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
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
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
「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比擬、誇張、借代。
2樓:陌上_卿名酒酒
1.對比(對照)
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該詩通過「春殘」、「鳥稀」、「花盡」、「花飛」與「幽竹」的對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今昔對比,抒發物是人非的滄桑變化之感。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天、殘月是冷色,江楓、漁火是暖色,這是色彩的對照;霜天透明的明亮與漁火鮮豔的明亮是光質的對照。
通過對照寫出作者的孤寂飄零之感。
2.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
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一二兩句實寫眼前之景,三四兩句通過聯想和想象虛寫朊友夜泊瀟湘的情狀,表現了作者的惆悵和依戀之情。李賀《將發》:「東床卷席罷,護落將行去。
秋白遙遙空,日滿門前路。」前兩句寫收拾停當,即將登程,這是實寫;後兩句寫出徵後將會遇到的景色,這是虛筆。
3.正意反說(反語)
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寫思鄉之切,卻正意反說,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擔心聽到壞訊息,從而更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思鄉之切。陸游《秋思》「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縱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罷休,但真能「醉亦休」嗎?詩人不過是正意反說,表面放達,實則抒發報國無門、難以釋懷的愁苦。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運用反語,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文過飾非、諱疾忌醫,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襯(有時與「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獨不見》「盧家**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用海燕雙棲反襯**的孤獨愁苦。賈至《春思二首(其一)》「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用春日美好之樂景反襯詩人內心之愁苦。
5.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襯靜)
劉攽《雨後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先寫水面平靜的靜態美,再寫風吹動垂楊水落荷葉之聲,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表現了雨後池塘的美麗。王維《田園樂(其六)》「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以聲襯靜,動靜結合,表現田園幽靜安適的特點。
6.借古諷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借南朝暗諷唐朝統治者大興佛教、不顧百姓民生的社會現實。戎昱《詠史》:「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詩人借漢朝之事諷刺當朝執行的屈辱的和親政策。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3樓:要當技術宅
詩歌的表現
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
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2、誇張
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
3、借代
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
4樓:所示無恆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合、抑揚、對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3、託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託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悽楚的情緒。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覆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
擴充套件資料
詩歌的分類
1、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
2、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託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
5樓:喵喵喵
表現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合、抑揚、對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3、託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託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悽楚的情緒。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覆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
擴充套件資料
襯托包括內容
1、以「樂」襯「哀」
杜甫的一首《絕句》:「碧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前兩句是美好的春景,可後兩句是傷感的懷鄉之情。而全詩的中心恰恰是這後兩句而不是前兩句。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為反襯後面的傷感之情服務的。
2、以「哀」襯「樂」
景是為情服務的,若全詩是「樂」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為反襯「樂」情服務的。
李白的《塞下曲》:「***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前三聯寫塞下艱苦的環境條件和緊張的戰鬥生活,尾聯卻轉到寫將士奮勇殺敵的豪情,這種豪情也正是全詩的中心。
這樣,我們感受到的是不畏艱苦且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將士形象。這裡所謂的「哀」景,既然是用來反襯豪情的,就全然不是悲哀之景了。
3、以動寫靜
即用動態景物來表現寂靜。王維的《萍池》:「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詩中巧借綠萍的開合之動來反襯萍池的幽靜。
4、以聲襯寂
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詩人在空堂獨坐,夜深之時,聽到了秋雨中山果從樹上墜落的聲響,昏暗不明的燈影下草蟲的哀鳴。用果落、蟲鳴之聲來寫靜,更顯得寂靜。
詩歌的表現手法
古人在創作中非常注重表現藝術,寫景 狀物 言情 述志,往往採用既對立又統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辯證手法,從而形成了古詩詞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讓讀者在品味賞讀中獲得無窮的藝術享受。這些辯證的表現手法包括點染 虛實 疏密 濃淡 離合 雅俗 曲直 隱顯 巧拙等。下面以中學課本中涉及到的詩詞為例,試作說明。1...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詩歌20種常用表現手法 1.對比 對照 錢起 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該詩通過 春殘 鳥稀 花盡 花飛 與 幽竹 的對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劉禹錫 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昔對比,抒發物是人非的滄桑變化之感。張繼 楓橋夜泊 ...
詩歌常用表現手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即 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 技巧 常見的有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 點面結合 動靜結合 敘議結合 情景交融 襯托對比 伏筆照應 託物言志 白描細描 鋪墊懸念 正面側面比喻象徵 借古諷今 卒章顯志 承上啟下 開門見山,烘托 渲染 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