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國可以統一六國,秦國為什麼要統一六國

2021-03-14 04:35:54 字數 5019 閱讀 4795

1樓:給我溫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出生於魯國陬邑.

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代表著文化。孔子有一萬個可取之處,那也絕對不會是他的政治理念,這樣的政治理念讓兩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實踐都遭了殃。長期的**,必然會迎來統一的大勢,秦國就是抓住了這個趨勢。

思想決定高度,實力決定起點

除了文化,秦朝之所以可以統一,還有別的因素,如下所示:

1,地理優勢。看戰國時的地圖,可以發現,六國在東方,秦國在西方.這樣,六國的地方全是一路平川,文化也比較的繁榮.

因此,長期以來,六國中的國家雖然小,但由於經濟上發達,長期可以與一些大國相抗衡.秦國的地形是最好的了.它東邊是潼關,函谷關,南面是大山.

它剛好處於漢中平原上,農業也是戰國時較發達的一個國家.這樣,秦國在有戰事時,它不用擔心有人會打進來,因為他有兩座關口可以讓別國的部隊不敢進來,事實上,六國的部隊就沒有能進入過秦國的國境的.

2,危機意識。秦國以遊牧起家,又處於中原文明的外緣,從建立起就被東方六國看不起,孔子還活著還能遊歷的時候,秦國不過是西方小國,不說晉國這龐然大物可以隨便欺負他,即使是北方的義渠南方的巴蜀也可以欺負他。從此,在秦國國君奠定了很強的危機意思,從而決定了必須變法。

3,商鞅變法。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使得秦國擁有統一六國的基本資本。

4,統一六國的戰略奠定。秦孝公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打敗了長期霸主地位的魏國,收復了原秦國的河西地區和函谷關,使秦國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秦王政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六國的大業。

其總的戰略方針,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逐一攻破,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5,**革新。當時秦軍的軍事經驗是最高的。秦國兵器的製作工藝也是最好的,已經實施了流水線式的生產程式,為此,秦國仍沿用以青銅器來製作工藝,不使用鐵兵器(因為當時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比鐵器要成熟的多,完善的多)。

秦軍射向對手的所有箭頭,都具有同樣的作戰質量。標準化,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標準化生產使不同的**商生產的零部件可以組裝在一起,也使大規模的生產成為可能。

儘管按今天的工業標準看,這些兵器的標準化仍舊是比較粗糙和初步的,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秦人執著於統一標準,肯定是為了保證所有秦軍戰士使用的都是當時最優秀的兵器。

6、秦國長期對六國征戰的勝利,對東方六國的信心的重大的打擊,都在儘量通過割地啊賠款啊的方式避免跟秦國的直接對抗,來維持他們在國內的統治,這促使秦國人統一六國的決心跟整體實力一步一步增強。自古天下分久必合,秦國就是抓住了這個趨勢。所以秦國統一六國成功了。

2樓:西柚汽車

秦人早期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關中。到秦惠文王時期取巴蜀。秦**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後愈戰愈勇。

秦國為什麼要統一六國

3樓:黛妮

一、原因:

六國之間,常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秦國統一六國,歸一國統治,就避免了戰亂,天下就太平了。

二、秦滅六國的條件:

1、商鞅變法是秦國走向強大的轉折點。

商鞅變法有幾項主要內容,試簡單論之。秦朝統一中國後,採取郡縣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創舉,這項政策的**就是商鞅變法。商鞅首先在秦國實行縣制,縣制的目的就是用****選派的**,代替世襲貴族對各個地方進行管理。

它能保證**政令的暢通,避免了世襲貴族的各自為陣,為己私而違抗**。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實行縣制,**政令的貫徹實施,自然比其他各國要高效得多。

2、秦國由於較為徹底地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度,在完全依靠法治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高效率的平民社會,其社會行政管理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其組織化程度之高,列國無出其右。從而使得秦國的農織生產、器物製造、稅賦軍事等各個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身源源不絕的潛力。鄭國渠、都江堰之類的大型工程對於秦國的農業生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看出秦國注重實際功利的特點。

因此,教化不及的一個西部小國,最終能夠實現中國統一。

三、秦統一六國的意義: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的國家,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4樓:匿名使用者

1.商鞅變法是秦國走向強大的轉折點。商鞅變法有幾項主要內容,試簡單論之。

秦朝統一中國後,採取郡縣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創舉,這項政策的**就是商鞅變法。商鞅首先在秦國實行縣制,縣制的目的就是用****選派的**,代替世襲貴族對各個地方進行管理。它能保證**政令的暢通,避免了世襲貴族的各自為陣,為己私而違抗**。

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實行縣制,**政令的貫徹實施,自然比其他各國要高效得多。2. 秦國由於較為徹底地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度,在完全依靠法治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高效率的平民社會,其社會行政管理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其組織化程度之高,列國無出其右。

從而使得秦國的農織生產、器物製造、稅賦軍事等各個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身源源不絕的潛力。鄭國渠、都江堰之類的大型工程對於秦國的農業生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看出秦國注重實際功利的特點。因此,教化不及的一個西部小國,最終能夠實現中國統一

