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使用者
體道,則其智深;其智深,則其會遠;其會遠,眾人莫能見其所極。唯夫能令人不見其事極,不見其事極者為能保其身,有其國。工人數變業則失其功,作者數搖徙則亡其功。
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萬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萬人之功矣。然則數變業者其人彌眾,其虧彌大矣。
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務變,民務變謂之變業。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宰,治大國而數變法**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虛靜,而重變法。
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由是觀之,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可欲之類,進則教良民為奸,退則令善人有禍。
奸起,則上侵弱君;禍至,**人多傷。然則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者,大罪也。
故曰:「禍莫大於可欲。」是以聖人不引五色,不淫於聲樂;明君賤玩好而去淫麗。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
「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
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時得之以御其變氣,軒轅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與天地統,聖人得之以成文章。
道與堯、舜俱智,與接輿俱狂,與桀、紂俱滅,與湯、武俱昌。以為近乎,遊於四極;以為遠乎,常在吾側;以為暗乎,其光昭昭;以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內之物,恃之以成。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隨時,與理相應。萬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萬事得之以敗,得之以成。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譬之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聖人以誅暴則福成。
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敗,得之以成。聖人之遊世也無害人之心,無害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
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
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
「寡人無。」扁鵲出。桓侯曰: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
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從事焉。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
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壽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聖人之意。
如此,長利不遠垂,功名不久立。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臨之而治,去之而思。堯無膠漆之約於當世而道行,舜無置錐之地於後世而德結。
能立道於往古,而重德於萬世者之謂明主。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必完法。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極者賞厚,情盡者名立。
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託天下於堯之法,則貞士不失分,奸人不僥倖。
寄千金於羿之矢,則伯夷不得亡,而盜跖不敢取。堯明於不失奸,故天下無邪;羿巧於不失發,故千金不亡。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偽而不以符,此賁、育之所患,堯、舜之所難也。
故設柙,非所以備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避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盜跖也;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眾人不相謾也。不恃比干之死節,不幸亂臣之無詐也;恃怯之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當今之世,為人主忠計,為天下結德者,利莫長於如此。
故君人者無亡國之圖,而忠臣無失身之畫。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
釋法術而任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執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萬不失,則人力盡而功名立。
夫人主不寒隙穴,而勞力於赭堊,暴雨疾風必壞。不去眉睫之禍,而慕賁、育之死;不謹蕭牆之患,而固金城於遠境;不用近賢之謀,而外結萬乘之交於千里。飄風一旦起,則賁、育不及救,而外交不及至,禍莫大於此。
當今之世,為人主忠計者,必無使燕王說魯人,無使近世慕賢於古,無思越人以救中國溺者。如此,則上下親,內功立,外名成。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
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進而名成。
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故古之能致功名者,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太山之功長立於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於天地。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不逆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純樸不散;心無結怨,口無煩言。故車馬不疲弊於遠路,旌旗不亂於大澤,萬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駿不創壽於旗幢;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錄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
故曰: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古之牧天下者,不使匠石極巧以敗太山之體,不使賁、育盡威以傷萬民之性。
因道全法,君子樂而大奸止。澹然閒靜,因天命,持大體。故使人無離法之罪,魚無失水之禍。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順,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主之所用也七術,所察也六微。七術: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
