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管理體制的利與弊

2021-03-07 08:22:50 字數 5182 閱讀 2574

1樓:匿名使用者

二、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新視野

(一)中國體自體制改革可供選擇的目標模式

根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演變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近一二十年進行體育體制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近十年的改革實踐,中國的體育體制改革,可供選擇的至少有以下四種目標模式:

l 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改良型的國家行政管理模式。這種形式的轉軌主要是通過對體育管理許可權在各省、市、縣、區內部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分工,做一些行政性的分權。對體育組織管理機構,可以適當增加和裁減,或者按專案性質成立專門的權力機構,進行歸口垂直管理。

對基層體委也可以適當給予一定許可權和刺激因素,如減少一些指令性專案佈局要求;適當照顧該地區的傳統專案和民間體育專案;提高輸送隊員的培養費和貢獻獎。但對整個體育的管理,仍然以指令性垂直控制為主;以國家拔款分配為主;以檔案計劃等行政手段調節為主。國家體委與地方體委的關係,仍然是按條條塊塊的行政隸屬關係,省市地區之間,仍然主要是依靠縱向的聯絡,很少有橫向的協作交流。

這種模式,從實踐來看,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國家對體育管得過多、統得過死,各級基層體育部門缺乏生機和活力,體育的整體投人和產出效益欠佳,按照這種模式改革的國家,一般競技體育的發展速度雖然不算太低,尤其在奧運會專案上可快速起飛,但投資大、收益小,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使「馬太效應」在「尖端」與「基礎」兩端越演越烈,從而導致競技體育發展的惡性迴圈,所以這些國家先後對這類體育體制模式進行了新的根本改造。

2.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間接的國家行政管理模式。即國家垂直指令性控制可以取消,基本上全部改為指導性計劃控制,但對基層體育部門的體育發展,仍然不強調主要依靠社會力量,而繼續靠國家行政體育部門縱向的管理和集中化的拔款的決策來進行。

這一模式的特點是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化體育體系;基層體育部門與國家體育部門之間仍然存在著隸屬關係;基層體育部門在專案設定、後備人材培養和輸送問題上,仍然是一隻眼睛盯著上級體委,一隻眼睛盯著社會上的工礦企業和大專院校以解決退役運動員的出路問題,從而形成對上級體委部門和社會團體的雙重依賴。而且,前一種依賴往往是主要的,因此在財務上,基層體育部門主要靠國家行政拔款。因此,基層體育部門的盛衰與存亡,仍然依賴於縱向的國家行政保護與照顧,縣區鄉鎮乃至省市體育部門仍然缺乏自覺提高和拓展地方體育整體效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這種模式同第一種模式相比較,是一大進步。從有的國家體育體制改革的實踐來看,在一定時期內,有著比較良好的效果,比如前民主德國70年代的快速崛起無不體現了這種模式的效果。但核心問題是,體育與政治的關係考慮過多,基層體育部門仍然受到國家行政部門的過多幹預,沒有一定的自主權力。

竟技體育的社會化體系仍然沒有真正形成。工礦企業和機關院校仍然很難介人競技體育系統全面的竟爭。

3.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基本上無巨集觀控制的社會自我協調模式。在美國、日本及西方一些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這類體育的社會協調模式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管理體制。它在巨集觀上基本沒有國家行政權力的介人,即是有也僅僅旨一個層層彙總的報告或方案,對主管體育的**部門、基層單位、社會組織和體育俱樂 部都沒有約束力。

這種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育發展模式,對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採取的實行國家行政協調的理論和方法,是一種事實上的否定。從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實踐經驗看,在這種模式下,體育的社會化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各種體育團體、協會、運動俱樂部的活力和競爭力比較強;體育基礎雄厚、體育人才眾多、體育交流頻繁,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各階層人士對競技體育的需求,基本上克服了某些國家**部門「獨家經營」體育的現象,但由於放棄了必要的國家集中統一領導和決策,沒有有效的調控手段和調控能力,在巨集觀上很容易發生不平衡。因此,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現在也正在設想和探索,如何在堅持運用體育社會自我協調機制的同時,適度加強有效的巨集觀調節與控制。

4. 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有巨集觀控制的社會自我協調體制的發展模式。這就是巨集觀上由國家體育行政權力機構通過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進行有效控制,微觀上主要由社會各級體育部門、各類體育團體和社會化體育「市場」機制來協調。