5樓:藍色牆紙

六國之間,常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秦國統一六國,歸一國統治,就避免了戰亂,天下就太平了。

秦國為什麼可以統一六國?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春秋戰國時,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與西戎為伍,但最終卻取得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項能夠構成秦國開創歷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戰國七雄中,較少受禮樂文明影響,制度變革卓有成效。

7樓:勝寒

1,地理優勢。秦國崛起於西部邊陲,擁有強大騎兵的秦人,對於周圍的遊牧民族有絕對的優勢,從而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大後方,秦國能毫無顧忌的對東方六國的征戰。

2,危機意識。秦國以遊牧起家,又處於中原文明的外緣,從建立起就被東方六國看不起,即使如此,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在秦獻公時期,面對魏國的咄咄逼人,國家處於亡國的邊緣。

此時,長期的征戰,秦國國力過度衰落,秦孝公時期面對六國分秦的屈辱,從此,在秦國國君奠定了很強的危機意思,從而決定了必須變法。

3,商鞅變法。變法圖強是戰國時期每個國家君主的意識,秦國也不例外。秦孝公招賢令,迎來了衛國商鞅。

秦國此時,無論各個方面皆處於主體國家的下層,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猶豫秦國長期的貧弱,加上國君的強大支援,秦國變法得到了徹底的執行,秦國從此變得富強,變法的觀念深入人心。由於變法的實行,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得到了廣大親人的極大支援,最重要的一點是,秦人有了一個整體的國家概念。

加上,變法為秦國帶來了繁榮的商業利益,大量的各種人才,加上耕戰得爵,使得秦國擁有統一六國的基本資本。

4,統一六國的戰略奠定。秦孝公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打敗了長期霸主地位的魏國,收復了原秦國的河西地區和函谷關,使秦國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統一六國的概念並不是秦國獨有,其他戰國國家也有,比如齊國。

戰略高度決定其收穫大小,強大的魏國也只是在苦苦維持其霸主地位。統一六國的戰略也為秦國的外交方式——遠交進攻。

5,**革新。秦國擁有合理制度化的兵器製造和創新技術,想想弓弩齊放,萬箭齊發的狀態就不寒而慄。

6、秦國長期對六國征戰的征戰的勝利,對東方六國的信心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都在儘量通過割地賠款的方式避免與秦國的直接對抗,以維持其在國內的統治,使得秦國人統一六國的決心和整體實力逐步增強。

8樓:匿名使用者

秦佔據函谷關地利,進可攻退可守。又佔據四川盆地,隴西地區,戰略縱深廣闊。

秦農業發達,水利工程浩大,如都江堰,鄭國渠等。

秦起用商鞅變法,較為成功,設立郡縣制,**授爵,提升了國家的動員力。

秦軍裝備優秀。

六國外交失誤。比方說楚國與齊國發生矛盾,被秦利用。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當時所有人都瞧不起的秦國,而不是最強大的楚國或齊國統一了六國呢?我認為秦國崛起的過程中,雖然戰事不斷的大動亂年代,周朝制度分分合合,許多國家的戰爭讓老百姓生活無比難。

而這時的秦國在幾代國王的努力,把自己的國家管理得很好,商鞅變法實施各種政策非常有效,秦國在西部邊境易守難攻,因此給了奏國修身養心,建設國家的機宜,所以奏國的馬匹數量和質量都很優越。這是奏國變強大的主要因素。起初奏國貧窮而弱小,沒有肥沃的土地、穩定的工業和強大的軍隊,整個國家都是荒涼的,但是奏國的領導者並不氣餒,反而更加努力治理國家。

由於奏國弱小無力,威脅不到其他諸侯國,因此沒有受到關注,這就為當時的奏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時在奏始皇的祖父建立了一個吸引人才計劃,並對他們提供優厚的條件,因此奏國才得以擁有了一批傑出人才,為後來的奏國強大直至統一六國打下了艱實的基礎。

10樓:深宮長吟殘殤

在很早以前便做這準備。秦始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收功之作。但他功勞亦不容小覷

11樓:冷太陽

分久必合,還有就是做的一些準備,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12樓:嬌氣o0宍

變法的成功,和當時的種種歷史因素....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13樓:輝寒煙酆尹

①經過商鞅變法,戰國後期秦國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具有超人膽魄,而且善於招納賢才,重視軍事與外交。

③秦朝統一中國順應了歷史潮流。

④人民群眾的推動作用。

秦國統一六國的第一戰是哪一戰?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後一戰是哪一戰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 趙 魏 楚 燕 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 集權國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封建王朝。嬴政在自己中年的時候,實現了天下大一統,奠...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從方面來講

答 秦統一六國的原因 1 商鞅變法 國富兵強,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2 重用人才 各種人才在統一的過程中,能夠各盡其能發揮重要作用 3 正確策略 採用了近攻遠交的軍事外交策略 4 順天應人 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的要求 一 秦統一六國的順序 從公元前 230 前 221 年,秦用了十年時間進行統一...

統一六國的皇帝是誰,秦國哪個皇帝統一六國的?

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說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出生後,姓趙。公元前247年,莊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時年13歲。相國呂不韋掌握實權。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毒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 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