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賀偉
聽後感是讀過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以後的感想。主要寫心得、感想、發表的議論等。
1、認真聽,摘記要點,準備議論。
2、回憶思索,確定論題。
3、抓住重點,選取論據。圍繞中心,回憶事例。可用名言警句,切記空泛議論。
4、引用準確,轉述扼要。
總之,夾敘夾議,緊扣原文,聯絡實際。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聽後感該怎麼寫?太難了。
聽後感要怎麼寫啊?
3樓:匿名使用者
就寫你聽的是什麼,先大概介紹下,然後就你最感動或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詳細說明,最後總結下就行了
聽後感怎麼寫?
4樓:匿名使用者
聽後感? 可以寫寫你聽之後 你想到了什麼事情 由這些事情 你又得到什麼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筆者曾有幸聆聽了竇桂梅老師執教的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遊園不值》一課,真心陶醉於她的課堂。有感於這位大師的教學風範,有感於她那豪爽的教學激情,筆者訴諸筆端的是一份甜甜的回憶。
一、輕鬆匯入,蘊含激情
課未開始,竇老師就讓學生說描寫春天的古詩,並一起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師生沉浸在濃濃的春光中。竇老師又告訴學生們古詩不僅可以誦、唱,還可以吟,接著引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二字包含的故事,讓學生明白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鍛句煉字的嘔心瀝血,以此懂得古詩的內容都是字斟句酌而來。竇老師然後出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向學生介紹有關古詩平仄的讀法,示範讀《尋隱者不遇》,讀得抑揚頓挫,學生也跟著練讀起來,「平」音延長,「仄」音短促,並學著試讀《遊園不值》。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竇老師以寬鬆的教學氛圍將古詩所涵蓋的知識慢慢疏導給學生,從苦「吟」詩人說起,再到他的「不遇」詩,看似尋常,實則不一般,竇老師能將與本課所學的知識相似點儘量發掘出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享受到無限的知識引領。特別是竇老師的範讀,讓人感受到她那如瀑布跌入深潭的美妙音色以及她那豁達的心胸。
二、巧抓題眼,走近詩句
上課一開始,竇老師帶領學生讀題,讓學生說出「不」、「值」及「不值」的意思,接著就邊打手勢邊讓學生用剛才學過的讀詩方法讀詩句,然後指名讀,學生評價,再指名讀,最後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竇老師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句,感知一下詩句的內容,再從「平」、「仄」的角度來對詩句進行初讀,把詩句讀得通順、流暢,符合古詩的一般教學思路。但不同的是,竇老師雖然沒有強調學生要用什麼感情來讀,但學生已經能夠從老師「平」、「仄」的讀法上習得了詩句的基本誦讀基調,學生雖然對詩句還不太明白,但走近詩句讀的感覺給了他們自信的力量。「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已經從竇老師那兒學到了朗讀古詩的情結。
可以推斷,學生在以後學習古詩時會把這種良好的朗讀習慣發揚下去。「學以致用」在這裡得到了詮釋。
三、循詩明物,走進詩句
初讀詩句後,竇老師讓學生說出遊園的路上遇到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畫下來?學生找到了「蒼苔」、「柴扉」、「紅杏」,然後竇老師出示投影讓學生根據圖意來理解「蒼苔」這個詞語,是春天的象徵,說明春天已經到了,並反覆朗讀這句詩。在理解「柴扉」時,竇老師出示了各種門的**,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柴門的普通、平常,並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這句詩。
在理解「紅杏」時,竇老師出示了陸游的兩句詩:「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並說:「由此看來,杏花是春天最先開放的,是春天的使者,更是春天的化身。」學生明白了杏花的意思後,師生配樂齊讀詩句。
竇老師抓住遊人路上看到的三個景物,每理解一個就要指導學生把這句詩讀幾遍,這正是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的朗讀技巧。理解完這三個詞語後,配上**,帶領學生再一次回到詩的整體上,這種分不忘合,合不忘整的讀書方法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整體意境的把握。
四、情從文出,走近詩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竇老師沒有忘記讓學生找出詩中關鍵字來概括詩人的寫詩心情,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找到了「憐」字,心情找到了,讀書又進了一層。接下來讓學生默讀詩句,合作學習,自學推敲,看看每句中哪個字寫出了詩人的「憐」。從詩的第一句中學生找到了「印」字,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引導學生繼續**。
「用『印』字可以突出什麼?」「為什麼不用踩?」「為什麼要穿木屐?
