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鬼啊啊啊啊
你也買了那本作文書嗎?我也在找一找-----
2樓:匿名使用者
蓮花又叫荷花,是一種水生植物。根系生於汙泥之
中,綠葉浮於水面。夏日,蓮就搖曳於清水、綠葉之間,似九天仙姝,或玉潔冰清,或高貴豔麗。美、妙,清香,使人愛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從心而發,自然而成。
蓮,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這是宋朝大儒周敦頤先生在《愛蓮說》一文中對蓮花的描寫與評價。如果說這幾句話是先生對蓮的風韻、風骨的描寫與評價,那麼下面這段話則當是對蓮之神韻,蓮之本質最透徹最精闢的描寫了,「出汙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出於汙濁而不汙濁,長於淤泥而無汙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麗,這就是蓮。
蓮是美麗的,蓮是高貴的。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傑,都把蓮看做自己嚮往的一種人生境界。把蓮作為自己人生修養的楷模。
在汙濁的社會,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蓮給了人們多少信心、勇氣,使人們勇於堅守真、善、美,抗擊假醜惡。有多少人像蓮一樣在汙濁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麗,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縷,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涼。
世人愛蓮之美,敬蓮之風雅與氣質,又稱它為出水芙蓉。如果說蓮在俗世生活中為人們所愛。那麼蓮花在東方的佛教中就更為人所稱道。
蓮花的完美,超凡脫俗之氣被視為永恆超越的精神象徵。在廟堂的壁畫,雕塑與典籍中,諸佛與大菩薩常常端坐於蓮花之上。在此,蓮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象徵。
它寄託著人們對永恆,對未來,對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與理想。
朋友,或許我們並不是一個佛門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說:「不能像佛陀般靜坐於蓮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這滾滾凡塵,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樂啊憂傷啊,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們是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幸福美好世界與生活的渴望卻都應一致的,那麼,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象蓮花一樣給世界放出一縷清香,裝點一分美麗。
第一次見到未做成菜的蓮藕是在菜市上。一個老農用竹篾編的籮筐揹著它。籮筐是那樣髒,蓮藕也跟被煙燻了似的髒兮兮的。
我好奇地問媽媽:「那是什麼?」「蓮藕。
」媽媽給的答案著實讓我吃了一驚:餐桌上的蓮藕不是白白的、嫩嫩的嗎?這蓮藕怎麼這副樣子——又老又髒。
當著老農的面,我什麼也沒說出來,但我真是厭惡蓮藕了。
因為嫌它贓,幾年來我一直未吃過蓮藕。
再次走近未做成菜的蓮藕是在今年夏秋之交的時節。一家人去天池公園賞蓮,只見人山人海,有的以蓮花為背景照相,有的則架著遊船穿梭於蓮葉之間,用手輕撫那鮮豔欲滴的花朵……每個人都興致勃勃,每個人都流連忘返,其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蓮花的美麗,沒有一個人不驚歎蓮葉的輕盈,沒有一個人不翹首期盼蓮蓬能果實累累。我也同樣興奮,沒有誰能不為這奇妙的大自然景色而陶醉。
「其實映日蓮花、接天蓮葉、亭亭蓮蓬和白白的藕,本是四位一體的,只是蓮藕生在水下,看不見罷了。」母親對我說。
「蓮藕是長在水下、和蓮花是生在一起的?」我驚叫——誰能相信,誰又能接受啊?!
「它為什麼要在水下?而且是這麼髒的水下?他為什麼不長到水面上來,既清潔又有陽光,還可供人們欣賞?」那時的我更不喜歡蓮藕了,不僅因為它髒,還因為它鄙俗,它自甘墮落!
「你們不是學過生物嗎?任何植物的生長都是要靠土地的養分,而這些養分又要靠植物的根來吸收並傳送給葉和花,否則,植物是會死的。蓮藕就是蓮花、蓮葉、蓮蓬的根!」媽媽說。
我愕然,然後自責,再然後心痛,再再然後又崇敬。
蓮藕,自生於世間,便委身於濁泥汙土,不見日月,一旦出淤泥,冰清玉潔,一塵不染,可謂是品行高潔;它孔竅玲瓏,可謂是虛心;它居下而有節,可謂是貧賤不移;它雖然柔嫩,藕芽兒卻能穿透青泥碧水,勁挺起翡翠一般的花梗,托起紅花碧葉,可謂是柔中有剛。是它生出蓮葉、蓮花,再生出蓮子,以續生命之脈;是它甘居地下,默默奉獻,從不與花兒葉兒爭寵奪豔……我有什麼資格去鄙視它!它又為什麼不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與喜愛呢?!
