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後新厹
奏摺是重要官文書之一,也稱摺子、奏帖或摺奏。它始用於年間,以後普遍採用,年間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廢止,歷時兩百餘年。
目錄釋義
分類歷史
使用範圍及內容
文物與收藏價值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奏摺 拼音:zòu zhé 基本解釋 [memorial to the throne(as written on ***** folded in accordion form)] 寫奏章的摺子 詳細解釋 清 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書,因用折本繕寫,故名「奏摺」。
也稱「摺子」。奏摺頁數、行數、每行字數,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
「經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遞給 荷生 。
」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為您前回上了好幾個奏摺議論朝政, 天王 老大的不高興。」
編輯本段分類
奏摺按其內容可分為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及賀折4類,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它在康熙時及雍正初年,原無一定規則與程式,也未列入國家的正式官文書之內。京內外**,不論官職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和特許,即使是微末之員,甚至寺廟的住持和尚,也可以上摺奏事和謝恩。
奏摺
編輯本段歷史
奏摺中國清代高階**向皇帝奏事進言的文書。 又稱摺子、奏帖或摺奏。因以折本繕寫得名。
奏摺之稱最早見於順治十三年(1656),但一直未發現實物。史學界普遍認為始於康熙朝。因康熙帝常令其親信**及部分督撫大員密奏見聞,以便互相監視和探聽民情,遂有密摺文書的出現 。
清初沿用明朝舊制,公事用題本 ,私事用奏本,而題奏本章都不能直達皇帝,須先送內閣閱覽票擬後再進呈皇帝裁奪,既費時又易洩密,不利於皇權的加強,奏摺則一掃此弊,具奏人可派遣專人或通過驛站直接送入內宮,由皇帝親自拆閱並用硃筆批示,然後再交來人或通過驛站發回原奏人遵行 , 中間不必經過任何機構或個人轉手 。 既速且密,有利於皇帝個人的****。康熙四十年(1701)以後,奏摺的使用就比較廣泛。
至五十年前後,內而王公大臣,外而督撫提鎮均可使用奏摺 。 雍正帝繼位以後 , 規定內外諸臣,對凡屬宜守機密或應速遞上聞的國家庶政,都可以用奏摺先行奏聞,然後再用題本正式奏請批示遵行。於是,奏摺作為機密文書遂被普遍使用,成為定製。
到雍正後期,尤其是在乾隆時期,因奏摺成了國家的正式官文書,就逐漸形成一套嚴格的制度。只有高階**始有資格用奏摺奏事。在公文程式、運轉關係以及繕寫的字型等方面,也都有繁瑣的規定,違者就會受到處分。
奏摺送達皇宮,由皇帝用硃筆批示後 ,即稱為硃批奏摺 。雍正朝以後,奏摺經硃批後,在發還具奏人遵行之前,照例要由軍機處抄錄一份,以供有關衙門傳抄執行和存案備查,稱為錄副奏摺。也有少數奏摺(如言官風聞奏事之折)皇帝不加批示,即以原折交軍機處存檔,不再錄副傳抄。
還有個別事關機密之件,或因具奏人的請求,或皇帝認為不宜公開,即留在宮中,不發交軍機處抄錄,稱作留中。雍正帝繼位不久,還下令凡康熙帝的硃批奏摺及他本人批過之折, 在發還具奏人遵行後,必須於年終彙總繳還皇宮儲存 ,個人
2樓:蓼汀薌漵
尚書省。
奏摺呈遞到尚書省後,依照內容重要性進行分別:重要的奏摺需要呈遞給皇帝;普通的一般性事務,尚書省會自行處理,然後稟告皇帝。
3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是門下省,還是中書省,反正是這兩個的其中之一
4樓:卡希利
呈到上部,再由上部呈給皇帝
「奏摺」在唐朝叫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1 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李斯《諫逐客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
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裡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儘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
2 剳,即札。札子,和「疏」一樣,就是上奏給皇帝的表章,內容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可能只是因為在不同的時代較不同的名稱罷了。
奏摺的分類
6樓:愛刷
奏摺按復其內容可分為制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bai及賀折4類,其公文程式
du各有不同。zhi它在康熙時及雍dao正初年,原無一定規則與程式,也未列入國家的正式官文書之內。京內外**,不論官職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和特許,即使是微末之員,甚至寺廟的住持和尚,也可以上摺奏事和謝恩。
奏摺一般都有皇帝的硃批,或者**皇權人(太后,權臣,顧命大臣等,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有些是有意壓著不發的或者沒必要發的除外。
古代大臣寫奏摺的小本本是從**搞到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考試用的卷子都是學校印的,當然,有時外面也可以買到。
大臣呈上奏摺後,皇帝要在奏摺上寫批語嗎
這取決於皇帝的勤政程度和奏摺的內容。以及皇帝所處朝代的制度。通常處理奏摺的會是丞相或者內閣 軍機處之類的祕書機構。不是重要的或者皇帝一定要看的,一般不會由皇帝批閱。動輒一天上百份的奏摺,皇帝要每份詳讀,那是不可能的。給皇帝批閱的奏摺,一般丞相或者內閣都會有個處理意見,皇帝批個同意或者勾一下表示知道了...
古代那些大臣上朝有沒有遲到的,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皇帝會怎麼辦
那是肯定的,以前也是跟現在一樣,遲到了就先從一邊站著 明清時期,上朝遲到是要罰俸 扣工資 的。古代大臣上朝遲到了皇帝會怎麼辦 古代 上朝遲到會怎樣 遲到35天要判刑一年 比如,在唐玄宗時期,在 唐會要 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 到了肅宗時,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 後來再到...
古代被滅門的大臣有哪些,古代各種官職的大臣的死還有什麼說法?
崩 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薨 古代稱候王死叫薨。唐以後二品以上官職死亦以此稱之。卒 古代稱大夫死曰卒。不祿 古代稱士死為不祿。死 古代平民之死亡。薨 古代稱候王死叫薨。唐以後二品以上官職死亦以此稱之。古代大臣死了叫什麼?古文 趙普 裡,既薨 的薨 禮記 曲禮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