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欣伊意
人類用火的歷史到底有多久?至今許多考古學家還在探索這個問題。19世紀70年代,亨利·摩爾根在研究這一問題時,由於考古資料的缺乏,他只能根據當時澳大利亞人和大多數利尼亞人當中所存在的民族誌資料,把人類開始用火的時間,定在中級矇昧社會時期,即始於魚類食物的獲得(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或中石器時代之初)
2樓:匿名使用者
火的歷史與燃燒學說
一、火的歷史
人類用火與發生火災的歷史十分久遠。在本世紀30年代,我國古人類學家在北京周口店遺址發現用火遺蹟後,60年代又在雲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遺址、山西芮城縣的西候度遺址等處發現了人類用火的證據,說明200多萬年以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種的能力。距今1.7萬年以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
到了新石器時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古籍中記載的燧人氏「鑽木取火」就是對這一進步的反映。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逐步認識了火併豐富著用火的經驗。例如,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獵、驅獸、耕種、製陶、冶煉等等。
從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傳說,到化學家拉瓦錫(a.l.lauvoisier,1743—1794)揭示火的本質;從燧人氏鑽木取火到航天技術的空前發展,火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火的發現和利用,使人類走向文明和進步,也使人們在認識和利用能源上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福兮禍所伏。
火在有益於人類的同時,也常常給人類造成了災難與痛苦。正如古人所說:火「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我國有關火災情況的文字記載,始見於孔子著《春秋》和左丘明著《左傳》。自先秦時期到清朝後期即2023年鴉片戰爭前的數千年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和城鎮的興建,不僅火災逐漸增多,而且不少火災的規模和危害達到驚人的程度。據史料記載,東漢初二年(公元108年)四月,湖北「漢陽河(阿)陽舊城中失火,燒死三千五百七十人」。
南宋時期杭州發生21次大火,其中5次大火使「城市為之一空」。金代大安三年(121年)元月,燕京(今北京)「大悲閣災,延燒萬餘家,火五日不絕」。明代天啟六年五月初六(2023年5月30日),北京城內王恭廠(製造槍、炮、火藥的兵工廠)發生特大火災**事故,「地中霹聲不絕,火藥白焚,煙塵障空,自晝晦冥,凡
四、五里」,「傾屋萬計,斃人三千餘」。
從我國古代歷史上發生的火災看,自然方面的原因有雷擊、**和某些物質的自燃等;人為方面的原因有失火、放火、戰爭等;而且與各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民俗、建築佈局和耐火等級等情況密切相關。所以,自從人類發現和學會了用火,加強對火的管理與火災作鬥爭就同時擺在了人類的面前。
用火實踐和科學實驗證明,「火」即釋放熱量並伴有煙或火焰或二者兼有為特徵的燃燒現象,燃燒則是一種放熱、發光的化學反應。而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在社會生活中,火災是威脅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財產的災害之一。而消防是伴隨火災而產生的。在我國首次出現「消防」一詞是2023年,當時由日本傳來「消防」的含義是消彌與預防火災、水患等災害,直至辛亥革命後還稱為「消防火災水患」。
本世紀20年代前後,仍稱滅火與防火者為「消防火災」。後來約定俗成,「火災」二字被省略,「消防」才具有目前預防和撲滅火災的含義。
二、燃燒學說
在古代,人們對火有各種認識。例如,我國五行說中的「金、木、水、火、土」,古希臘四元說中的「水、土、火、氣,古印度四大說中的「地、水、火、風」,都有「火」。在古人看來,火是萬物之源。
由於科學技術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那時人們不可能揭示火的本質。隨著科學的發展,火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就迫使人們想要弄清火的本質。於是,許多人開始對燃燒現象進行觀察研究,因而也產生了種種對燃燒現象的解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種:
(一)燃素說
這是17世紀到18世紀,在歐洲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一種解釋燃燒現象的學說。該學說認為:(1)火是由無數細小而活潑的微粒構成的物質實體,由這種火微粒構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並且在燃燒時將燃素釋放出來,變為灰燼,不含燃素的物質不能燃燒;(3)物質在燃燒時之所以需要.空氣,是因為空氣能吸收燃素。
燃素說在歐洲流行了一個世紀,曾解釋過許多化學現象。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以科學為基礎的,因而不能解釋全部的燃燒現象,也必定經不起實踐的檢驗。許多人也曾對它提出懷疑,但較長時間沒有解開這個謎。
(二)燃燒氧學說
2023年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麗,在實驗室製得了氧。後來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普利斯特麗發現氧的基礎上又作大量的科學試驗,並對所有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歸納,推翻了當時流行已久的燃素學說,提出了關於火的氧化理論——燃燒氧學說,並於2023年公佈於世。該學說認為: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的化合反應,同時發光、放熱。燃燒氧學說的建立,使燃燒這一自然界之謎才真正被人們所認識。但是,燃燒氧學說僅能解釋燃燒是可燃物與氧的化合反應,但這一反應是如何進行的,要經過哪些步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等等,還未能給予解答
(三)鏈鎖反應理論
在本世紀二十年代,由於化學動力學的發展,自由基(鏈)反應理論問世。這一理論無疑對燃燒學是一個很大推動。許多從事燃燒研究的科學家對這一理論非常感興趣,他們把鏈反應理論應用於研究燃燒動力學。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科學家謝苗諾夫等人建立了燃燒反應動力學的鏈鎖反應理論,這就解決了燃燒的歷史問題,使人們對燃燒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隨著科學的發展,對燃燒的認識還將不斷完善和深化,從而必將促進消防科學的飛速發展。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火
3樓:河傳楊穎
考古學家推測,人類最早開始自己使用火的時間應該在大約100萬年以前。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從100多萬年前的元謀人,到50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跡。人類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
人工取火發明以後,原始人掌握了一種強大的自然力,促進了人類的體制和社會的發展,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
