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律師
法律應該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道德的涵蓋面大於法律。法律比較生硬滯後,道德更加貼近現實。道德是對法律的補充。
在何為罪,何為非罪,何為公正,何為不義這個最為重要的問題上,法律必須藉助道德判斷。為什麼侵害他人權益必須受到懲罰,故意殺人必須判處死刑而不是終身監禁,為什麼搶劫罪的起刑要比盜竊罪來得重,這些問題是再怎麼用邏輯推理也是說不清楚的,最終只能**於立法者的道德判斷,**於公眾對公共利益的主觀評價。其實,就算是法律處處標榜的公正一詞,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規範,其內容也不可能由理性推理獲知,而只能是社會基本道德律的體現。
事實上,法律本來便與道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應以後者為基礎。任何一種法律,如果想獲得公眾普遍而自願的認同,就必須遵循和體現一個社會的基本道德律,就不能無視絕大多數民眾的道德共識。否則,這樣的法律只能是少數精英自身利益的體現,談不上理性,更談不上公正。
那種認為法律高於道德,司法應免除一切社會**影響的觀點不僅是無知的,甚至是虛偽的。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不是自詡為先知或哲學王的「天才」,便是試圖以一己之私替代大眾公益的「權貴」。承不承認公眾的道德評判是立法、執法和司法的根本,乃是民主制度和**制度的核心差異!
在現代社會,法律顯然是重要的,有著道德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但這僅僅是由於一些基本的道德律對於維護社會的和平與秩序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予以保障。在任何時候都絕不可以依法治國為藉口,忽視甚至蔑視那些民眾千百年來一直默默遵循,而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激起海嘯般公眾**的道德準則。最好的折衷之道是,在立法上儘可能地反映絕大多數公眾所信從的基本道德律,在司法上將基本道德律和程式正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法治同時具備一般理性與基本道德的雙重特性。
2樓:劉楊瑞
道德和法律都很重要,它倆是相輔相成的
3樓:不老青春的海角
什麼都不能駕馭法律之上。道德說白了就是抽象的東西。只有法律才能評判任何人對與錯。。。
4樓:sh毛毛雨
道德和法律哪個更重要?當然是道德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和法律之間
作為一種調整社會關係的規範,由習慣習俗到道德倫理到法律法規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個層層拔出的金字塔模型,亦非一個層層縮緊、層層變小的同心圓模型,而是一個線形發展出現分流的過程。既存在吸納發展,也可能出現區域性的分流與消失。傳統中的以道德為本位到現代中的作為一種制度法律,道德與法律的峙立形成一種人文觀,而二者之間的狹隘的交集地帶則出現某種「爭奪.
道德和法律 是社會問題的不同層面,不同表現或不同社會認知,不能在空乏的說重要性。
6樓:亦藍憶軒
我認為是道德吧,法律固然重要,它維護了整個社會的安定,但是它很死板,很固執,沒有人情味,這個社會不僅需要安定的秩序,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關愛,比如一個人一念之差犯了錯,但是改造的時候很誠懇,這樣的人,我們應該表彰他而非判他無期徒刑……其實說白了就是那句「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7樓:懷赤
道德。雖然我是學法律的。
8樓:我是楊海軍
道德與法律!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法律?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道德和法律是有不同的標準!也是有不同的含義!長話短說!
道德是社會公德的範疇。而道德本身沒有法律!而法律卻包含道德的一部分!
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的產物!單方面說道德與法律那個重要,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是一個問題!或者說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有什麼可以與我聯絡:010-66470849
yanghaijun168888@yahoo.***.**
9樓:濃濃白咖啡
當然是道德。最高的法律是道德,沒有道德,有法律又有什麼用?
10樓:rock〓彧麒
道德和法律不能用重要和不重要來分的。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礎上的!道德是一種傳統的習慣,而法律是強制執行的。
法律與道德誰更重要?