通過國家體育行政部門綜合平衡後製定體育發展現劃:如競賽制度,運動員參賽資格,運動員年齡的劃分等,可以是指令性的。有關部門必須認真貫徹執行。

讓社會執行這些規劃主要不是依靠層層下達行政命令,而是通過**制定必要的政策,以間接方法去實現。對於社會上各類體育團體、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的運動訓練、競賽活動及經費開支等,除極少數體育團體由國家行政部門專門技款、統一調配予以重點管理和控制外,其餘基本上由各類體育團體根據當地的民俗民風和社會化基礎及本身的情況自行安排。國家體育行政部門主要是採用競賽制度的杆槓作用和法律手段來調節,以促進和保證整個體育產業的基本平衡

和協調發展。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把巨集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控制地發展體育,又比較充分地發揮體育為社會服務的作用。

一方面,通過國家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的體育發展規劃的全域性性,來制約社會自我協調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某種盲目;另一方面,運用社會自我協調機制的客觀規律性,來制約國家體育行政部門制定體育發展規劃可能產生的某種主觀性,使巨集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互相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推動體育的健康發展。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體制改革目標應當是第四種模式,它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體制的發展模式。。我們國家的體育體制是***制,國家是從小挑選運動員,進行專業訓練,運動員除了訓練以外不會任何技能。

因為中國的體育事業本身就是功利事業,運動員普遍文化基礎差,有少量可以功成名就,多數成了這個行業的犧牲品,體育界從不間斷說為了那一屆奧運會,運動員除了比賽就沒了出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運動員退役後由國家包分配,而上世紀80年代推行市場經濟後,運動員一旦退役,除了極少量當教練(中國每年大約退役6000名各級專業運動員,只有1%能成為教練),基本都是推薦就業,由於文化水平低,社會競爭能力不強,這些人不能為企業提供任何利潤(市場經濟下,企業以獲得為根本目的,施拉普納執掌中國國家隊時,就曾經對李鐵等人說過:「你們唯一能給你的企業帶來利潤的時候就是你們在場上奔跑的時候。

」 )。如果推薦不成,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是從哪來回哪去。這些要文化沒文化、要技能沒技能的退役運動員自然難以在社會生存。

有人說,體育是個光榮的事業,是國家的榮譽。而這種榮譽完全是一種虛榮,因為體育就是體育,比賽成績只能代表少量運動員的體育水平,所以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比賽成績強了,不代表國家就強大。相反,***制下,國家要養大量的專業運動員和教練,他們沒有任何實際產出,反而要消耗國家大量財政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包括我們寶貴的教育資源。

體育運動員成名後免試上大學(而且都是好大學)在中國是很平常的事情,要知道優質教育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應該儘可能減少對其的浪費。運動員當然可以上大學,但應該經過全國統一的高考,對於其運動成績可以適當加分(個人認為應最高不超過50分)。而現在是體育運動員成名後免試上大學,由於他們普遍文化基礎差,根本無法跟上大學的課程,也跟本無法理解和學會大學的課程,所以與其說他們是在上大學,不如說他們是在混大學,因為他們是名人,大學肯定會給他們一個畢業證(假的真文憑)。

我在上考研政治輔導班時,那幫老師都是人民大學的,而中國跳水隊基本上都在人民大學混文憑,其中一個老師(名字我就不說了,就那幾個人)曾跟我們說:「中國跳水隊那幫文盲怎麼能上人民大學,他們那水平也就配上人大附小。」不僅僅是成名的專業運動員,各種學校的體育特長生(特招生)也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

我國的各類學校同樣出於虛榮的目的,免試招收或高加分招收體育特長生(特招生)。這些體育特長生(特招生)由於文化素質低,也基本上不學習,經常在社會上混,打架鬥毆,80%都是痞子。再我們那裡,重點高中的錄取率很低(我中考那年,市區裡的3所重點高中總共只有1000個公費名額,而卻有8000多人競爭。

700分滿分,我們初中上一類重點要666分,上二類重點要638分。),而能否上重點高中對能否考上大學和能是否好大學至關重要(沒辦法,不是北京、上海),而那幫體育特長生(特招生)卻免試錄取,如果讓他們考,絕大多數人連200分也考不到。這決不是個別現象,我大學30個同班同學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普遍說當地高中如此。

