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中西方哲學思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

2021-03-08 00:00:16 字數 6371 閱讀 4069

1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差異是在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發展的。從文化來說:東方文化屬於精神層面較多,主導思想是跟著感覺走,個性上喜歡內斂;西方文化對物質方面要求很多,喜歡科學,因為科學能推動物質文明發展,個**好張揚。

東方文化更重視群體利益,體現在社會管理中喜歡集中,西方文化更注重個人,體現在社會管理中更注重民主。所以西方哲學思想更注重理性,用科學的方法去闡述理性。東方哲學更注重感性和經驗,用玄思的手法去加強感性。

從更深層次來說,我比較推崇胡適的說法,文化具有同源性,因為文化都來自物質生活,從物質生活發展起來的,並延伸到精神,物質需求的相似性,決定文化的趨同趨勢。所以哲學也會隨著文化的發展而趨同。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西方哲學認為可以找到一個能夠把握這個世界的客觀的、永恆的、絕對的法則,西方稱之為「真理」。你可以聯想一下科學上的定理,就是類似這樣的一種法則。比如馬克思主義主張:

物質決定意識、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就是這樣的一些法則。

而中國哲學則認為根本沒有這樣的客觀法則,中國哲學認為這個世界變化無常,而且具有辨證的特性,沒有任何一種客觀法則是永恆、絕對正確的。中國哲學認為人性才是這個世界的決定性因素,人性的缺陷導致了世界的辯證性,所以中國哲學始終是圍繞人性這個核心重點在做文章。這個世界所具有的辨證的特性,決定了中國哲學的方**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包含守常與權變,這是中國哲學應對事物的方法,而不是像西方哲學那樣搞出一套所謂「永恆」、「絕對」正確的客觀法則去把握事物。其實這樣的法則根本不存在。

西方哲學註定是失敗的,因為它的追求本身就是錯誤的,它完全忽視了人性這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西方哲學的特點使得它很容易走向僵化、偏執甚至極端。比如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就是這樣的。

其實,西方哲學純粹就是一堆臆想,還不如嚴謹、實證的自然科學更能讓人信服。但是,即使是自然科學,它的那些定理也只是區域性、暫時、相對的正確,談不上是絕對真理。而且目前的自然科學已經走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比如微觀粒子的量子現象竟然需要人類意識的參與,有些研究靈魂的西方學者發現意識竟然是一種可以不受身體侷限的物質,有人甚至還稱出靈魂的重量是21.

225克,每個人都一樣。你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下最前沿的物理學進展以及人類靈魂的研究方面的內容。

最後告訴你,馬克思的那個辯證法是掛羊頭賣狗肉,辯證法只能得出中庸之道的方**,而不是它那些極端思想。為什麼?——物極必反,所以要中道而行!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這一茬的科學是實證科學=>眼見為信~有如盲人摸象'(半瓶子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不如全不知道)~能發不能收'(連環保問題都無法善後)(還有變種的病毒)~~將把人類帶入毀滅~

中醫比西醫科學~西醫是發現到**'就大膽的用到**~(有如盲人摸象~半瓶子醋)~而中醫是全部算計進去'(從結論來歸納)(雖然中醫』不知其所以然)~~(雖然我是西醫)~~

4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是二元的思維方式,中國的是一元的

中西方哲學思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哲學具有很強烈的務實的傾向,很多是政治哲學.但西方哲學派別較廣.而且西方哲學理論化、體系化程度高,在笛卡爾革命之後注重邏輯的嚴密性.

中國的哲學在理論推導方面差,講究體會、感悟.相同點是都有對形而上學(此處形而上學不是老馬說的,而是指道學,即「形而上學謂之道」)的研究.

2、先秦哲學偏應用,其哲學更像是政治哲學.古希臘哲學主要是對世界本源的研究,是形而上學.

中西方哲學的區別?

