,還有一定的方向感和時間概念,比如白天黑夜,中午,晚上!
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應該採用遊戲化的教學方式更能讓給他們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
比如教具類的玩法互動,思維邏輯模式的小遊戲來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激發自己的各項能力(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想象力等)
您也可以去學習一下火花思維的教學模式!
兒童數學認知學習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7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幼兒學前數學教育根據何秋光老師的將數學教育體系,可分為以下六大模組: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準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佔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鐘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係,通過想象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係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型別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
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基本特點是:課程主要在於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遊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8樓:匿名使用者
1.操作中的觀察
觀察作為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感知活動,貫穿於幼兒數學操作活動的整個過程,是幼 兒進行數學操作活動的前提條件。操作中的觀察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幼兒在前期的活動中觀察到的生活經驗、他人的操作方式、教師的示範等,這些都為幼兒新的操作活動提供 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從而保證了操作活動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幼兒的操作活動必須要有觀察的介入,操作活動中的觀察包含了對操作材料的觀察以及對同伴的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的觀察。這種觀察的深入與否還會影響到幼兒的操作。例如,在分類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瓶蓋,讓幼兒以儘可能多的方式進行分類。
幼兒接受這樣的任務後,首先要對瓶蓋進行觀察,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並思索「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然後邊觀察邊操作,完成分類的要求。如果幼兒對材料的觀察不夠仔細,他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分類。同時,幼兒在完成自己的操作後,還會觀察周圍幼兒的操作,看看 其他幼兒的操作與自己有何不同,再引發自己新的分類方法。
觀察為幼兒的操作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操作又需要幼兒不斷地觀察,操作活動對幼兒的觀察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操作中的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的過程。根據幼兒活動的有無目的性,可以把記憶分成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兩個方面,記憶的有意性是幼兒記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兒童記憶發展中最重要的質的飛躍。
(1)數學操作活動需要記憶的介入。數學操作活動並不是一種隨意性的操作活動,所有的數學操作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操作規則和操作要求。在數學操作活動中,教師將幼兒所要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操作規則、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標,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對操作規則的遵守和操作目標的實現,達到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
幼兒對操作規則和操作要求的識記是在有意無意中進行的。教師在宣佈操作規則時,幼兒為使操作活動能順利開展,會積極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並在整個操作活動中有意識地回憶這些規則,進而指導自己的操作。
幼兒在數學操作活動中還表現出較明顯的有意回憶,這種有意回憶實際上是由某一種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向另一種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轉換,或某一種學習內容的操作方式向另 一種學習內容的操作方式進行遷移的基礎。沒有這種有意回憶,就不會有操作中的遷移。這是因為,許多數學操作活動中的操作規則、策略或方法都是先前操作經驗的重現或遷移,這些相 似的操作規則、操作要求也不斷地引起幼兒的有意回憶或追憶;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務,也需要幼兒不斷地回憶或追憶過去曾經體驗過的操作經驗和操作策略,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務。
比如,在學習5以內的數的組成之後,幼兒已經有了把5以內的數分成兩部分並且按一定規則排列的經驗,當教師要求將6個棋子分插在兩個底板上時,幼兒會自覺不自覺地回憶起5以內的數的分解經驗,將棋子按遞增或遞減的順序插在底板上。
(2)幼兒的識記策略會影響操作的結果。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識記策略的優劣會在操作活動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如在排序活動中,有的幼兒在操作中根本就忘記了操作的規則,而是自己隨意地往底盤上插棋子 ;有的幼兒則是口中唸唸有詞:
「一個紅的、一個白的」,邊念邊插棋子;有的幼兒則默不作 聲,正確地按照規則進行排序。第一類的孩子,他們沒有有意識地記住操作規則,所以他們不能 完成操作任務;第二與第三類的孩子雖然都處於有意記憶的狀態,但他們的記憶策略不同,體現了他們記憶水平上的差異。第二類孩子的記憶需要藉助於外顯的語言來幫助,而第三類孩子的記憶已達到內化的程度。
這兩類孩子在較為複雜的操作活動中可能會表現出差異。
3.操作中的想象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幼兒操作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認知成分。在幼兒的數學操作活動中含有豐富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比如 ,在排序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用多項組合玩具(注:多項組合玩具是由棋子和底板組 成的,棋子有多種顏色,可以插在底板上,也可以插在另一個棋子上,幾塊底板還可以拼成一塊更大的底板)排成一個有規則的漂亮的欄杆。幼兒根據這個要求,結合自己以前看到 的欄杆的形象,能在頭腦中再造或創造出一個新欄杆的形象,進而指導操作。
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 排序能力的發展固然與對「序」概念的掌握有密切的關係,但同時與想象力亦有非常 密切的關係。想象力較弱的孩子,只能根據頭腦中的表象(教師曾示範過的顏色一一相間的排序)進行再造想象,排出顏色一一相間的欄杆(顏色變化、規律沒變),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能根據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創造想象,排出如abbabb、aabbaabb(a、b分別代表不同的顏色)等規律排列的一層、二層甚至三層的欄杆。
在數學棋類活動中,幼兒的創造想象表現得尤為突出。如幼兒能根據頭腦中已有的下五子棋、飛行棋、跳跳棋的經驗,對多項組合玩具進行加工,創造出各種新的數學棋類遊戲,如加減棋、組合分解棋、比大小棋、猜數字棋、戰鬥棋等等。
可以看出,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幼兒的豐富想象,能幫助幼兒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從而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
幼兒的特性是什麼教育學裡的,幼兒學習的特點
好奇,什麼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好動,都想走一走,去一去。好玩,和誰都想玩一玩,鬧一鬧。幼兒學習的特點 幼兒遊戲的主要特點不是幼兒心理學的內容,是幼兒教育學的內容。每本教材上的說法都不太一樣,不知你用哪個版本的教材,這裡舉三本教材的回答你看下 一 學前教育學 1 遊戲是自發的 自願的 2 遊戲是自由自...
幼兒數學教育的方式有哪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育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遊戲教學。數學遊戲的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回讓處在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對枯 答燥的數學感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所以遊戲設計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 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2 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侷限在...
幼兒情緒有哪些特點,簡述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幼兒的時候是沒有什麼關於感情的基調的,所以說主要就是要學會自己去觀察孩子的感情發展 嬰幼兒的情緒 bai 情du感特點主要有以zhi下3點 1 易變性dao 俗話說 寶貝的臉,像內6月的天 他們容的性情極不穩定,常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當寶貝情緒不好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誘導他們把目標轉移到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