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的誰有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的資料

2021-03-07 19:30:28 字數 5029 閱讀 2151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劇種。起源關於藏戲的起源問題,有人竟與八世紀時蓮花生在桑耶寺開創的「跳神」聯絡在一起。其實,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八世紀,赤松德贊執政時期,桑耶寺落成之後,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花生,根據佛祖釋迦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學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裡金剛舞一節,組織跳神法會,驅鬼酬神,為寺院開光。蓮花生的傳記中說:「譯經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完後,由長老手持經繞『務孜』殿三週,排成行列,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典開光。

從此沿襲至今。這是**各寺院跳神的來歷。

藏戲恰恰相反,是以民間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從十五世紀起,噶舉教派僧人唐東傑布立志在雪域各條江河建造橋樑,為眾生謀利。他煞費苦心,募籌造橋經費,雖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

後來,他發現虔誠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聰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來組成戲班子,以佛教故事為內容,自編自導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以化導人眾、募集經費。這就是藏戲的雛形。為此,人們把唐東傑布視為藏戲的祖師;又因藏戲最初由美貌出眾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們又把藏戲叫做「阿吉拉姆」。

「阿吉」,藏語意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為仙女。當然,經過很多民間藝人的加工、充實、豐富和提高,藏戲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了。但是,藏戲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藝術形式,恐怕也是十七世紀以後的事情。

**民間藏戲劇團是十分普遍的。隨時隨地可以見到農村的廣場上,或搭大帳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沒有什麼遮蓋(更不用說什麼佈景和臺幕了),藏戲班子就地演出,周圍方圓十里的群眾都會來**,常常是圍的水洩不通。在近代歷史上,由於各地業餘的、自發劇團的演出很多,慢慢形成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從而形成不同的流派。

解放前**著名的藏戲劇團有:江孜的江嘎爾、南木林的香巴、拉薩的覺木隆和昂仁的迥巴。現在,藏戲業餘劇團十分普遍,有的地方几乎每個社隊都組織了一個戲班子,象拉薩郊區的墨竹工卡縣,就有二十來個業餘藏戲隊。

藏戲演員為演出進行準備

流派 解放前,每逢雪頓節,各地的藏戲班子需要到拉薩來支差,為**及地方**的**獻戲。這些來支差的藏戲班子成了各地業餘戲班的骨幹力量。而各個地區的戲班,由於歷史、地理、語言、風格、造詣的差別,便形成了具有不同風格的流派。

在這些流派中,有屬於舊派的白麵具派,有屬於藍面具的新派,也有獨腳戲。屬白麵具的舊派,有窮結的賓頓巴、堆龍德慶的朗則娃,乃東的扎西雪巴等。因舊派戴的是白麵具,所以叫做白麵具派。

他們的戲動作和唱腔都比較簡單,影響面較小。

新派就是迥巴、江嘎爾、覺木隆、香巴四大劇團,他們的演出開始時,由戴藍面具的演員出場,故稱藍面具派。新派的表演藝術有較大發展,影響也比較大,慢慢就把舊派代替了。

程式 藏戲在幾百年的表演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式。藏戲的演出,一般是廣場戲,少數也有舞臺演出形式。演出時,化妝比較簡單,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與紅脂,沒有複雜的臉譜。

樂器也較簡單。打擊樂只有一鼓一鈸,演出時有一人在 旁用快板向觀眾介紹劇情發展情況。劇中人道白很少,演員專心致志地吟唱,由於廣場演出,演員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顯示出粗獷有力的性格。

後臺一般有幫腔,形式與川劇差不多。

藏戲唱腔很多,大致分為表現歡樂的長調,藏語叫「黨仁」;表現痛苦憂愁的悲調,藏語稱「覺魯」;表現敘述的短調,藏語稱「黨統」等等。武功、舞蹈、技藝在藏戲演出中,也廣泛運用。一般是演唱一段以後,便出現一段舞蹈。

