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筆有千秋業
一、這兩者相同之處是都主張超越自我的空靈的存在才是精神的家,意思同佛家主
張的身體是皮囊相似;不同之處是前者說的是空靈的精神狀態,後者說的是超越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超我才是最高的追求。
二、詳解:
1、解釋佛教中的「空」這個概念:
空:梵語是s/u^nya。音譯為舜若。
意譯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一切存在物體中,皆無自體、實體、我等,這一思想稱為空。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虛幻不實,理體空寂明淨。
自佛陀時代開始就有空這個思想,尤其到了大乘佛教時代,空的思想成為佛教般若經系統的根本思想。
2、解釋佛教中的「無我」:
無我是佛發現五取蘊的共相之一,五蘊的共相是"無常、苦、無我"; 什麼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徵。佛陀說"無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
"(s.22.15)以不實之義為無我。
當觀受無常,如是觀者則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忿怒) ;當觀識無常,如是觀則識非我,非我所、亦非我體。
2樓:龍捲杯中起
佛教裡空的概念比無我大,空可分「我空」、「法空」等,是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不同教派對空的理解不同。
而無我是佛發現五取蘊的共相之一,五蘊的共相是「無常、苦、無我「。」無我「,梵語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語anattan。又作非身、非我(凡夫認為心身中存在個「我」:
把色、受、想、行、識是「我」,或者認為「我」在色、受、想、行、識中;而這種自我感覺,正是對身心錯誤認識)。
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
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我空,即認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個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斷流轉生滅,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體——我,這是小乘佛教的觀點;法空,則認為一切事物都依賴於一定的因緣或條件才能存在,本身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但法空並非虛無,它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稱為「妙有」,這主要是大乘中觀派闡明的觀點。
簡介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3樓:心有不甘苦
其實我不想回答了。但是看你這麼糾結,我還是回答下吧。
什麼空不空,有我無我的,你證悟了自然就懂了!
你證悟不了,光擺弄一些文字意思,就算講的再怎麼好,也是浪費時間,因為那東西並不是你的!
4樓:不知冷熱心
南無阿彌陀佛,這些都是要靠師兄自個來參悟的,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除了佛能全知,別人的說法也是不足的呀,南無阿彌陀佛
與其執著其中,不如淨心修行,南無阿彌陀佛,正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深信念佛能成佛,自然能明瞭箇中涵義
無我我所,眾生生者,一切本空,若執著有一個我,也是錯呀南無阿彌陀佛,開口即錯,不敢多說,南無阿彌陀佛
5樓:t深深海底行
空有兩種含義:
一者「無常空」:一切法生住壞滅,是暫時有,歸於空無。
二者「真實空」:一切法皆由真心出生,這個真心無色無相卻有真實體性,所以叫「空性」「空」「勝義空」「畢竟空」「真空妙有」。
無我也有兩種:
一者小乘無我觀:五蘊十八界一切心,一切我,皆是無常空;三界之內沒有一個真實不壞的我,由此斷除我見,建立無我觀。(雖然能斷我見,卻不能知法界實相的真心)。
二者大乘無我觀:五蘊十八界一切心,一切我,皆由真心出生;皆是生滅法,開悟明心之後,能現觀真心出生萬法的微妙運作。不再依於五蘊十八界之「假我」而轉依真心這個「真我」。
由是斷除以意識心為常住不壞之我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6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法印(苦、無常、無我)中是不論及「空」的。從「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法無我、涅盤空寂中,另立四法印苦「苦、空、無常、無我」與涅盤境界的「常、樂、我、淨」成為鮮明的對比,佛陀強調修行人應執持「四念住」,「常、樂、我、淨」是「四顛倒」。
在「阿含」學中,「無我」主要是說沒有「神我」(靈魂)的存在。
佛教的「空」是「相對空」,而不是「絕對空」。
佛教是最早提出「空氣」是由不同的氣態元素組成的唯物主義宗教。
7樓:敢跟我鬥智鬥勇
說實話我沒到哪個境界,不應該在此說,有妄語的嫌疑。
就是談談我的看法。
空:是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 應該是指法的空無我:是大菩薩在發願度人的時候 無諸多想 諸多相 所謂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提醒諸位大德 師兄們 沒達到哪個境界是非常容易:假 大 空我們的根本四戒大家不要忘了:淫 殺 盜 妄
8樓:半月書
空:其實就是指的是佛教最根本的空性,也就是那個成佛的潛能——佛性。
其實空性下又有法無我和無我執,是指眾生因為這個平常在貪嗔痴慢疑影響下的妄心為我,稱為我執,其實根本是錯誤的,所以所無我。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是空:是禪宗強調的..是指你的五官
感覺要空~因為人類的五官意識帶著很大的執著(不智慧=>要空掉它)...但是:神佛不空'宇宙不空'你的主元神不空'(攜帶的業力也不空)...永遠存在...
無我:是指你的五官感覺要空~~但是'你的主元神不空'否則的話'你就不見了~宇宙中無你了~~
10樓:三毛藏經閣
1、我理解是範圍不同,我們常說萬法皆空,包含了一切法。
2、無我只是我空。供參考
11樓:匿名使用者
信耶穌上帝會幫助你做到
12樓:匿名使用者
講的是一回事,區別在看問題的角度上,空是站在所有存在的物質體上來看,一切存在的物質體的本質是空,無我是站在生命個體的角度上看,所有的生命個體的本質是無我。滿意麼,呵呵。思考是覺醒的第一步。
祝你早日覺醒!
13樓:匿名使用者
空與無我
空:用於對待外界/他人的詞彙,
無我:要求自己的詞彙,
-與你,我,他,她,的詞彙類似,
怎樣理解佛教中的「無我」?
