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戰歌凱旋
」出自唐詩人杜牧的《贈別》。
贈別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贈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著重寫揚州一位歌妓的美麗,讚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豔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丰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
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
第二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歌妓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迴應首句。最後兩句移情於燭,賦予其人的豐富感情,含思深婉,纏綿悱惻。
2樓:圍愛成城
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迴應首句。
「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彩。別筵上,悽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
「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麼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
想笑是由於「多情」,「笑不成」是由於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願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餘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樓:匿名使用者
唐詩人杜牧的《贈別》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一種感情積聚到飽和點,反會以相反的情態表現出來,猶如悲極而笑,樂極而哭。多情的人,呆呆地對著酒杯,再也不見往日兩心相得、兩情相歡的景象,反倒象似無情的陌路人;而那原本無情的蠟燭,卻是徹夜垂淚,黯然傷神。內中情意,多麼的深沉啊!
雖只四句,同樣也把難言的惜別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是哪首詩裡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唐詩人杜牧的《贈別》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一種感情積聚到飽和點,反會以相反的情態表現出來,猶如悲極而笑,樂極而哭。多情的人,呆呆地對著酒杯,再也不見往日兩心相得、兩情相歡的景象,反倒象似無情的陌路人;而那原本無情的蠟燭,卻是徹夜垂淚,黯然傷神。內中情意,多麼的深沉啊!
雖只四句,同樣也把難言的惜別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5樓:茂翱聞紫南
杜牧寫過一首詩《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首詩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的留戀惜別之情。離席別宴上,情人悽然相對無語話別,貌似無情卻其實多情,強顏歡笑卻又笑不成歡。
這種不忍離別卻不得不別的煎熬該是何等痛徹心肺,以至於在詩人看來,眼前那支徹夜燃燒的蠟燭一滴一滴地掉淚,像是在替即將分別的一對情人惋惜傷心呢。
從這種有心垂淚,無意分別的描寫可以看出,離別有多艱難,多複雜。人生也許正是在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情別意當中才更顯得沉重而寶貴吧。
多情卻似總無情出自哪首詩,全詩的內容是…
6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首詩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的留戀惜別之情。離席別宴上,情人悽然相對無語話別,貌似無情卻其實多情,強顏歡笑卻又笑不成歡。
這種不忍離別卻不得不別的煎熬該是何等痛徹心肺,以至於在詩人看來,眼前那支徹夜燃燒的蠟燭一滴一滴地掉淚,像是在替即將分別的一對情人惋惜傷心呢。
從這種有心垂淚,無意分別的描寫可以看出,離別有多艱難,多複雜。人生也許正是在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情別意當中才更顯得沉重而寶貴吧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出自哪首詩?
7樓:手機使用者
唐詩人杜牧的《贈別》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一種感情積聚到飽和點,反會以相反的情態表現出來,猶如悲極而笑,樂極而哭。多情的人,呆呆地對著酒杯,再也不見往日兩心相得、兩情相歡的景象,反倒象似無情的陌路人;而那原本無情的蠟燭,卻是徹夜垂淚,黯然傷神。內中情意,多麼的深沉啊!
雖只四句,同樣也把難言的惜別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8樓:水閏愛樹木
1、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
2、原文
(1)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2)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3、譯文:
一種感情積聚到飽和點,反會以相反的情態表現出來,猶如悲極而笑,樂極而哭。多情的人,呆呆地對著酒杯,再也不見往日兩心相得、兩情相歡的景象,反倒象似無情的陌路人;而那原本無情的蠟燭,卻是徹夜垂淚,黯然傷神。內中情意,多麼的深沉啊!
雖只四句,同樣也把難言的惜別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4、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晚唐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授巨集文館校書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後人謂之小杜,以濟世之才自負。
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君前笑不成. 這句話的具體出處和解釋?
9樓:手機使用者
杜牧寫過一首詩《copy
贈別》:
多情卻bai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du
有心還惜zhi別
替人垂淚到天dao明
這首詩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的留戀惜別之情。離席別宴上,情人悽然相對無語話別,貌似無情卻其實多情,強顏歡笑卻又笑不成歡。
這種不忍離別卻不得不別的煎熬該是何等痛徹心肺,以至於在詩人看來,眼前那支徹夜燃燒的蠟燭一滴一滴地掉淚,像是在替即將分別的一對情人惋惜傷心呢。
從這種有心垂淚,無意分別的描寫可以看出,離別有多艱難,多複雜。人生也許正是在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情別意當中才更顯得沉重而寶貴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copy的打出的這句詩有些小的錯誤,應為bai:「多情卻du
11樓:青蠍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唐·李商隱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抄是唐代著名詩人杜bai牧,離開揚州時為當地一du個美麗的年輕歌女所寫的。抒發兩zhi
人離別時的不捨和dao感傷,前兩句是說兩人有真摯深厚的感情,在離別時就更添傷感。面對面竟相對無言,好似無情之人。愁緒也油然而生,這是以無情烘托多情的寫法。
後兩句是擬人手法,把蠟燭擬人化,蠟燭之淚就是離人之淚,這裡指兩人因離別在即,傷感淚流而徹夜難眠的心情!
13樓:裝採臣看小倩
杜牧《贈別》二首中的其中一首原詩為: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是什麼意思
14樓:f月光男神
韻譯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462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賞析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迴應首句。
齊、樑之間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 古詩文網》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齊、樑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
別筵上,悽然相對,象是... 詩詞名句網》
作者介紹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 百科詳情》
15樓:冰花含雪心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83937 自唐朝詩人杜牧的古詩作品《贈別·其二》 第一二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翻譯】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只覺得 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案頭蠟燭有心它還 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鑑賞】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 的心情。
齊、樑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 感情概括為「黯然**」四字。但這種感情的 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 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 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 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 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 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 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 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 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 出內心的多情。
別筵上,悽然相對,象是 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 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 寫出來了。「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 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
一個「唯」字表 明,詩人是多麼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 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 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於「多 情」,「笑不成」是由於太多情,不忍離別而 事與願違。
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 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 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 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 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
詩人帶著極度 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於是眼中的 一切也就都****slkj.***帶上了感傷色 彩。
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採附聲,亦與 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蠟 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 在詩人的眼裡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 蠟燭擬人化了。
在詩人的眼裡,它那徹夜 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 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 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 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 表現。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 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 深遠,餘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 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 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 舞,風情頗張,此詩亦可見此意。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另一個晚唐詩人復杜牧,在制愛情面前卻面bai帶苦澀。多情du卻似總無情,惟覺樽zhi前笑不成 失 dao意的他很清醒,他的歸宿不在長安,於是他來到揚州。揚州真好,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揚州真好,楚腰纖細,一掌可盈,非凡的感覺凌駕在富貴的雲端。然而一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道出快...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首詩抄是唐代著名詩人杜bai牧,離開揚州時為當地一du個美麗的年輕歌女所寫的。抒發兩zhi 人離別時的不捨和dao感傷,前兩句是說兩人有真摯深厚的感情,在離別時就更添傷感。面對面竟相對無言,好似無情之人。愁緒也油然而生,這是以無情烘托多情的寫法。後兩句是擬人手法,把蠟燭擬人化,蠟燭之淚就是離人之淚...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什麼意思??體現什麼哲學道里
意思是說多情的人卻象是無情一樣冰冷,在離別的酒宴上只覺得笑不出來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是什麼意思 韻譯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462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