11樓:皮蛋粯子粥
法律和道德一樣重要。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法理學中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許多法理學教科書均有專章討論這一問題。在古代,古希臘哲學中就有正義與美德之爭,我國先秦時期也有德治與法治之爭。這些爭論其實都與這一問題有關。
無論西方柏拉圖式的道德理想主義,還是我國儒家為萬世開太平的高遠追求,都把道德擺在首位,主張以德立國創制、以德生成社會、以德化育萬民;認為依靠道德就能構建一個美好社會,法律規則不過是道德的附屬物,是用於規範與懲戒不軌行為的,只要人人在道德上成為完善的人,就不需要法律規則。
這種道德至上主義從邏輯上看似乎是自洽的,問題在於這樣的道德社會只存在於理想中,現實中又何曾有過?當然,我們不排除任何時代都有一些道德高尚之人,他們熠熠生輝,成為人們的楷模。但我們也要承認,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無法成為道德完人。
正是這些普通人成為歷史人群或現世人群的主流。對於這樣一個「主流」,僅僅依靠道德顯然難以建成一個有序、美好的社會。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規則同樣重要。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範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範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標,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淨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
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可見,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今天,我們既要讚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淨的社會。
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報道:
法律不是萬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況下,道德應該成為我們內心的價值判斷標準。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內在的規律,而核心應該落在社會個體的自律、自覺和對德行的遵從
《論語·為政》中記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表明,刑政固然有治理國家的功效,但卻無法使社會大眾獲得善良;一個安定有序的國家必然將法律與道德並重,只重其一難成氣候。
實際上,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早已是人類歷史發展史中老生常談的話題。法律在與其他事物交融與碰撞中不斷髮展和完善,對人類的法制建設和社會和諧有著重要影響。在法律還沒有產生之前,人們依靠社會習俗、習慣來規範行為。
法律是建立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故二者的產生有母子衍生的關係。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的關係基本不會改變。孟子曾經說「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於此。
道德是人們內心的行為準則,通過人們的內在意識影響人們的行為,需要人們自覺自願地遵守,不具強制性。而法律是社會強制性的規範準則,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施行於社會的行為規範。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道德,本身應當具有善的意旨,是人們應當遵守的起碼價值標準。
關於法律和道德的區分原則,日本十九世紀末舊派刑法學家瀧川幸辰曾有過論述:「在社會價值標準的考量中,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現的那部分就是法律;依靠個人的內心期待實現的那部分就是道德。」
這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並不難理解,但它卻向我們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國家治理過分強調剛性規制,社會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也容易產生來自底層的反抗;
而過分專注於柔性指引又會使治理國家的方案難以落實,使整個社會喪失合理的預期,最終也將很難獲得進步,因此,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法律與道德不能分道揚鑣,更不能相互對立,而應當相互補充、渾然交融。
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互合作的。我國古代儒學家就特別注重德的作用,強調禮法並治。孔子主張德治,「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思想為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所採納,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秦王朝只重視「治政以法」,焚書坑儒,雖大統於一時,但終歸迫使老百姓揭竿而起。歷史已經很明瞭地向主政者發出警示:
在強調法的重要性的同時,德也同樣不能忽視。
在當今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我們似乎只重視法律的作用,而越來越忽視道德的存在。依法治國作為社會的主流意識的思路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人是法律的制定者,必定有所不足,這是人的認識侷限性使然。
道德可以彌補法律之不足,其作用應引起人們重視。市場化的浪潮下,人們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越來越明顯,社會存在一種道德漏洞和缺失,與社會的發展極不相稱,這時候就需要法律在一定的道德領域施以合理的規制。
當然,法律與道德的碰撞並不意味著二者的相互排斥,卻恰恰可以看做是二者交融過程中的磨合和借鑑。
如果把法律看做是武者,把道德看做是文人,則二者之間的微妙關係有如和珅和紀曉嵐一樣:和珅再怎麼強勢有時候也需要紀曉嵐的不溫不火式微調和,紀曉嵐再怎麼足智多謀有時候也需要和珅的果敢強硬適度平衡。法律和道德只有相互補充,才能真正描繪出社會治理的絕佳藍圖。
法律不是萬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況下,道德應該成為我們內心的價值判斷標準。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內在的規律,而核心應該落在社會個體的自律、自覺和對德行的遵從。
人民網-人民**大家手筆:法律與道德不可偏廢
人民網-法律與道德的碰撞和融合
經濟利益和企業道德哪個更重要,為什麼道德對於一個公司很重要
企業道copy德與企業經營,這是一場博弈,優秀的企業能夠很好地去平衡。但是,道德作為一種軟性的要素,必須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才能真正地體現它的作用。信譽是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發展的生命。道德經營與企業利益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動態關係。企業講道德未必能帶來利益,但是,講道德與利益也不是截然對立的...
法與道德有何聯絡與區別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範疇.法律屬於制度的範疇 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法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 道德強調對他人 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範的結構是假定 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 而道德規範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
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更重要,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一個更重要
道德是最底線,凡是不合道德要求的都是不適宜發表和傳播的,哪怕它的新聞價值再高。所以,新聞道德高於新聞價值。新聞的道德與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第一,評價標準的問題.新聞的價值與新聞道德究竟何者更重要,對方辯友可能將比較 標準設定為社會回或者新聞傳播答的主體,而忽略了社會的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