又該怎樣走呢?」學生試走後帶著那份感覺品讀了詩句,感受又會不同先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憐」的印象,老師又出示了詩人葉紹翁最初用的「嫌」字,學生比較後發現,還是「憐」字表達的心情有味兒。
第二句中學生找到了「扣」字,在與「敲」的比較中讓學生分別做「敲」和「扣」的動作,從而體會詩人對春天景象的愛憐。第三句中學生找到了「關」字,第四句中學生找到了「出」字,竇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將「滿」與「一」進行比較,體會詩人用「一」字的良苦之心。竇老師又讓學生對陸游的詩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的「遮」、「出」進行比較,「關」得住嗎?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出」的理解,竇老師設計了一段對話:「如果你是一枝紅杏,你看到園內什麼?
在牆外又看到了什麼?你為什麼要出牆?」學生有的說是對生活的渴望,有的說是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其他同學也相繼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詩句的深意也自然而悟,越「關」越要「出」來,這樣一來,「關」的妙處便自然流淌出來,「出」的理由也嘩嘩流進學生的心田。
竇老師能從詩句中提煉出一個「憐」來,並帶領學生將「憐」字貫串在每一個詩句當中,「印」「扣」「滿」「關」「一」「出」通過具體的詞語理解來加深對詩句的理解,生動形象的品味讓學生理解了詩人作詩用詞的匠心獨具。雖然詩的後兩句葉紹翁化用陸游的詩句,但他一個「關」字遠比陸游的「遮」字來得深長,這正是「青出於藍」而能流芳的原因。竇老師對教材的挖掘之深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沒有這深度、廣度,哪來課堂上的輕鬆度?
五、換位思考,走進詩人
在這一環節中,竇老師設計了一個角色互換場景:學生是詩人葉紹翁,老師是園的主人,讓詩人「葉紹翁」們把遊園看到的感受告訴園的「主人」,並出示「園主人啊,我 、 、 、 」句式讓學生練習,師生互答。
這個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充分顯示出竇老師的人本思想,目的就是讓學生融進角色,走進詩人的內心,與詩人同呼吸,共思維,同時也是對整首詩的內容昇華,雖然沒有看到園中景,沒有遇到園主人,但賞春之情、惜春之心已經達到了,此行無憾了。一句精彩的對話就是當學生說完後,竇老師不無幽默地以園主人的身份回了一句:「朋友,一枝紅杏出牆來,只因有你才郎來。
」看似無心,實則有意,是對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激勵,也是對文字蘊含的精神的讚頌。
六、迴歸主題,走出詩句
在配樂齊讀詩句後,竇老師又來了句經典之作:「我們非要進園嗎?非要見園主人嗎?