火的作用:
1、吃熟食易於吸收,使猿人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營養,熟食、開水使猿人少生疾病;
2、刀耕火種,火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產量;銅的使用、鐵的使用、陶器的發明都離不**;
3、火是原始人黑夜裡驅趕蟲蛇野獸的最有利工具。
火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散發出光和熱的現象,溫度很高,是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它只是 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與實體無關,然而也就是這種能量釋放的方式,在無形之中影響了整 個人類的發展程序。
4樓:雨雪
遠古人類舊石器時代就發現和使用火。
人類對火的認識、使用和掌握,是人類認識自然,並利用自然來改善生產和生活的第一次實踐。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100多萬年前的元謀人,到50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跡。
人類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人工取火發明以後,原始人掌握了一種強大的自然力,促進了人類的體制和社會的發展,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
影響:火的使用,首先使人類形成和推廣熟食生活。特別是人工取火的發明,使人類隨時都可以吃到熟食,減少疾病,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體制的進化。
而熟食的推廣,還擴大了食物的**和種類,使人類最終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火還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從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使人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並能夠在寒冷的地區生活。
5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的人並不會生火,當閃電擊中了樹著火了,他們才有火用,在100萬年原始人才會生火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閃電劈著樹,著火了,原始人才會用火了。
7樓:與爾同軒
遠古人類舊石器時代就發現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別是摩擦生火的發明,對遠古人類的生產了重大影響。
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的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對於火的使用,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長過程。即恐懼—認識|—使用。
火山爆發、電閃雷擊引起森林**,對於原始人來說,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們在同險惡的自然條件做鬥爭中,逐漸瞭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較暖和,被燒死的野獸可以充飢 。於是,他們便試著取回火種,把燃燒的樹枝帶到山洞裡去,用火作為戰勝寒冷防止野侵襲的**。
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摩擦生火的現象。例如,打擊燧石或石器相碰會產生火花;刮木、鑽木時會生熱,甚至冒煙**。經過若干萬年的摸索、嘗試,他們終於實踐中掌握了打擊、磨、鑽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這些,他們就從利用自然過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發現和利用,對於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意義。人類認識並掌握了火,就增強了同寒冷氣候做鬥爭的能力。火可以燒烤食物,可以用來圍獵和防禦野獸,可以照明,烘乾潮溼的物件以及化冰塊為飲水等。
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8樓:李博超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用火的?以色列考古學家給出答案
9樓:想風的乖寶兒
科學家日前在以色列的一個考古發掘地點發現了人類在79萬年前使用火的痕跡。
研究人員在死海北部一個名為gesher benot ya』aqov的河谷中發現了這處遺蹟。證據顯示,使用該處遺蹟的古人打獵並用火烤肉。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研究員naama goren稱,學會用火最終 導致古人與飲食、防禦以及社會交往等相關的的行為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研究小組的測定,這是一處79萬年的遺蹟。他們的發現發表於週五版的《科學》雜誌。
爐灶和燧石
研究人員在遺蹟中發現的燒過的木頭表明他們可能使用爐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了細小的燧石片,這可能是古人制造工具時從大塊石頭上敲打下來的碎塊。
還有證據顯示這裡的古人吃肉,研究人員發現的動物骨骼上有切口,而骨骼碎裂的模式表明他們也敲骨吸髓。這些骨骼證據顯示,古人吃包括馬、鹿、犀牛、河馬以及鳥類等多種動物。
古人在這裡燒過的木頭也有多種,包括柳木、白楊木、白蠟樹和橄欖樹。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燕麥、葡萄、大麥、篷子類植物以及多種草的痕跡。
這些發現是我們能夠更深入的理解早期人類的行為方式。這些早期人類能夠處理危險情況,處理食物,取暖等。而這些也對人類後來的一些重大技術發明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前在歐洲和亞洲發現的人類最早使用火的遺蹟屬於50萬年前,這次的發現將歐亞人類用火的時間提前了25萬年。在非洲,科學家曾經發現了更早的用火的痕跡,但一些研究人員並不確定那些火的遺蹟屬於認為,有可能是自然火。
以前人類真的有3隻眼睛嗎,遠古時候的人類真的有三隻眼嗎?
也許你不知道人類有第三隻眼這回事兒,但它的確存在,這是經過科學驗證了的。其實人類有 第三隻眼 的說法由來已久。印度教的祖師一直認為,人體具有 未卜先知 的器官。俄羅斯古人類學家亞歷山大 別洛夫認為,人類確實擁有 第三隻眼 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器官逐漸退化了。所謂 退化的眼睛 就是松果體。老年學...
說出關於 舌 的成語,說出舌字的成語
豁口截舌 枉費脣舌 妄口巴舌 尖嘴薄舌 噤口捲舌 辯口利舌 掉舌鼓脣 張嘴撟舌 張口掉舌 南蠻鴃舌 齰舌緘脣 饕口饞舌 翻脣弄舌 摩口膏舌 枉口拔舌 枉口誑舌 枉口嚼舌 金舌蔽口 目瞪舌強 結舌鉗口 鹹嘴淡舌 結舌杜口 目瞪舌撟 鴞心鸝舌 一口三舌 口輕舌薄 齒亡舌存 鬥脣合舌 搖嘴掉舌 簧口利舌 ...
從論語八則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關於講學習態度的方面
第一則 為人處 復事 第二則 為人處事 第三制則bai 學習方法 du第四則zhi 學習方法 第五則 學習方法 第六則 學習態度dao 第七則 學習態度 第八則 怎樣做人 第九則 怎樣做人 第十則 怎樣做人 論語八則的翻譯,要原文 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