6樓:晴毅

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可以說:

「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

西方哲學是擁有相同歷史傳統和統一概念體系的統一的哲學體系,西方哲學的定義是模糊的。在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中雖然提到了馬克思以前的社會主義哲學家像歐文,對馬克思卻隻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寫的是從古希臘哲學到美國實證主義哲學其時間跨度包括馬克思)。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雖提到馬克思,他說他講馬克思是因為馬克思是對西方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哲學家。西方哲學中「西方」廣被認為不僅僅指地域上的「西方(西歐)」而且只文化上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

推薦書籍:

《哲學概論》

《哲學概論》是一本書籍,該書是一部貫通西方哲學、中國哲學與印度哲學三大體系的哲學鉅著,其思想內容之廣泛,敘述方法之簡明,括概思想之準確在當代哲學著作中有很高地位。該書雖成書於上一世紀中期,今天仍可以當之無愧地作為是最優秀的哲學作品之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本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維水平;為學生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社會主義信念自覺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3.《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是世界幾大型別的傳統哲學之一。它致力於研究天人之間的關係和古今歷史演變的規律,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自然觀、歷史觀、人性論、認識論和方**,特別重視哲學與倫理的聯絡。

4.《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是歐洲哲學的歷史,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到西方現代哲學的發展史。

5.《科學技術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屬於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活動的基本方法、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內容。

擴充套件資料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

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

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7樓:於昌斌的

書籍推薦:

1、《哲學的故事》 威爾·杜蘭特。

2、《你的第一本哲學書》托馬斯・內格爾。

3、《哲學與人生》 傅佩榮。

4、《大問題》 羅伯特·所羅門。

5、《哲學的慰藉》阿蘭·德波頓。

西方哲學真正的本體論,是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之後,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卻又有所區別:柏拉圖將思維與存在、普遍與個別進行了二元分割,而亞里士多德則主張理念和實體的統一。

而中國哲學中,關於世界的本質問題在子學時代(春秋、先秦)並無定論,但依然有著唯心主義的影子。

中西方哲學的研究物件相近,只是在細節和方向上有所分別。所謂中國哲學,即中國的某種學問或其某些部分,可以滿足西方哲學對哲學的定義的;而中國哲學家,即產生、研究和著述中國哲學的思想家。

8樓:爽朗的

區別:對於中國哲學內容的定義、

中西哲學在本體論中的分歧

一、對於中國哲學內容的定義

眾所周知,「哲學」一詞的意義,本就是由西方所定義。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人創造的術語,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而「哲」字在中國的使用,也是一段悠久的歷史。

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經過多年來學術界的討論,已經基本認定,中國存在傳統的哲學。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先秦諸子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主要代表。

有趣的是,孔子與柏拉圖生活於同一時代,即公元前450年左右。而中西方的自然環境與文化基礎差異,導致兩位思想家所代表的思想體系有著截然不同的內容。

眾所周知,希臘哲學體系大概將哲學分為三大部分,即:

本體論(存在論)——研究一種解釋世界的理論,思考自然世界及萬物的本質;

認識論(知識論)——研究一種解釋知識(認識)的理論,反思主觀意識,研究人與世界、意識與物質的作用。

行動論(方**)——研究一種觀察和處理意識和物質世界的方法。

我們可以發現,魏晉所謂玄學,宋明所謂道學,清所謂義理之學,與上述西方哲學所研究的物件頗為相近。我們姑且將其定義為「中國哲學」。

然而縱觀西方哲學史,西方的正統哲學家大都繼承了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來的哲學系統化,而中國的哲學發展並無此種系統性。且中國哲學的發展一如中國古代技術的發展:中國古代沒有發展出所謂「科學」,但卻有相當的「技術」,如農墾節氣、火藥司南等。

中國古代更加註重實用性而不注重抽象研究。這也導致了「理論科學」這一類精緻卻不實用的知識得不到重視。中國哲學在上述三大部分均有研究,但亦有區別。

西方哲學在柏拉圖後旨在「求真」,而中國的玄學、道學和義理之學旨在「求善」。也就是說,西方哲學注重「是什麼」「為什麼」,而中國哲學注重「怎麼做」。

另一方面,柏拉圖之後的西方哲學家大多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著述,而留於書本的哲學理念顯然更有據可循,同時邏輯性更完善;而中國的哲學家(思想家)更追求於身體力行地證明自己的理論。正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所謂:「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多數的普通思想家,或稱讀書人,首選「立言」,卻不能達到哲學所要求的層次;而真正有哲學思想的思想家,卻更願意追求「立功」甚至「立德」。

