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中國十大傳統美德是什麼?

2021-03-20 16:38:40 字數 6634 閱讀 4458

1樓:現實不符合

中國傳統美德

吃穿住用

1.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2.謙和好禮

禮之運作,包含有「謙和」之德。謙者,謙虛也,謙讓也。中國人自古就懂得「滿遭損,謙受益」的道理。

老子曾以江海處下而為百谷王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處伐」、「自是」。謙德亦根源於人的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故事,如「將相和」、劉備三顧茅廬等都是以謙德為主題。

「和德」在待人接物中稱為「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重要的價值取向。

孔子言:「禮之用,和為貴。」《中庸》也把「致中和」作為極高的道德境界。

「和」被認為君子的重要品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和睦家族、鄰里,最終協和萬邦。

「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心理上1.講仁愛孝悌

「仁愛孝悌」讓我們飽懷對這世界的博泛熱愛,對老人的孝感尊敬,在外以謙卑的心態尊敬兄長,照顧晚輩;讓我們這些丟失傳統的人,用這四個字自勉,緊緊跟隨,自由的將人生匯入綿延的長河中。

2.篤行誠信知報

包括「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對國家精忠報國

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

對工作1.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克己,剋制、約束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為重。意為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藉以比喻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

2.修己慎獨

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對朋友見利思義

見利思義是中國傳統道德處理群己關係的一條基本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美德。義和利問題,講的是道德原則和物質利益的關係問題。義,一般地是指合乎正義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

利,就是指物質利益。見利思義,不是一般地反對「利」,而是指見到利益,應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義,該取的可以取,不該取的不應據為己有,即義然後利,亦即孔子說的「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道德方面

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

拓展資料

「盡忠報國」在國家大義上展示了什麼是為國的傳統美德

關於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的事情,最早見於《宋史-何鑄傳》,岳飛蒙冤入獄,何鑄在審訊他的時候,「飛袒而視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明嘉靖刊本《大宋中興演義》中,只是說岳飛在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怯,有綠林豪傑來請功夫高強的岳飛入山為寇。岳飛義正辭嚴拒絕道:

「大丈夫不著名於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於世,可乎?」。於是找了人在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

」在演義中,岳飛後背的字是請人刺的,是為了表示與綠林盜賊劃清界限。

中國十大傳統美德是什麼?

2樓:聽一首歌闖天涯

中華民copy族的傳統美德,是bai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精華,是中國du這zhi

個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dao凝聚劑和內聚力,她在價值的意義上形成中華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

一、仁愛孝悌;

二、謙和好禮;三;、誠信知報;

四、精忠報國;

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獨;

七、見利思義;

八、勤儉廉政;

九、篤實寬厚;

十、勇毅力行

中華民族的十大傳統美德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她集中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共性,具有普遍的和永恆的價值。作為華夏兒女,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把這些美德發揚光大,昭示後人。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括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括:愛 國,明 志,持 節,自 強,誠 信,知 恥,改 過,厚 仁,貴 和,敦 親,忠君,尚 勇,好 學,審 勢,求 新,勤 儉,奉 公,務 實。

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

它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係、人與社會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踐的結晶。

具體表現在三方面:

1、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

歷史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國破則家亡,使人們的愛國之情強烈地表現出來,並昇華成為國獻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現了岳飛的「精忠報國」、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

2、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義」是指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利」是指個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體對整體的道德義務。這是一種植根於社會文化的群體精神,進而擴充套件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精神。

3、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

4樓:千山鳥飛絕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精忠報國、誠實守信、持之以恆、兄友弟恭、勤儉持家等等。

1、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從小勤奮好學,文武雙全,就在岳飛20歲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岳飛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他決定奔赴戰場,殺敵報國。

岳飛的母親最瞭解岳飛的心思,他鼓勵兒子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銘記母親的教誨,奔赴抗擊金軍的站鬥前線,屢建戰功,成了一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將軍。

他率領部隊北伐,收復了被敵人侵佔的大片國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爭全面勝利之時,昏庸無能的宋朝皇帝聽信奸臣秦儈乘機求和的勸說;一連頒發十二道金牌,強逼岳飛立即班師,岳飛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2、誠實守信——立木為信

故事: 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

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3、持之以恆——孟母斷機

故事:孟母斷機,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

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麼要這樣?」

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

」若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畢竟不同一般,他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4、兄友弟恭——孔融讓梨

典故: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

"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5、勤儉持家——房樑掛錢

房樑掛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2023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之後在朋友的幫忙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

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5樓:未來的希望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等等。

1、愛國,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

2、利義,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3、仁愛,孔子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

4、誠信,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改過,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成和發展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呢?「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出並歸納的五個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從文字記載看,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從口頭傳播來看,還要早得多。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隨著社會演變和文明的推進,逐漸得到明確、規範、昇華、豐富和發展。

首先,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禮、義、廉、恥」四個道德要素。管子對這四個要素非常看重,稱「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意思是說,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夠弘揚,君主的政令就能夠暢通,反之國家就要滅亡。

春秋末的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樣,具體地說,要「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顯然老子倡導「仁」、「信」等道德操守。

隨後,戰國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礎上把「仁、義、禮、智」這四個要素整理歸納出來,作為道德的基本要求。《孟子·告子》篇寫道「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的意思是說,「仁、義、禮、智」這四個方面是我自身獨有的,並不是外界給我的,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本質和品德。孟子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總結歸納為「仁、義、禮、智」,並把它們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道德準則和道德理念。

把「仁、義、禮、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闡述和規範的,是漢代的董仲舒。他說「仁誼禮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間推行,以此教育民眾,改變民間陋習,形成良好的民風。文中的「誼」即「義」。

《漢書·董仲舒傳》寫道「夫仁誼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王者修飭,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仁義禮智信」這個「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

官方把「仁義禮智信」明確為整個國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綱領,是在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的白虎觀會議以後。當時西漢政權召集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和諸生集會白虎觀,討論五經同異,會後漢章帝命班固把討論結果編成《白虎通義》作為官方典籍公佈,影響深遠。

《白虎通義》中寫道「五常者何?仁、義、禮、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者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常,仁義禮智信也。」不僅將「五常」正式確定下來,而且進行了明確具體的內容界定,這是歷史上官方文書關於「仁、義、禮、智、信」的最早記載。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後,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範。儘管如此,「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道德之主要架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其間,特別是作為宋明理學的「頂樑」人物程顥、程頤、朱熹等思想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二程將「仁、義、禮、智、信」發展為「五常全體四支」說,即「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

仁者,全體;四者,四支。」意思是說,如果把「仁」看作是整個身體,「義禮智信」則是身體的四肢。朱熹則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論斷。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 仁 義 禮 智 信 孝 悌 忠 廉 恥 勤 勇 敬 恕 謹 儉 忍 友 慈 和.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 修身 齊家 治國 三個方面.1 修身 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 大學,聖經 中說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

傳統美德的名言,傳統美德有哪些名句

傳統美德有哪些名句 1 士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2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3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4 快樂應該是美德的伴侶。巴爾德斯。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6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莎士比亞。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8 君子...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儒家君子人格

下面是 于丹君子之道 的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于丹 論語 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 大家讀 論語 會發現,這裡面經常出現一個詞 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麼是君子呢?君子 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 論語 君子 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