所以那些在社會上混的人,或者那些僱的打手許多都是體校學生或體育特長生(特招生)。大學也一樣招收體育特長生(特招生),一般加200分或者直接免試錄取,大家應該知道高考中200分的意義,滿分才750分啊!如果給我加200分,那我可以報任何大學任何專業(滿分才750分,那我豈不800多分)。

這些體育特長生(特招生)由於文化素質低,同樣根本無法跟上大學的課程,也跟本無法理解和學會大學的課程,也是在混大學。重點高中或大學招收體育特長生(特招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運動會上出成績,所以學校不用他們學習,而讓他們每天在體育場上訓練,校長往往在開學時就告訴他們:「只要你們在運動會上出成績,我肯定給你們畢業證。

」這些人體育好,保送到體校是正常的,而不應該保送到那些他們根本無法跟上課程,也跟本無法理解和學會課程的學校。如果把他們保送到那些他們根本無法跟上課程,也跟本無法理解和學會課程的學校,這些人不但不能學到任何知識,反而佔用了寶貴的教育資源,使那些本應享受這些教育資源,並且可以學到知識的人無法享受這些教育資源。 體育,主要是民眾自己的運動,應主要由社會自己去舉辦。

國家包辦體育,急功近利,脫離現實,遺禍無窮。**要把民眾的事業還給民眾,把社會的事務還給社會。而現在為了所謂的 「國家榮譽」嚴重脫離了群眾體育的宗旨,沒有反映社會真實的體育需求,犧牲了太多人的幸福。

這樣的「國家榮譽」已經走向了人道的反面。國家辦體育,也許能在短期內多出幾個「冠軍」,但也必然犧牲更多人的幸福,必然不能夠辦出一個真正的體育強國。前蘇聯的體育過去多強大啊!

當年它同樣憑藉這種***制獨霸世界體壇達20餘年,而現在才是它的本來面目。體育本來只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旨在培養人的身體素質,而並不是永無休止的挖掘人的自身體質,無論如何挖掘,人也不可能超過機器。古希臘奧運會早期完全由業餘運動員參加,後來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完全由專業運動員參加,與體育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2023年第一屆現代運動會也禁止專業運動員參加,以籃球為例,上世紀90年代才允許nba球星參加,因為他們是完全職業化,而拳擊直至今天還不允許泰森之類的職業拳手參賽。2023年奧運會上,一名加拿大的女選手獲得自行車的金牌(名字我沒記住),但她在國內只是一名普通的女祕書,而獲得冠軍後她仍回國當她的祕書,來參賽的錢也是由她自己出,自行車對她來說只是業餘愛好,這才是體育的真正精髓。但在現在,體育運動與體育精神又完全背道而馳,何必呢!

國家應該改革目前的體育體制!體育也不要與政治、國家榮譽掛鉤。我們也應該還體育本來面目!

不要拿國家大量的財政去養虛榮的體育。使體育真正成為一種運動,只是一種技能,不再與任何掛鉤。專業運動員也完全職業化,運動就是他們的職業,他們必須自己以運動或贊助養活自己,而不是國家養著,他們也不應該獲得他們所不應該獲得的權利。

國家的體育部門應該改現在追求虛榮為追求實績,致力於提高全體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不是少數專業運動員的的比賽成績。真正走向市場了,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別人說的再多,國家一句不吭,又有什麼用呢?

**沒有感覺到尷尬,還要繼續這樣做,我們老百姓有什麼辦法呢?

應急管理體制的四個特點,應急管理機制包括哪幾個方面

應急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公共事務,既是 的行政管理職能,也是社會公眾的法定義務。同時,應急管理活動又有法律的約束,具有與其他行政活動不同的特點。1 主導性。主導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主導性是由法律規定的。突發事件應對法 規定,縣級人民 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

哪些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是集權型或分權型或集權分權結合

1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擁有充分的財務管理決策權,而母公司對子公司以間接管理方式為主的財務體制。子公司在資本融入及投出和運用 財務收支 財務人員選聘和解聘 職工工資福利及獎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決策權,並根據市場環境和公司自身情況作出重大的財務決策。2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分...

中國體育名人之殘疾人運動員感人的故事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 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 一袋乾糧 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