這時候,我想起一句詩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回頭看看身邊的母親,我也想起了老師以及在我成長過程中幫助過我、關愛過我、教育過我的每一個人!
在吟誦了一首首關於蓮花、蓮葉、蓮子的詩後,我發現我更敬愛蓮藕,也更想讚頌蓮藕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心中的蓮花
雖未生活在江南水鄉,卻對蓮花情有獨鍾。因為蓮花生長於汙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深層涵義。
雖對蓮花知之不多,卻由衷地讚美蓮子。因為蓮子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適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綻葩吐蕊,葉綠花紅。
有水的地方多有蓮花。盛夏時節,荷的枝枝綠莖,以其高貴挺拔的身姿,亭亭立於明鏡般水面;如傘的綠葉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團似胭脂的蓮花,那是一種奇特的粉紅顏色,白中帶粉,粉中透紅。含苞待放的花朵,總有著一種欲說還羞的情狀,叫人一見,就心生歡喜。
有蓮花的地方必有蓮子。就如同蓮花開時盡情綻放一樣,蓮花凋謝時蓮子便長成熟,可謂花開蓮現,花落蓮成。此時的蓮子樸實無華,一副謙謙君子的風範,緊緊堅守在黑而堅硬的外殼裡,保護著那顆濃綠待發的蓮心。
在那「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時節,也是荷花開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長歌詠荷花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看到:「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而清人朱彝尊眼裡看到的景緻卻相反:「幾陣涼颸翻白葉,連盤驟雨跳珠綠」。
不管怎麼說,荷花給予詩人的思考,遠比它作為植物本身的意義要深邃;如若不然,人們怎麼會將它作為清雅、純潔的象徵呢?!
池塘中,靜靜地水面上佈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象是差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傘,把水面蓋的嚴嚴實實的.碧綠的荷葉上滾動著熒熒露珠,晨風送來了幽幽的荷香,風吹過,似層層綠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後,花蕾鑽出了汙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頭,有的藏在葉子底下,他們都耐心地等待著根的餵養,葉的撫育,時刻盼望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花開了,翠綠的荷葉從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陣陣的荷花,象嬌羞的少女,滿臉緋紅,微微含笑,讓人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花謝了,你以為她留下的只有人們腦海裡的記憶嗎?不是的,她留下的還有蓮蓬.
看啊,那蓮蓬象一隻盛滿稀罕物的小碗,隨著風兒輕輕搖動,似乎在象人們驕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不象梅花那樣迎寒吐芳,也不象蘭花那樣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無聞地為酷暑散陣陣芬芳,送絲絲清涼.
我愛荷花,愛她那亭亭玉立的身姿......
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350字以上(要是初二水平哦....)求高手來啊,急啊.....
4樓:匿名使用者
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綠綠,其中也有點點水色,無風時它像一塊布平鋪塘面上,沒有一絲一毫的皺紋,又像一塊天然的青綠銅鏡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幾支樹杈直插過池面,萍面略顯得有些破痕——可是卻不能完全劃破,這之中更顯示出了它的生機。雜草和翠鳥也時不時地打擾著萍面,一漾一漾的,魚波紋是不能不出現的,使浮萍更顯得擁擠和緊張。
狂風大作,起皺摺的是浮萍;彎身擺頭的是雜草;早已無蹤影的是翠鳥,皺摺只是一刻,風稍微小時,萍面又恢復了原狀。爾後,又是皺摺,浮動不定。有時也有魚兒的「拜訪」。
風是魔鬼,雜草是細菌,然而卻破壞不了它。
風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許的雜物。
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詩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嘗不像浮萍,平靜的人生裡時刻都有風波;而風浪又蘊藏著平靜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風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為了生根於水中,而人是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對著蒼天長嘆,嘆已逝人生;對黃河詠贊,贊黃河雄姿;對著小草低泣,泣小草無人知曉;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對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靜,沒有狂風,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無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間處處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間沒有無私的愛……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腳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 七律長征試題
5樓:匿名使用者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6樓:百度使用者
長征一走8千里,
搶子來這搶裡行。
7樓:笨蛋我不
自己好好想想不要一賴他人
用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寫一篇散文表達對生命感悟和思考,抒發對生命的讚美之情(八百字以上,高中作文) 5
8樓:無愛無傷
