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一涵
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2023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掘出了一批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之後在新疆的羅布淖爾和甘肅的居延等地都發掘出了漢代的紙的殘片,它們的年代大約比東漢建初至元興年間的宦官蔡倫所造的紙要早150~200年。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階書信紙為上。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早在西漢,中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宋蘇易簡《紙譜》:
「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幹,用重物壓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
從現存世千年以上的書畫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紙作為書畫紙用。
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
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稈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
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漁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祕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衝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
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
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階印刷紙、捲菸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2樓:鄧超
古代的紙發明前祖先用來寫字的材料及缺點如下:
甲骨:書寫麻煩,材料難找。
縑帛:太昂貴。
竹片和木片:太笨重。
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
紙的發展史 5
4樓:河傳楊穎
紙是蔡倫發明的。
最早的紙在2023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
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早期的造紙方法: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裡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5樓:youth小杰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
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牘的有力的競爭者。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充套件到用桑皮、藤皮造紙。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紙的來歷: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
談到「紙」的**。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
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如今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
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
不可復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6樓:蘇堤舊事
紙,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發明。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逐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造紙術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7樓:苦味精味苦
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之一,與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並稱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而著稱於世,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載體,結束了先祖在石壁、獸甲骨、竹木簡和帛上書寫的歷史。同時,紙也是文房四寶之一。
古書有東漢蔡倫造紙之說,這一說法至今尚有爭論。從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資料來看,在西漢墓葬中已發掘遠古的紙張。當時的紙是動、植物纖維的混合體,這些纖維碎末經過再加工就被製成了紙張。
自東漢起,造紙技術經過改良,人們僅利用植物纖維就可以製成薄紙。
可以推斷的是,東漢時期的蔡倫在造紙術的改良方面有所貢獻。他發明了用樹皮、麻、破布、魚網等材料造紙的技術,並將造成的紙獻給了皇帝。因此人們又將這種紙稱為「蔡候紙」。
造紙術的發明,帶動了筆、墨、硯的發展。造紙術傳至東南亞、歐洲及阿拉伯國家,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地圖古紙,還有陝西西安、挾風及甘肅居延出土的西漢麻紙是否屬於紙,學者們為此爭論不已。該紙的厚度和纖維分佈不均,故被稱為麻紙。麻紙在漢至唐近千年間,一直是我國書寫繪畫的主要用紙。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質的豐富,造紙的原料逐漸增多。魏晉以後,人們開始採用藤皮草(稻草、麥稈)、橘皮、桑皮、麻竹、蕁麻等材料造紙。東晉時,**被用於造紙,這種材料造出的紙質地堅韌潔白、耐水浸,這應該是宣紙的雛形。
而真正意義上的宣紙要屬南朝時安徽歙縣等地出產的一種銀光紙,當時梁武帝的詠紙詩「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足以說明當時的造紙水平。
隋唐是造紙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紙品種和式樣都基本形成,且出現了對紙的染色工藝。唐代較有名氣的紙有揚州麻紙和以青檀樹皮為原料製成的宣紙,還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如鄱陽白、澄心堂紙等。
箋紙染以顏色,是當時的一大特色,僅四川的蜀箋,就有深紅、粉紅、明黃等10種色紙。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為主要的造紙原料。此外,木棉也作為材料用於造紙。隨著印刷業的興起,發明於晉代適宜印書的竹紙大為盛行。
此外,紙的加工技術也得到了不斷提高,除細琢外,加工中還配以蠟糨、黃檗、膠、礬、顏色、金銀輔料,使紙更為光潤、平滑、美觀。
明清時期,我國造紙業繼續發展。箋紙、宣紙的製作工藝日趨精湛。在製作工藝上,除施膠、加礬、加蠟、染色、印花、礫光、灑金銀等技術,人們還採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製造出各式工藝精美的箋紙。
清代,宣紙作為主要書寫材料,其產地擴大,名目眾多。除玉版宣、羅紋紙、六吉紙、夾貢外,還有不少特製紙,如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到了清代末年,機器造紙技術引入我國,造紙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8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偉大貢獻之一,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可那時候還沒有止,要記錄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蚊子咒可在青銅器上,後來人們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繩,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
9樓:匿名使用者
用樹皮和魚網做成紙的,是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滴?在一起就是幸福就是一"在一起就是這樣吧。在一起就、一!這樣才好呢。你是否。??。你說!一
助聽器的發展史是什麼過程,助聽器的發展史是一個什麼過程?
在古代,人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原始的助聽方法,如把手掌放在耳後 如右圖 擴大耳廓的集音面積 約提高聲音響度6db左右 後來,用植物葉子捲起來代替手掌,使集音的面積更大。發展到近代,人們又用金屬片製成聽筒 聽瓶等機械 能增加聽力10 15db 直到20世紀初,出現了真空電子管,用它來製作助聽器的放大器...
漢字演變過程,中國的漢字演變過程
雅逸堂吳斌老師主講 漢字字型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偕書 行書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 甲骨文 金文 小zuan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 也頗有天哦配合哦分配人品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 中國的漢字演變過程 漢字演變的過程為 ...
你 字的演變過程, 你 字的演變過程
你 字的演變過程如下 造字本義 代詞,專用的第二人稱。字源解說 大約隋唐期間,你 作為專用第二人稱在白話中運用,而 爾 作第二人稱仍停留在文言中。你,人稱代詞。有時也用來指稱 你們 如 你校。你 跟 我 或 他 配合,表示 這個 和 那個 的意思 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說話。1 迷你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