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朝花夕拾2010.7 暑假作業
詞+句賞析+段讀後感
(按留作業的順序)
範愛農寒素 拮据
1. 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藐視。」
範愛農冷漠外表下對時勢現實的焦慮、擔憂、沉思甚至不滿。
2. 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寫出我們當時的生活狀態都不太好。為下文做鋪墊。
3. 我疑心他是自殺。
寫了我的疑惑,對他死的懷疑,是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4.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
寫出我的憤怒,對他的不滿為後來態度的轉變做了鋪墊。
5.互相熟視了不過兩三秒鐘,我們便同時說
說明了我們對對方記憶的深刻…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原因…寫出社會的陰暗
同鄉會爭執,初識範愛農,表現他的冷靜、深刻。 他們酒樓敘舊。表現範愛農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悶。
報館案風波,範愛農覺得革命令人失望,陷入更悽苦的境地。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他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在範愛農身上魯迅看到了那一代處於彷徨、苦海中的知識分子的身影。
從《範愛農》一文可讀出魯迅先生對辛亥革命這一重大事件的深刻反省。魯迅意識到民族的覺醒,首先應該是人的覺醒,只有這樣,民族才會有一線光明、希望和生機。這一段反映了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但整個國家機制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二十四孝圖
蓄意忤逆
1.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文章開始時這句話出現了兩次,寫出他此時激動的心情,是對中國推廣白話文的希望。
2. 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
運用對比手法,寫了自己以前的狀況和現在孩子們的,突出孩子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3. 「人之初,性本善」麼?
用設問手法引出下文,體現作者語言的多變性…說出人不一定善
4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這一句在段中,承上文的故事,啟下文自己認為更不正常的例項…寫出當時的不理解
5.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說出就算小也明白,諷刺忠於封建制度的人。
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呼籲中國的兒童應該多讀好書。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 「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這一段有提出作者對白話文的贊同,對反對白話文的人的怨恨,這算是魯迅做的最成功的事之一。開始時激烈的語氣體現了他這種思想。後面看似平淡的敘述寫出他的現實生活狀態,以及推廣白話文,開始革命的願望。
文章最後點明中心,寫出二十四孝圖的意義。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五猖會寥寥 蹊蹺
1.孩子們所盼望的,過年過節之外,大概要數迎神賽會的時候了。
過年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孩子們自然盼望,除了過年就是五猖會,體現了五猖會的重要性,為下文掃興做鋪墊。
2.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
這一句運用了心理描寫,寫了我不想拿又必須要拿的心情,是害怕,表現出封建教育對孩子的**。
3.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自己的難過,掃興,突然聽說的訊息讓作者很難承受。
4. 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鑑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
充分寫出了我對背書的印象深刻,突出當時我當時悲傷的心情。體現了對死記硬背的痛恨。
5.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
只有一本書,寫了我的書少,表現出我對沒書讀的不滿。
開始時寫了五猖會的有趣,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又說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盛會,記敘兒時盼望**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為下文想去看五猖會,但要先背書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做鋪墊。後來再看賽會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魯迅和父親之間小小的衝突,充分體現了魯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以及當時想去看會不成的心情。也寫了對父親不顧自己感受的厭煩的心理。這一段按時間順序,記錄從興致勃勃看會到冷淡的過程,是因為要背書的緣故,突出了封建教育對人的毒害,側面體現了魯迅的不滿。
文中並沒有反對當時教育的字眼,卻把他的心理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正是魯迅文章的高超所在。
貓狗鼠怏怏 動輒獲咎
1.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寫貓,其實是寫人,這種手法很高明。
2. 現在說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
在段首,引出下文自己恨貓的原因。指明自己很討厭當時的統治者。
3. 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強烈抒發了內心的情感,體現了自己的性格,有仇就報。
4. 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
寫出了內心的憂慮,希望中國人可以趕走侵略者。
5. 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後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
寫了自己的希望,借貓不敢靠近,其實想說讓侵略者不敢進入中國。
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仔細寫了當時事件的經過,寫出了對統治者的恨,體現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這一段主要分析了自己仇貓的原因。
一,由於貓要吃比它弱小的動物,比如雀、鼠,既要吃它,又不一下子吃它,先得反覆盤弄、戲謔,「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二,貓有一副媚態,它看見比它厲害的動物會害怕甚至獻殷勤。三,即討厭貓在人需要安靜時它卻吵吵嚷嚷。
文章用平淡的口吻敘述,抒發了情感。體現出魯迅的文風,是在不明說的情況下把要說的全說出來,而且通俗易懂。
鎖記裁撤 惴惴
1. 衍太太卻決不如此。
運用對比手法,寫出當時覺得衍太太很好。
2. 可見螃蟹態度,在中國也頗普遍。
用比喻手法,寫出了中國的現狀,是有錢有勢的人橫行霸道。
3. ,「烏煙瘴氣」,庶幾乎其可也。
寫出了作者的內心感受。批判了中國當時的狀態。
4.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
鋪墊下文,寫了天演論的好。對他的影響之大。
5. 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洞,就能掘出金、銀、銅、鐵、錫來麼?
