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銀刃
一般說來,使動用法大多表現為客觀行為,意動用法大多表現為主觀意念。古漢語 中的動詞、形容詞作使動用法較多,名詞作使動用法的較少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大多是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少數活用為一般動詞;動詞一般不作意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就是指主語所代表人或事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
包括: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 法,以及數詞的使動用法。以下各舉一例:
爾欲吾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 強本而節用,則不能貧。(《荀子·天論》) 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衛風·氓》)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對於它的賓語含有「認為」,「以為」的意思。這種用法僅限於形容詞和某些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它們本不帶賓語,帶了賓語,並具有「認為」,「以為」意義,即是意動用法。
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所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不是說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 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而是在主觀上認為他具有這種性質或狀態。例如: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戰國策·齊策四》) ▼名詞的意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滿意請採納
2樓:鶘鎖0531惪
首先,二者都是詞類活用。 使動用法 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
"的意思。 有三種:1.
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
成為..."的意思。3.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 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
有兩種:1.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可以結合語文課本中文言文例項。
3樓:兌魂
意動就是 認為什麼什麼怎麼樣 使動則是讓什麼什麼怎麼樣
文言文:請教下作動詞和使動(意動)的區別
4樓:○驛路梨花
使動就是「使……發生某種動作」,比如詩經裡的「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個「樂」就是「使……高興」的意思,或者意譯成取悅。這就是一個使動用法。
意動直譯成「以……為……」,表示主觀認識。比如你這句「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小」的意思是「認為天下都是小的」,表示孔子主觀的認識,並不是說孔子「使」天下變小。
因此,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主語讓賓語發生動作,而後者是主語自己發生動作(即主觀的認識)而賓語並沒有發生動作。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有什麼區別?請具體說明
5樓:dream似攻斐宮
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那就是意動關係。"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有 認為……怎麼樣:餘頗易之(我認為甚是簡單)
意動用法 - 搜狗百科
為動用法 表示「主語為賓語怎麼樣」。謂語可以由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的名詞充當
為動用法 - 搜狗百科
6樓:天山童姥王昊昊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或者把賓語當作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評價。
意動用法是古漢語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用如動詞和名詞用如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認為......」「以.....
為.....」「對.....感到.....
」等。 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生某種動作行為,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容,是存於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為動用法的動詞不是直接支配賓語,而是表示為(替)賓語或對賓語施行某一動作。簡言之,主語為賓語而動。
為動用法的四種型別
「為動」的「為」讀作去聲,它在這裡包括「為了」、「因為」、「給(替)」、「對(向)」四個意思。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為動用法是用最簡單的動賓形式表達了多種較複雜狀謂結構所要表達的內容。為說明方便起見,我們把為動用法大致分為四種型別:
1、表示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動詞謂語賴以產生的目的。
例如:(1)等死,死國可乎?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死國」譯為「為國而死」或「為了國家大事而死」。
賓語「國」不是動詞「死」的支配對像,而是主語為了「國』這個目的而施行「死」這一動作行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祝之」譯為「為她而祈禱」。賓語「之」是動詞謂語「祝」的目的。
⑶ 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司馬遷《報任安書》) 「死節」譯為「為(堅持)氣節而死」。賓語「節」是動詞謂語「死」的目的。
2、表示出於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動詞謂語賴以產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臥不安。
(陳壽《三國志· 魏書·方技傳》) 「便苦咳嗽」譯為「就因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來是形容詞,這裡活用作動詞,為動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給(替)賓語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動詞謂語的服務物件。
例如:(1)名我固當。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名我」譯為「給我起(這個)名字」。名,這裡作動詞用,為動用法,意思是「給……起名」。
(2)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序其詩」就是「給自己的詩作序」。序,這裡名詞用作動詞,為動用法,意思是「給(替)……作序」。
4、表示對(向)賓語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動詞謂語的物件導向。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龔自珍《病梅館記》) 「泣之」譯為「對著病梅而泣」。賓語「之」是動詞謂語的物件導向。「泣」本是不及物動詞,這裡是為動用法。
在掌握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以後辨識為動用法並不是很困難的事。值得注意的是,省略了賓語的動詞為動用法不可誤認為是動詞的一般用法。這就要根據上下文,辨識出動詞的為動用法來。
例如: 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勾踐滅吳》) 該句中的「 無死」就不可譯為「不死」,因為「無死」是「無死之」的省略,這裡的「死」是為動用法,意思是「為……而死」。
該句譯為:誰有恩惠像這個國君呀,可以不為他效死嗎?
7樓:風過後還剩
百度上已解決的有很多啊!!!你可以自己去看嗎!!!
一個是"使.....";另一個是"認為....."還有一個是「為了....的事」
重要還是在翻譯上,翻譯準了,就明白了!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編輯本段
一、動詞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後,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懷:使……歸順。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驚:使……震驚。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1: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
走:使操軍逃跑
編輯本段
二、名詞使動用法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
在古代漢語裡,名詞用作使動詞比較少見。
編輯本段
三、形容詞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例3: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
悽、寒:使神骨淒寒。
編輯本段四.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
意動:認為……怎麼樣:餘頗易之(我認為甚是簡單 )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
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
"的意思。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1.
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一般說來,使動用法大多表現為客觀行為,意動用法大多表現為主觀意念。古漢語 中的動詞、形容詞作使動用法較多,名詞作使動用法的較少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大多是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少數活用為一般動詞;動詞一般不作意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就是指主語所代表人或事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
包括: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 法,以及數詞的使動用法。以下各舉一例:
爾欲吾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
強本而節用,則不能貧。(《荀子·天論》)
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衛風·氓》)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對於它的賓語含有「認為」,「以為」的意思。這種用法僅限於形容詞和某些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它們本不帶賓語,帶了賓語,並具有「認為」,「以為」意義,即是意動用法。
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所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不是說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 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而是在主觀上認為他具有這種性質或狀態。例如: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戰國策·齊策四》)
▼名詞的意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為動用法表示「主語為賓語怎麼樣」。
謂語可以由動詞形容詞或活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有什麼區別,文言文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使動和意動的區別是用法不同 應用場合不同 含義不同。1 用法不同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中一種簡潔的特殊表達方式,其主謂賓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相互關聯的關係。其語義結構是謂語的動作不由其前的主語所發出,而是由謂語後的賓語所發出,賓語有兼語的性質。其意就是表動作的謂語在其前主語的客觀作用下具有 使 讓...
文言文和白話文有什麼區別,文言文與白話文有什麼區別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bai種書面語言,主du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zhi口語為dao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俗版 稱 之乎者也 春 權秋 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 絲綢等物,而絲綢 昂貴 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 一卷 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可...
文言文的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用一種用法叫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啊?誰知道請給我解釋一下,再舉幾個例子。謝謝!
意動用法有兩種 1 名詞的意動用法 可以翻譯為 以 為 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 把 當作 比如王安石 傷仲永 稍稍賓客其父。這裡的 賓客 是名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 把 他的父親 當作賓客 對待 2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可以翻譯為 以 為 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 認為 怎麼樣 或 對 感到怎麼樣 比如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