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解釋: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默而識之」,學問要靠知識來的,這裡的「識」在古代文字中是與「志、記、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識之」這句話就是說:作學問要寧靜,不可心存外務,更不可力求表現,要默默然領會在心,這是最要緊的。
「學而不厭」,他自己說作學問的志趣永遠不厭倦,這在文章上讀起來很容易瞭解,乍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深深體會一下,孔子的學問就在這裡。雖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平凡,能安於平凡是很難的,這也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引伸。以自己的經驗來證明,假如發狠學一樣東西,肯下工夫去學習,最多努力一段時期,就不能繼續不倦的去搞了。
所以一生能夠學而不厭,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像寫毛筆字、打太極拳,開始很有興趣,再繼續下去,到快有進步的時
候,對自己的毛筆字,越看越討厭,簡直不想看;打拳也打得自己不想打了,認為學不好。這正是一個關鍵,是個進步的開始,可是大多數都在這種情況下厭倦的放棄了。因此,就覺得孔子這句話,的確了不起。
另一點便是「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教育的事有時真使人厭倦不堪。尤其是現在青年的教育,從小底子打得太差了,幾乎必須要重新打基礎。
所以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必須要有宗教家的精神,愛人愛世,須要有捨身飼虎、入海救人的犧牲精神才行,又像是親自施用換心術硬要把自己的東西,裝到他的腦子裡去的這種心情。但有許多學者有了學問,卻當成千古不傳之祕,不肯教給別人。
孔子這三句話,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來就非常難。後世為人師表者,可以將這幾句話作成格言,在碰到厭倦的時候,提起孔子這幾句話,在肚子裡臉紅一下,馬上自己改正過來。孔子在接著這三句話之後便說:
「何有於我哉?」翻成白話,便是說,我沒有什麼學問,只不過到處留意,默默地學習中,我把它強記下來;求學問不厭倦;教人也不厭倦;但是除了這三點以外,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有。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這三點都是真學問,我們大家都很難做到,所以我認為這篇是第一篇《學而》的引伸註解。
2樓:嫑問我是誰
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3樓:火眼金竟
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翻譯
4樓:假面
意思是:默默地記bai住我所看到的聽du到的知識,努力學zhi習dao而從不滿足,教導
回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答
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古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處春秋時期《論語·述而篇》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5樓:南瓜寶貝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默識而理解來,學習不知自疲乏,幫助別人而不知厭倦,對我來說多麼(如何)充實哉?
有德行的人學習必然好問,問與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學就不能映證疑問,不問就無以拓展學識,只好學而不勤問,不是真正的善於學習的人.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中「何有於我哉」是什麼意思啊?要五年級學生能懂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8樓:雪
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樣呢
這句話是倒裝句中的謂賓倒裝:
「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於:對於
9樓:匿名使用者
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樣呢
這可以理解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哪一件事是我所能做到的哪?
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是什麼意思
11樓:卸下偽裝忘勒傷
正確說法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這句話繼續談論的是治學的方法問題。前面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句則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本句出自《論語·述而》,《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個人成就如下:
1、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
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28]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
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是孔子主張的較低的政治目標。「小康」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隱沒,「天下為家」。
3、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
「見利思義」。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
12樓:吳欣欣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感覺到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13樓:甕清秋艾斯
釋義: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述而》。
原文節選: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話譯文: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稱他為『文』呢?」孔子說:「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看作羞恥,因此諡號稱他為『文』。」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孔子三歲時,父親便死去了,他跟著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孔於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與司徒、司馬、司空三卿並列)。
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政治生涯到了頂峰。由於與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先後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資料,曾整理刪定《詩經》、《尚書》等,並根據魯國史官所記《論語·述而篇》選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14樓:遇見那般美好
《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註釋】
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誨:教誨。
何有於我哉:對我有什麼難呢?
哉,相當於「呢」,表示反問。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成語出處】:學而不厭。
15樓:戲遠巴乙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學而不滿足教導別人時也不疲倦。
17樓:祕霞樸雁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記在心裡,學習起來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對於我來說,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這裡孔子所說的三件事,是他日常所踐行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當自勉的.這些事情看似簡,但真正的做到卻不容易.《論語》中的話多是如此,講的都是一些常情,常理,常識,關鍵在於實行和堅持.
有人說這是孔子自謙的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人格的偉大,以及一些學習的門徑.
18樓:李文林李倩
就是告訴我們讀書要不厭其煩的辦的讀書教人也不厭其煩去煩的去教人,你就是我們要恆心要有毅力。
19樓:大嫘嫘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個人學這個人就愛學習怎麼學習他也不厭煩學習
20樓:匿名使用者
默默記住所學知識,學不覺得煩,教不知疲倦。
21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厭的不厭不是不厭煩的意思,是得不到滿足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翻譯
解釋 把bai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du上,努力學zhi習卻從不滿足 教導別人卻不知dao疲倦,專這些事我做到了屬多少呢?摘自 論語 述而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溫...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中何有
孔子說 默默地記住 所學的知識 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樣呢 這句話是倒裝句中的謂賓倒裝 何有 是 有何 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 有哪一樣 於 對於 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樣呢 這可以理解嗎?哪一件事是我所能...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在 論語 的 子罕篇 中,子曰 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這裡,孔子說 不被酒所困擾,對我來說 除了這些之外 還有什麼 要做的 呢?論語 述而 中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