暮秋經過這一大片河灘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經通體枯黃的蘆葦枝條,頭上都頂著一叢叢的銀灰色蘆花。時光使每一株蘆葦的生命都達到極端,以柔軟出現,毛茸、蓬鬆,還有一種輕如蟬翼的分量。
順從著風力,像敷衍開來的雲層,夕陽打在一部分蘆花上邊,看著有些恍惚,這些全然在自然環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終端,可以說已修成正果了。再過一些時日,許多蘆花將隨風飄散,風把它們的子孫攜到天涯海角,開始新一輪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車來,剪一束蘆花,帶它們回家。
一種毫無人工介入痕跡的植物,要走到這一步,可以想見生存的艱辛。青年時代結束後,我越發喜愛柔軟之物,比較松竹梅的堅硬,我更對蘆葦有好感。柔軟是一切生命際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適應著稱。
如果這一大片蘆葦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類。柔軟的腹中,顯然潛藏著生存的策略,否則,無數次狂風從此處掃過,早已蕩然無存。當一個人堅硬的筆尖與這些柔軟之物猝然相遇時,的確有一種順服的美感升起。
有時返回老家,會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庵裡走走。僅僅一牆之隔,把嘈雜的市聲隔在另一個世界裡。眼前清幽靜謐,有嫋嫋暗香浮動。
有一位我少年時的出家婦人在這裡度著晚年。當年她住在與我隔壁的鄰居家中,靜靜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塵不染,從不與街鄰有瓜葛,也不高聲大嗓。
一個人誠心向善,許多言行就簡潔而且低調了。那個時節,人性中充滿著衝撞、對峙的堅硬,她看起來就越發輕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儘管事佛的儀式停了下來,落滿塵埃,但是她的內心一定在繼續著,沒有放棄。
她以一種柔軟的形態,不動聲色地繼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結隊的人甩動著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緩遲疑一眼可見。她乾脆住到庵裡,心境環境更為默契。幾十年過去,有不少人如風中樹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這般柔軟的人留存了下來。
肉體是物質的,物質是時光的信物,時光最終讓生命破綻百出,這是沒有疑義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從自身尋找答案。我認識的長者多半以教書為業。這些上一輩的教書先生,此時已垂垂老矣。
當年將智慧和知識傳遞給眾門徒時,站在講臺上,一副揮灑自如狀,善於板書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兩下,文字奔湧而出。靜坐下邊的聽講者,會心對視,充滿欽佩。一個場景改變了,肯定是與這個生命的能力相關聯——過度的勞心、勞力,以為青年時期生命透支滿不在乎,結果許多疾患都熱鬧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
這個最需要安息靜養的時日,變得舉家不寧。一位師長坐在床裡,蓋著被子吃魚,與我斷斷續續地說話,品咂魚骨後信手就扔在床下。這個舉動,我判斷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範圍,我的心裡難過起來。
完全可以追溯到當年的生活目標,把自己當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馬,承載生理限度以外的勞作,促使自己成為一名硬漢。當年不按生命科學的規則蠻幹,如今病痛纏身。我們常說人富有睿智,不會在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實際上我們已經多次被絆倒。
淮南王劉安說得痛快:「鶴壽千歲,以極其遊;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把兩種毫無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生命過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盡其圓滿。想來,遵循生之規則者,善莫大焉。
除了對命數的敬畏外,對於自然界外在情緒上顯示出的風水、陽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來在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採取了躲避、順應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觀者,站在安全處,看風來風往潮起潮落。我在蘆葦叢裡欣賞到的隨風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這種姿態一直讓我迷醉。
是否都要像遮擋風沙的木麻黃那般傷痕累累?每個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窺探著我們隱祕的內心。很慶幸的是,我們居住在這個濱海城市,靠山而臨水,風起而水湧,周而復始地為我們直接地體驗,不能不說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與啟迪。
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作文怎麼寫,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作文
十幾年的經歷讓我不禁覺得,本該精彩的人生卻淡而無味。每一天都在重複著同樣枯燥的事情,讓我厭煩。經歷過幾次不順心的事,我開始想逃離這塵世。我對母親說 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再多的努力看來也只是徒勞,那麼多人在我之上。我不如返璞歸真,學習古人,過隱居的生活。母親沒有說話。過了幾天,母親帶我來到一座山前。那...
託物言志的文章,託物言志文章片段
白楊禮讚 茅盾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 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
託物言志的詩句,描寫託物言志的詩句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畫眉鳥 歐陽修 百轉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皮春水繞花身,華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