」學生討論後,竇老師又出示詩句「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 。」讓學生結合句子進行說話,進行感悟。接著,竇老師與學生共同總結道:
「不值就是不遇,這裡也有不遇中有遇的意思,遊園不值也就是遊園值。」至此,詩有所歸了,竇老師呼喚學生起立,想象此時走在回家的路上,而竇老師則把詩句化為歌詞,借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在**的相伴中自己放聲歌唱,歌罷,學生則沉浸在歌聲的甜蜜中久久不願離去。直到竇老師說「孩子們,該回家了,下課」學生們方從歌中驚醒。
迴歸主題,提升主旨,面對「不值」的不遇,沒有與園遇,也沒有與園主人遇,但「憐」念升騰惜春之心便在「不遇」中昇華,「不遇」、比「遇」更令人遐思,更惹人神往。
**聽後感怎麼寫
6樓:匿名使用者
先寫所聽的**的來歷,誰寫的,什麼情況下寫的,你再根據**的音調來進入環境,比如《月光曲》一開始是平靜的海面到後來就翻起了巨浪等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先寫所聽的**的來歷,誰寫的,什麼情況下寫的,再寫聽中你的感受,有沒作者所要表達的
8樓:要一夜月月也
那還不簡單,**聽後感
9樓:燕慕祕宜欣
難道還有具體的格式嗎~~有什麼感覺就直接寫出來咯~~~
從歌詞或某一句最有感覺的旋律~~
歌曲聽後感怎麼寫
10樓:匿名使用者
《梁祝》聽後感
很早就聽說過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純潔的愛情故事,不久前,**老師又為我們上了一課,心裡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選用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相愛、抗婚和化蝶,作為**的三個部分。表現出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反抗。
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著微 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臺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愛情的真諦。儘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著清逸的光芒。
很快,主部通過連線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情,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臺共同分享著同窗之歡。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在四處林蔭的小道上,兩個年輕人的手卻遲遲不肯鬆開。
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鬆,就不知道何時才能重逢。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的愛情不會中斷,他們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強烈的顫音結束了這場離別,它以自身深沉渾厚的獨特音色預示著不祥的徵兆即將來臨,各種震竟有些痴 了,心隨著**的起伏而起伏著。
前奏旋律過後是梁山伯與祝英音、三連音、四連音生動地訴說了祝英臺在失去梁山伯後的惶恐不安與痛苦,旋律的抑揚頓挫像是暴風雨的來臨之前大海上波濤洶湧的場面。音色隨著猛烈的配音變得越來越厚重,使我的腦子一片混亂。終於,在一大串的鋪墊後,祝英臺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連續的重音充分表現了祝英臺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
從側面反襯了惡勢力的**殘暴。很快,一段悽美的**侵入我的耳朵,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梁祝樓臺相會,互訴鍾情的情景。緊接著,樂曲急轉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現祝英臺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並運用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中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樂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後一段後,樂聲齊鳴,祝英臺縱身投墳。
我不禁為祝英臺悲慘的命運感到可惜。最後,序奏主題再現,沖刷著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帶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讓我看見祝英臺和梁山伯的靈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蒼穹中悽然地飛舞。這樣的尾聲把聽眾引到一個傳說中去,體會一次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種美好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點綴,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來擴張,它只是一種清新甜逸的愛,散播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間……
《真心英雄》聽後感
2007 5 21 22 41 滿意回答 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一陣悅耳動聽的歌聲在我的耳邊久久縈繞 這首歌就是 真心英雄 每當這首老歌響起,我就感慨萬千!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用歌聲忘了所有的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甜蜜的夢想,當我...
請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聽後感怎麼寫
1 這是第一次有人在交響樂中加入人聲的合唱,作為交響樂的一部分,歷史的突破。2 貝多芬在耳朵全聾寫的作品,演出的時候,大獲成功,他背對舞臺,是演員把他轉向觀眾,他才得知。3 合唱 又叫 歡樂頌 歌詞是德國的詩人,席勒寫的,譜曲後,作品是希望達到世界之大同。參考曲式分析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 合唱 作...
要一首歌的聽後感求一篇一首音樂的聽後感
在流逝的時空之中,你終於失去了年輕 那些衝動和不安刻劃了今天的苦痛 在灰暗的記憶裡面,你曾經呼喚光明 那些標語和口號撕開了生命的裂縫 奔騰的風沒有能吹醒沉睡的人們 抑鬱的心漸漸變得蒼老而膽怯 你不想知道廣場上紅旗歌頌的是誰 你只是看到血乾的地方矗起了青春的紀念碑 是青春的紀念碑,埋葬了你的過去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