所以,既然中西方哲學的研究物件相近,只是在細節和方向上有所分別,我們便以此來定義本篇所研究的「中國哲學」。所謂中國哲學,即中國的某種學問或其某些部分,可以滿足西方哲學對哲學的定義的;而中國哲學家,即產生、研究和著述中國哲學的思想家。

二、中西哲學在本體論中的分歧

西方哲學對宇宙的**由來已久。自古希臘的米利都學派,以後有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赫拉克利特、愛利亞學派等自然哲學家就已經開始思考自然的本質。然而由於對物質的變化和不變的思考中產生了矛盾,早期古希臘哲學一直沒有真正完善的本體論出現,就過渡到了智者時期。

西方哲學真正的本體論,是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之後,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卻又有所區別:柏拉圖將思維與存在、普遍與個別進行了二元分割,而亞里士多德則主張理念和實體的統一。

而中國哲學中,關於世界的本質問題在子學時代(春秋、先秦)並無定論,但依然有著唯心主義的影子。《書》曰:「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無惇哉。天秩有理,自我五禮有庸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

」 (《皋陶謨》,《尚書》卷二)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孟子》引,《梁惠王》下)也就是說,對於社會之種種制度、世界之種種現象,皆以為系天所定,且先有制度與道,後才有萬物與其執行。及至宋代,朱熹總結並命名了這種規則,即「理」:

「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朱子語類》卷九十五)

由此觀之,中西哲學似乎在互不相通的兩個世界得出了相似的結論。然而,雖然同為唯心主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來由和表現。中國哲學家談道也好,說理也罷,從根本上來說是源自自身內心的原始體驗,是基於自身對宇宙的感受而進行的思考,即所謂「誠意盡心」。

而西方哲學家則將宇宙本體託於社會、普遍認知乃至於神靈,更期望得到一種能以語言規範來進行討論並得到普遍共識的效果。也就是說,中國哲學家認為,所謂「道」或「理」,所謂宇宙之本體,所謂「天」,只要對宇宙進行細膩的感悟,便可「盡心知性而知天」。

「得道」是一種不能亦不足與外人所道的個人閱歷、修為,只要能夠理解宇宙,便無所謂將這種本體和元稱為什麼,無所謂如何理解——重要的是,掌握了宇宙的規律,產生了對宇宙本體的印象。西方哲學家則不同,他們將對宇宙本體的理解進行書面表述,並對所述經驗進行反覆推理,以達到邏輯和認識上無懈可擊的「真理」。

然而事實上,程朱理學自宋朝起,開始了對中國哲學長達七百餘年的統治。其後的王陽明窮其一生,也沒能以主觀唯心主義的心學取**學。

反觀西方哲學,由於其「求真」的思想影響,哲學家對世界本質的思考從未停歇。

拓展資料:

哲學(世界觀學說、社會意識形態之一)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

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

哲學是元理,科學(以及玄學、藝術)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1 中西方哲學思想主要異同有哪些?這使得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

中西方的哲學啊。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分析一下,具體的分析的方法,還是需要一些系統的比較學的一些分析的方法 1.中西方哲學思想主要異同有哪些?這使得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西方哲學 於古希臘哲學。而東方哲學 主要來自於諸子百家,並沒有統一的說法,而哲學這一概念本身也來自於西方,是愛...

哲學的西方哲學,中西方哲學的區別?

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 春秋百家爭鳴 漢唐儒道三玄 宋代儒學的發展 近代中西融合 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 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 和 對西方哲學的研究 可以說 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西方哲學是擁有相同歷史傳統和統一概念體系的統一的哲學體系,西方哲學的定義是模糊...

古代中西方城市的差異,中西方神話差異

中西方神話差異如下 第一,中國神話沒有具體的系統性脈絡,只是單一故事的口耳相傳。由於地理歷史原因,中國神話儲存下來的數量少且缺乏系統性。這正好與希臘神話記錄方式相反,愛琴海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航海事業 海外 和海外殖民的發展,更易於從其他民族汲取文化要素。第二,中國神話和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