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怎麼表達時間

2021-03-21 01:51:03 字數 4974 閱讀 1561

1樓:晴天便是安好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

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

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

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

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

「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

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 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鐘錶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 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演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 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 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 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俗稱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今時間 23 - 1時 1 - 3時 3 - 5時 5 - 7時 7 - 9時 9 - 11時 古時 子初 子正 醜初 醜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時 23時 0時 1時 2時 3時 4時 5時 6時 7時 8時 9時 10時 古時辰 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俗稱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黃昏 人定 今時間 11 - 13時 13 - 15時 15 - 17時 17 - 19時 19 - 21時 21 - 23時 古時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時 11時 12時 13時 14時 15時 16時 17時 18時 19時 20時 21時 22時 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時辰 子時 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 一點到三點 寅時 三點到五點 卯時 五點到七點 辰時 七點到九點 巳時 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 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 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 十五點到十七點 酉時 十七點到十九點 戌時 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 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

經常與天干配合使用,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 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

紀時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 地支對應的生肖、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紀時的時刻、五行、陰陽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節氣時間段 近似陰曆月份 近似陽曆月份 時刻 五行 陰陽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時—1時 水 陽 醜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時—3時 土 陰 寅 虎 立春—驚蟄 正月 2月 3時—5時 木 陽 卯 兔 驚蟄—清明 二月 3月 5時—7時 木 陰 辰 龍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時—9時 土 陽 巳 蛇 立夏—芒種 四月 5月 9時—11時 火 陰 午 馬 芒種—小暑 五月 6月 11時—13時 火 陽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時—15時 土 陰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時—17時 金 陽 酉 雞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時—19時 金 陰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時—21時 土 陽 亥 豬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時—23時 水 陰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這個生肖。

人的歲數是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編輯]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地支六合: 子醜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醜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會:

亥子醜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地支相沖: 子午相沖 醜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醜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醜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未刑醜 醜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編輯] 其他用處 地支主要用來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來分章節,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數學剛傳入中國時,中國的數學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別代表k-v這12個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我們怎樣記錄時間,中國古代怎樣記錄時間,古今怎樣記錄時間?

2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在用的計時方法採取的是二十四小時制計時法,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有幾種:干支計時法,十二時段計時法,更點計時法,漏刻計時法等方法。

干支計時法: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係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以下依此類推,亥時是現時的21點至23點。

十二時段計時法:這種方法是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雞鳴」就是1點至3點;「平旦」就是3點至5點;「日出」就是5點至7點……依次類推。

更點計時法: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它是專用計夜間時間的。「更」與「點」是兩種計時單位。

先說「更」。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裡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

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依次類推。再說「點」。「點」是比「更」小的夜計時單位。

「點」本來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頗似小銅鐘。中間突起,兩邊有孔,孔可以穿上繩把「點」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

古時習慣是報更時敲鐘鼓,報點時則擊打「點」,「點」便成為計時單位了。古時為計時準確的需要,又把每個「更」劃分為五個「點」。經推算可知,一「點」等於現今的二十四分鐘,五個「點」的時間正好是一「更」。

漏刻計時法:漏刻是古代的計時方法,「漏」是盛水計時器具,一般用銅製。把一晝夜分一百份,每份即為一刻。

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課文中出現的「漏刻」時間詞語已非本意,只要「更點」的代名詞而已。

二十四小時制:在二十四小時之中的時間書寫的格式為「小時:分鐘」,或者為「小時:

分鐘:秒鐘」。不足10的數字前面要補充一個零。

這個零在小時部分並不是必須的,但卻非常廣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體規定的計算機應用中。

在精確度高於秒的環境下,秒後可使用十進位制來表示,小數點後面的部分跟在小數點或者點符號的後面。在二十四小時之中,一天開始於早子時,每天的最後一分鐘開始於夜子時之初而結束於夜子時之末24:00。

某一天的24:00等於下一天的00:00。

數字時鐘顯示從00:00到23:59,它從不會顯示出24:

00。這樣,從23:59:

59.999到00:00:

00.000就可以精確的確定新一天的開始。但是,24:

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確的確定一天的結束時間。

古代人用怎樣記錄時間,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 怎麼表達時間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古代人晚上怎麼看時間,古代人看時間的方法

古代人看時間的方法 1.太陽 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通過看天上的太陽來判斷時間,太陽在頭頂上就是中午,太陽下山了就是到晚上,這樣的方法很粗略,不知道具體的一些時間。2.日晷,和我們現在的鐘表很相似,是由指標和圓盤組成,但它的指標是銅製的,圓盤是石頭製作的。日晷是利用太陽照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判...

古代人問你是誰,都是怎麼表達的,古代人說你是誰怎麼說

你好雖然古代人比較含蓄 但是他們 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 碰見一個人 不等別人問 就會告訴對方自己是誰 可以說 何人 或者 孰人?何 是疑問代詞,孰 指誰,哪個人或哪回些人,這這樣的答 說法只存在書裡,生活裡就是直白的說的。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 口頭語言 口語 書面語言 書面語 來表述,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