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清明節吃什麼 12種傳統食物

2021-03-19 03:10:43 字數 5753 閱讀 3445

1樓: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一、青糰子

在我國江南地區,清明內節有吃青糰子容的習慣。一般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細膩的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二、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

三、艾粄 【bǎn】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

三 、烏稔飯

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四、薄餅

薄餅是廣東潮州、福建福州地區傳統的特色名點,也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 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

另外清明節的美食還有子推饃、芥菜飯、蒿子粑粑等。

清明節吃什麼 12種傳統食物

2樓:匿名使用者

青糰子 、艾粄、暖菇包、饊子、子推饃 、薄餅 、大蔥和蛋餅、樸籽粿、芥菜飯、棗糕、清明飯、雞蛋。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製作的糰子。

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過清明時,他們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

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將艾草弄成泥,加上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隔水蒸出來。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3樓:回雁三清風

在飲食方面,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

「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此人們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

「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溼、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溫胃祛溼,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

4樓:大圓餅子臉

清明節食物: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

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

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

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5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是清明節,前天是寒食節。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予推,實行禁火冷食,因此清明飲食多以「寒食」為原則。古時有麥 糕、環餅、冷粥等,如今則更注重「應令嘗新」———也就是說吃些應時應景、新鮮而有季節特色的食物。

江浙一帶習慣吃青團,是用新鮮艾草或雀麥草汁和著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製成的。油綠如玉的青團,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

在閩東,家家戶戶則要煮「烏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此類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類似的還有溫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6樓:夜小哀

清明花粑子(清明花攪成泥狀,和到麵粉裡,加糖,蒸熟了吃)。

寒食(當天不**,吃冷食)是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現在不怎麼重視寒食

7樓:匿名使用者

禁吃寒食,多運動。

然後注意春季養生就好!

8樓:匿名使用者

青團最有名了,推薦!

9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吃寒食,不要用火。

10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有一種綠色的糯米做的 果子,叫啥忘記了,清明吃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糯米粥,,,,,,,,,,,,,,,,,,,,,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好奇就愛我今晚卡位

13樓:匿名使用者

青糰子……等等之類的。

北方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4樓:匿名使用者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

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

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

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6、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裡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

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

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7、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

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8、大蔥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

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白麵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

9、樸籽粿(guǒ)

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10、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11、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12、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

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飯塊蒸熟即成。

清明節吃什麼東西,怎麼做,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的吃食有以下幾種 1 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採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以肉 蔬菜 豆沙 棗泥等作餡,納於各種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蘆葉墊底入籠蒸熟。2 青團,用一種名叫 漿麥草 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與糯米粉拌勻揉和做成的糰子。3 饊子,我國...

清明節為什麼叫清明節呢

為什麼叫做清明節?原來清明節一直存在這種誤區。清明節因位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而得名,每年4月5日 公曆 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 時開始。原本,清明只是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後來由於清明同寒食和上巳日期接近,寒食節和上巳節的部分習俗逐漸移至清明之中,才使之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關於 清明 這一節氣名稱...

清明節的故事,清明節有什麼故事?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 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