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觀小山
一、稱呼上的區別: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對觀世音菩薩一般的稱呼,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尊敬的稱呼。
二、表達的含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強調了南無觀世音大菩薩這個名稱。表示與其它菩薩地位上的不同,南無觀世音菩薩則沒有這層含義,實際上兩者都是對觀世音菩薩的一種稱謂。
菩薩摩訶薩解釋:
在「菩提薩埵」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新譯曰「大有情」。即求道果的眾生,名為道眾生——菩薩。
又因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為簡別彼故更曰「大眾生」。又因菩薩有高中下諸位的不同,但為特示地上菩薩故更曰「摩訶薩」。
可見,菩薩與聲聞的區別,只在於發心的大心,所以有此二名。在金剛會上既舍小歸大,欲發無上菩提心之聲聞眾,豈可更以聲聞而目之也哉!是以即聲聞而菩薩也。
擴充套件資料
觀世音菩薩身相:
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比如《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現女相。但到後來,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學者,則直稱觀音為東方的女神。
佛教所說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種內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現為日常行為中即是愛,比如母親對於兒女的愛是深重和無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認為:世間的愛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侷限化;而慈悲是愛的無我擴大。
印順法師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被塑造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
2樓:匿名使用者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一般的稱呼,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尊敬的稱呼!!!!也就南無觀世音大菩薩的意思!
3樓:海印放光
沒有區別。摩訶薩,只是強調了大菩薩這個名稱。
4樓:法藏
都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的意思!
念'南無觀音菩薩'還是'南無觀世音菩薩'還是'南無觀自在菩薩'?這三個念哪個好?
5樓:匿名使用者
若以菩提心攝持去念誦,三者功德一樣。
6樓:紅蓮妖嬈
怎麼說呢,您平時念誦哪一個,都是好的,但是如果真的嚴格起來,建議念觀音菩薩的全稱,好像是叫「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你習慣的念法,就好。都可以的。
在寺院的法會上,一般都是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南無觀世音菩薩」,到底是什麼意思?
普門品 雲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
念觀世音菩薩如何迴向淨土,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怎麼迴向
1.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2.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迴向可以2個都用,也可任選其一。用清淨心 至誠心念菩薩名號 然後念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怎麼迴向平時念完南無觀
南無阿彌陀佛 念迴向文迴向給眾生啊 迴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怎麼迴向 1.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2.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