14樓:s潔西卡
從佛法來看,我人眾生都是概念,究竟上並沒有我人眾生,只是因緣相續的名色法,因此「無我」就是說世界上本無我,但又因世間萬物而有了我。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迴,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我們晚上睡覺都做夢,夢裡都很真實,彷彿身臨其境,夢「醒」以後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可我們是真醒了嗎,其實並沒有。
我相,即是我執,也就是執著於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實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滅的。
2、無我,小乘佛教是從,「緣起」的角度去理解的。無我,大乘佛教是從,「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緣起性空。
3、無我分為觀身無我、觀受無我、觀心無我、觀法無我。從色身角度來說,身體只是各種元素有機排列組合而成,但是卻不能說一堆有機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就是雞蛋、就是樹木花草。
4、從解剖上來說色身就是組織、骨骼、肌肉、器官構成的一個存在狀態,並非真實、並非固定,所以這個所謂的肉身的我只是一種短暫的存在狀態,而不是真實的存在。所以從色身角度我們只能找到物質的堆砌,物質的堆砌不能說這就是我,這不夠嚴格。
5、觀受無我,在我們的感受上,所有的受都是由識促成的,受是必須依賴色塵和根的接觸,又由識的分別計較而產生的一種虛妄的存在。因為些一感受本身就是虛妄的,不真實的,他是諸多因緣和合下的一種虛妄短暫的存在現象,我們執著此現象,是在借用自性的能量在描繪和勾勒,貼加和重建這個感受。
6、觀心無我,我們說心是什麼,佛教裡把心叫做心識,也就是諸識和合而成的一些功用叫做心。所以心本無體、無形、無相,只是由諸識的功能促成的一個功用。
7、觀法無我,法是歸根結底的一切運轉的根本規則,萬事萬物的運轉都是由種種法則約束和的。所以佛的真身是法身,只要某法可以用,他的功用就可以藉由法身的存在而長存不壞,這就是涅槃的恆常了。
15樓:樂園老禪師
佛說無我,是實相。是對治煩惱的根源我執。一般人只是自然我執,若推求我的相貌,則有外道和哲學家提出的「我」-常,一,主宰,自成。
這都是我的相貌,失去此四相,我執便瓦解。我執破除,便得解脫。
因此,佛教中用止觀修行來如實觀察,清除我執的成見而見證真理。在一切法,色受想行識中觀察,都是因緣相依相待,剎那轉變的,沒有常一主宰自成的東西,這就是否認了「我」,而達到無我。無我並不是忘我,那只是一般相似說法,佛教其實是智慧,而不是遺忘忽略,也就不是忘我,而是從觀察中確認無我,生起無執著的智慧。
要理解法義,就需要學習,把無我的教義搞清楚,並在止觀中實踐。只有在教理上清晰,止觀中實踐,才可以更清晰的觀察無我而達致涅磐。這樣,在生活中,處處可以關照無我,無常,以無執著的心行一切善法,就是實踐了。
所以,你問經中所說「無我」如何在實際生活運用。就是先有理論的基礎,指導實踐,然後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的次第。
16樓:繁星流動
從究竟法來看,我人眾生都是概念,究竟上並沒有我人眾生,只是因緣相續的名色法。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迴,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佛教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在具備禪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礎上,修習四界分別觀,之後在四界透明體當中,可以見到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色聚。
色聚是不斷在生生滅滅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兩類色聚。通過智慧之光觀照色聚,會發現組成色聚的8-10種究竟色法,這就是物質世界的組成方式。
在照見物質組成後,通過修習名法,照見名法是由心、心所構成,心及心所都是不斷在生滅的,而且速度非常之快,每秒鐘有上億個心及心所生起又滅去,你會發現名法生滅的速度是色法的十七倍。
通過這樣的修行,發現世界是由不斷生滅的名色法組成,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我、靈魂這樣的不變的東西,因此破除了心中的我及靈魂等邪見。然後再通過修習尋找名色法生起的原因,會發現名色法相續生起的原因是由於貪愛、愛。通過修習追溯名色法生起的原因,可以照見前世,通過追查名色法相續,可以照見名色法在將來的發展以及滅去的時刻,這樣可以照見來生。
因此破除了對輪迴的疑惑,破除了對佛法的疑惑。
這是佛法慧學十六觀智的前兩個階段: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
詳細的十六觀智的描述可以自己看《清淨道論》
佛教我道教有什麼區別,佛教與道教有什麼區別
走的路不同,但是目標是相同的,三教本一家 儒釋道 佛道原本是一家,本質是一樣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佛教 講慈悲。道教講順其自然,天人合一 等等。佛家 性質溫和 道家 剛強 佛 應該是空門 道 無為。1 佛教主要是讓人跳出六道輪迴.不認為任何一個個體會永遠住世.仙家所居住的境界也是六道中的一道而已.只...
飛機中空客320與330有什麼區別
1 空客a320屬於中近程單通道客機,一般用來飛中近距離的國內航線或者是短途的國際航線 空客a330屬於中遠端雙通道寬體客機,一般用來飛中遠距離的國際航線。2 a320是單通道,也就是一個過道,機艙寬度只有3.7米,而a330是兩條過道,機艙寬度到達5.28米,飛行距離也比a320遠很多。3 a33...
道教和佛教有合區別啊,佛教與道教有什麼區別
理解自然的方法不同或者說對自然的解釋不一樣 佛教與道教有什麼區別?佛教是無神論,道教是有神論。佛教和道教認為人皆可成佛或神。但佛只是思想上比人境界高,生理上和人一樣,也會生老病死,道教神則是有超能力的不死族。佛教主張學習巨集觀的世界,各門各類各種知識都應該去學習,所謂勤學五明,道教集中修煉內功,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