舞蹈動作很多,爬山、行船、飛天、入海、騎馬、鬥妖、擒魔、禮佛等等,都有一定的舞姿。

藏戲的演出時間可長可短,有的演幾小時,有的演

一、兩天,過去連演幾天的情況也有。要演長,則細唱細作;要演短,則用後臺快板道白,敘述劇情,一下子跳過去。一般每臺藏戲都可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溫巴頓」,意為獵人淨地,就是身著獵人裝束手持彩箭首先出場,淨場地,高歌祝福。其次是「加魯欽批」,即太子降福。就是著太子裝束者登場,象徵加持舞臺,給觀眾帶來福澤。

最後是「拉姆堆嘎」,即仙女歌舞。就是著仙**者慢慢起舞,表示仙女下凡,與人間共享歡樂。這就是藏戲開場的序幕。

二是「雄」,也就是正戲。三是「扎西」,即告別祝福儀式,過去的戲班子演到這裡,就是通過集體歌舞,向觀眾募捐。

劇目 藏戲的傳統劇目不少,但在

二、三百年的創作、演出實踐中,有的被淘汰了,有的經過再創作再提煉,保留了下來。現在,藏戲的主要劇目有八個:《文成公文和尼泊爾公文》、《朗薩唯蚌》、《蘇吉尼瑪》、《卓娃桑姆》、《諾桑法王》、《白馬文巴》、《頓月頓珠》、《赤美滾丹》。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劇目,不過這八個戲是大多數劇團都演出過的,公認保留的劇目而已。

2樓:神啊我好煩躁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為「仙女」。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3樓:一濤萬年

藏族的傳統劇種

4樓:匿名使用者

【藏戲流傳】

zàngxì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為「仙女」。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一般一演就是三五天,隨心所欲,沒有舞臺。與群中圍在一起,優哉遊哉。

【藏戲的演出部分】

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戲的傳統劇目相傳有「十三大本」,經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戲」,此外還有《日瓊娃》《雲乘王子》《敬巴欽保》《德巴登巴》《綏白旺曲》等,各劇多含有佛教內容。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

藏戲有白麵具戲、藍面具戲之分。藍面具戲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四大流派。每年的「雪頓節」是藏戲班子紛紛演出的日子,故雪頓節有「藏戲節」之稱。

藏族的傳統劇種是什麼

5樓:

藏戲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2023年5月20日,藏戲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劇種自然是藏戲

傳統劇目一般有八大

《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

排名是否有分先後就不清楚了

髒兮一文介紹了傳統劇種,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這句話是對的嗎?

7樓:課文你來說

《藏戲》一文介紹了傳統劇種——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大約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戲》的主要內容

8樓:匿名使用者

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他簡單到她沒有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缽伴奏;複雜到每個象徵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三五天才結束······藏戲,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下來。

9樓:匿名使用者

1、《藏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感受到藏戲獨特的魅力和它帶給人們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藝術享受。

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組成**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2、中心思想:作者以生動傳神的語言,具體描寫了有著悠久歷史的藏戲形成過程以及鮮明的特色。表現了藏戲強烈、鮮明的民族特點,和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

3、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因此,藏戲一直受大家的喜愛。

藏族的傳統劇種是什麼藏族的傳統劇種是

藏戲流傳 z ngx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 生活習俗 文化傳統 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 甘肅 四川 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 甘肅的甘南藏戲 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

藏族的傳統節日,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正月 藏曆年 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 洛賽 節.祈願 會 傳大召 正月初三,初四至十五日舉行,紀念釋迦牟尼,藏語稱 莫朗欽茂 擺花節 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 酥油花燈節 二月 送魔節 二月初七日,將化裝成魔鬼模樣的人趕至大夏河對岸,七天內不準返回.亮寶...

誰有黃河的,誰有黃河的資料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譽為中國的 母親河 黃河 yellow river 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成 幾 字形流經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 河南及山東九個省。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