觀聽不參則誠不聞,聽有門戶則臣壅塞。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是以刑罰不必,則禁令不行。
賞譽薄而謾者下不用,賞譽厚而信者下輕死。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
」應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
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聖王明君則不然,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讎。
是在焉從而舉之,非在焉從而罰之。是以賢良遂進而奸邪並退,故一舉而能服諸侯。無數以度其臣者,必以其眾人之口斷之。
眾之所譽,從而說之;眾之所非,從而憎之。聖人之所以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
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雖有不急矣。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矣。
私者所以亂法也。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窞路、託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上不禁,又從而尊之,以名,化之以實,是無功而顯,無勞而富也。如此,則士之有二心私學者,焉得無深慮、勉知詐、與誹謗法令以求索,與世相反者也。
凡亂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學者也。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亂者私也,法立,則莫得為私矣。
」故曰: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上無其道,則智者有私詞,賢者有私意。
上有私惠,下有私慾,聖智成群,造言作辭,以非法措於上。上不禁塞,又從而尊之,是教下不聽上、不從法也。是以賢者顯名而居,奸人賴賞而富。
賢者顯名而居,奸人賴賞而富,是以上不勝下也。古者有諺曰:「為政猶沐也,雖有棄發必為之。
」愛棄發之費,而忘長髮之利,不知權者也。夫彈痤者痛,飲藥者苦,為苦憊之故,不彈痤飲藥,則身不活病不已矣。今上下之接,無子父之澤,而欲以行義禁下,則交必有郄矣。
且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於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
今學者之說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愛之道,是求人主之過於父母之親也,此不熟於論恩詐而誣也,故明主不受也。今家人之治產也,相忍以飢寒,相強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饑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憐以衣食,相惠以佚樂,天飢歲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為道,前苦而長利;仁之為道,偷樂而後窮。
聖人權其輕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人之相憐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輕止也;以輕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設重刑者而奸盡止,奸盡止則此奚傷於民也?
所謂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細,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謂輕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聖有諺曰:
「不躓于山,而躓於垤。」
故明主之治國也,適其時事以致財物,論其稅賦以均貧富,厚其爵祿以盡賢能,重其刑罰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貴,以過受罪,以功緻賞而不念慈惠之賜,此帝王之政也。明主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然則虛舊之學不談,矜誣之行不飾矣。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行惠取眾謂之得民。
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有俠者官職曠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譽,人主之大敗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毀,人主之公利也。
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譽,索國之無危亂,不可得矣。察士然後能知之,不可以為令,夫民不盡察。賢者然後能行之,不可以為法,夫民不盡賢。
楊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幹世亂而卒不決,雖察而不可以為官職之令。鮑焦、華角,天下之所賢也,鮑焦木枯,華角赴河,雖賢不可以為耕戰之士。故人主之察,智士盡其辯焉;人主之所尊,能士盡其行焉。
今世主察無用之辯,尊遠功之行,索國之富強,不可得也。博習辯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則國何得焉?修孝寡慾如曾、史,曾、史不戰攻,則國何利焉?
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養足,不仕而名顯,此私便也。息文學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勞,此公利也。
錯法以道民也而又貴文學,**之所師法也疑。賞功以勸民也而又尊行修,**之產利也惰。夫貴文學以疑法,尊行修以貳功,索國之富強,不可得也。
孩童之道(節選)閱讀答案,泰戈爾的 孩童之道 的體驗
孩子並不是真的可copy以飛上天,只是代表他無憂無慮,思緒是不受生活煩惱的束縛。他所說的聰明話,是指他咿咿呀呀的叫聲,因為他不懂得說話,所以叫的聲音也就各式各樣,不會因在人心險惡的社會中說正直的話而得罪壞人並遭殃。他不是真得不懂哭泣,句子中的哭泣,是指面對生活社會上種種的困難而沮喪流淚。他這樣寫是為...
形容為人之道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為人之道的名言警句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戰國 孔子 論語 公冶長 白話譯文 不以向地位 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戰國 孟子 孟子 公孫丑下 白話譯文 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人的支援和幫助 違背道義,必定會陷入孤立。幫助支援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也會背...
養生之道的方法有哪些,養生之道是什麼
簡單易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養生只要做好兩件事,吃飯和睡眠,按時按質量形成規律。先說吃飯,早中晚比例,3.5 版4.5 2。時間安排,前後不超過半小時7 11 30 16 00。下午飯過了17點就不吃或少少吃。睡眠時間前後不超半小時,早權起5 30 午休12 30 20分鐘 晚睡21 30 養生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