批評了中國的教育,是形式上的,沒有實際意義。
《瑣記》的時空跳躍性比較大。開始寫的是童年在故鄉紹興的事,後來主要寫在南京讀書的事,最後還點到初到日本的情景。中間著重寫在礦路學堂的所見所聞。
憶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學堂的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文章採取了欲抑先揚的寫法,把衍太太兩面三刀的性格,揭露得入木三分。曾經遊歷過日本的人,要「我們」多帶些中國襪和換些現銀。誰知到日本求學時「要穿**和皮鞋,中國襪完全無用;一元的銀圓日本早已廢置不用了。
」說明外邊的世界變化之快。
無常勾攝 稔熟
1. 我和許多人——所最願意看的,卻在活無常。
寫了自己最愛看的是無常,為下文做鋪墊。
2. 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
這樣寫的目的是說明人們都認為無常很好,引出下文見無常次數多。
3. 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正面寫出了無常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真實的,惹人喜愛的。
4. 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寫出作者平和的心態,與世無爭的嚮往。
5. 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
這句話體現出作者已把生死看開,表現了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有一種痛不欲生的感覺。
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紹興人呼無常鬼有兩種。
一種活無常,一種死無常。那時人們最願意看的是活無常,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活無常「活潑而詼諧」,二是形象奇特。
據舊時民間的說法,無常的職能是「勾攝生魂的使者」,面孔當然不可能是慈善的、溫和的。他絕不包庇任何人,始終是鐵面無私的。但少年魯迅對於「死」,還不可能像晚年那麼坦然。
他對無常的興趣不過是出於少年的好奇心理。
父親的病
霍然而愈 冤愆
1. 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
周旋很久,證明了醫生很會捉弄人,體現了作者不滿。
2. 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後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因為醫生確定病人可以**買到藥才開的藥方,證明醫學界黑暗。
3. 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
這句話點名文章中心,也為下文做了鋪墊,體現西醫以人為本的理念
4. 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作者此時才明白應該讓父親平靜的離開,衍太太是害他的,但晚了。
5. 我父親沉思了一會,搖搖頭。
體現他已經看開,知道了醫生的騙術。
回憶兒時為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父親的病》本來是一個很沉重的題材,但正因為魯迅非常不滿當年那些所謂「名醫」的折騰人,所以行文充滿了幽默,但 這一段是令人十分感動和揪心的。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也包含著真實的父子情感。
不過,魯迅本人對當年在父親臨終時自己的高喊,又持懺悔態度,他怪恨衍太太,如果不是她的慫恿,他不會那樣大喊大叫,而應該讓父親安安靜靜地死去。因此「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看了這些充滿真情的句子,還有誰相信他對其中真實性的懷疑呢?
朝花夕拾讀後感朝花夕拾讀後感800字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初讀 朝花夕拾 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描寫得最詳細的莫過於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裡捉蟲捕鳥等乾的一切趣事,充滿童真童趣,生氣盎然。再次讀後,從中又看出了作者對一些為人處事的批判和對當時封建思想習俗的批判。今天又捧起 朝花夕拾 注視著作者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是最早時讀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 詼諧 妙趣橫生,那菜畦 石井欄 皂莢樹 桑葚 黃蜂 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烏,還有長媽媽講的有關赤練蛇 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兒時最遠最深的遐想,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時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園中的草木,枝葉繁茂,盡皆奇花異草,隨手摘取。這種以孩童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
魯迅先生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既是他獨特的生活歷程的寫照,也是全民族所經歷的心理歷程的反射.讀 朝花夕拾 讓我走進了魯迅自己的記憶的視窗,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作家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曆程.童年當然是美好的.從作者對百草園那一串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隨著他的心情愉快的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