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飛哥文苑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課,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門口有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2樓:匿名使用者
鐵杵磨針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 一日一錢. 千日千錢. 百寒成冰. 積沙成塔 集腋成裘 積土成山 韋編三絕、 程門立雪 鍥而不捨 戶樞不蠹
與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語故事
3樓:雨洛成詩
1、磨杵成針:這個小故事大家很小的時候都有學到過。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到十歲時就讀了很多詩書,但他也非常貪玩,不能全神貫注地讀書,常常放下書本出去玩。
有一天,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又溜到外面閒逛起來。在一條小河邊,他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不停地磨一根錢棒。李白很納悶,便問道:
「老婆婆,您為什麼磨這鐵棒呀?」 老婆婆抬頭看了他一眼,說:「孩子,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
」 李白聽了很吃驚,問道:「啊,這鐵棒這麼粗,您要把它磨成繡花針,什麼時候才能磨好呀?」 老婆婆笑了笑,繼續耐心地對他說:
「我這樣不停地磨下去,這鐵棒就會越來越細。這鐵棒和以前相比已經細了不少,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 磨杵成針常用來比喻做事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取得成功。
2、宋時,崇陽有一縣令名叫張乖崖,為人正直,潔身自好,且辦事認真,一絲不苟,頗有政績,深受全縣人民愛戴。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原出自崇陽,就是他在崇陽當縣令時所發生的故事。 一天,張偶爾抓住了管錢庫的小吏偷了一文錢,連忙追問。
管錢庫的小吏見縣令不可休止的追查到底,竟滿不在乎地回答說:「老爺啊,你也太認真了,一文銅錢算得了什麼,我想拿去給孩子買個燒餅吃吃。」張怒道:
「一文銅錢有什麼要緊?這是國家的錢,你還了得!」立即吩咐擊鼓升堂,他猛地拍了一下驚堂木:
「將這奴才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打完板子,張問:「奴才,你已知罪嗎?
」小吏不服氣,回答說:「為了一文錢,實在打得太冤枉!」 張大怒:
「你還叫冤枉,再打二十!」打完板子,張又問:「你再知罪嗎?
」小吏大叫:「打得太冤枉,打由你,可你總不能殺我!」張更怒:
「好,我要叫你死得不冤枉。」於是馬上揮筆寫了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他乃親自揮劍誅小吏於階下。「水滴石穿」的這個成語故事,便一直廣泛流傳到現在。 這個「水滴石穿」的成語,很有哲學道理,所以直到如今有不少報刊還引用其出處。
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成語故事》中就有記載:「『水滴石穿』 出處:《漢書·枚乘傳》:
『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
『張乖岸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岸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
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見761頁)。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四日,《湖北**》在成語故事中也有記載:「宋時,崇陽縣衙中有個管理錢庫的小吏,從庫中偷一枚小錢被抓住。他滿不在乎地說:
『我只順手拿一枚小錢,難道還能治罪不成嗎?』縣官張乖崖卻出乎意外地判他極刑,並書判詞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4樓:歌舒雁離
繩鋸木斷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你這麼慌慌張張幹什麼?
」「沒什麼。」那庫吏回答說。張乖崖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
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裡搜到一枚銅錢。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
庫吏不服,怒衝衝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硃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
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5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是持之以恆的意思
和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語故事
6樓:僑中黃建成
和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語故事:磨杵成針、繩鋸木斷。
1、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釋】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用以勸勉人。一般作定語。
【正音】穿;不能讀作「cuān」。
【辨形】滴;不能寫作「謫」。
【近義詞】磨杵成針、繩鋸木斷
【反義詞】虎頭蛇尾
【例句】沒有大眾努力;沒有~的功夫;新的風氣和作風是樹不起來的。
【英譯】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
【成語故事】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
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
「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2、磨杵成針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釋】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出處】《潛確類書》卷六十:「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結構】補充式
【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反義詞】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例句】沒有~的毅力,學問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詣。
【英譯】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
3、繩鋸木斷
shéng jù mù duàn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賓語、分句。
【辨形】鋸;不能寫作「據」。
【近義詞】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例句】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英譯】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7樓:彭
心堅石穿 [xīn jiān shí chuān]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解釋】: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江鄰幾《雜誌》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 處宋·江鄰幾《雜誌》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和水滴石穿相似的成語故事
8樓:智障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像滴水穿石故事類似的成語
9樓:
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語:
鐵杵磨針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
一日一錢.
千日千錢.
百寒成冰回.
積沙答成塔
集腋成裘
積土成山
韋編三絕、
程門立雪
鍥而不捨
戶樞不蠹
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孜孜不倦
日雕月琢
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
勤能補拙
滴水穿石成語十形容滴水穿石的成語
水滴石穿 讀音 shu d sh chu n 解釋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回不斷努力,答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出處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 張乖崖為崇陽令 一吏自庫中出 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吏曰 一錢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授筆判曰 一日一錢 千日千錢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亦作 滴水...
有關於滴水穿石的名人故事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故事
1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 發明大王 的美稱。2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
蘇教版滴水穿石的啟示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蘇教版原文
1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麼。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一天,童第周看到屋簷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去問父親 父親,那屋簷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麼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麼好奇,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