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左右
縑帛、簡 牘。
戰國時就有生絲織成的「帛」。單根生絲織物為「繒」,雙根為「縑」,「絹」為更粗的生絲織成。據考古資料,在殷周古墓中就發現絲帛的殘跡,可見那個時候的絲織技術就相當發達。
當然,明確提及絲帛用於書畫,還是在春秋時期(《墨子·天志中篇》如實記載:「書之竹帛,鏤之金石。」)。
然而,當時絲帛是為貴族書寫及繪畫之用,民間則仍用竹簡。漢代雖發明了紙張,但是「貴縑帛,賤紙張」,用紙張的,大都是買不起縑帛,而一般宮廷貴族還是習慣於用縑帛。用作書畫的絲帛必施膠漿,否則書寫時會洇。
直接從槽中抄出,未經過處理的紙,也是會洇的,自古就有「生綃」之稱(生綃: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絲帛是像織布那樣織成,一尺來寬,據說漢代織造的標準長度為四丈,可根據需要隨意裁剪。因質地柔軟,一般是卷在軸上書寫,軸成了硬質的依託。由於拿在手裡,線條只能短促而不均勻,所以古人常將絹綃裱在牆壁上書畫。
因尺幅有限,壁畫往往要將絹縫合、拼接。因此,晚唐始用桌子之前,要畫相對均勻流暢的、長一些的線條,必定是壁上作。後來我們所看到的唐代以前用筆均勻、勾勒精美的畫,括號裡都老老實實地寫著「宋摹」二字。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
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2樓:泛舟赤壁
竹簡、龜殼、石頭、青銅器……
在古代,人們沒有紙用什麼記錄文字
3樓:小奇奇
1、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
上古時期的中國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
「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2、龜甲獸骨。主要是殷商時期,如商朝甲骨文。
3、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
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
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4樓:藍建白耿琪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
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
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在筆和紙發明之前,古代人們是用什麼來記錄資訊的?即用
5樓:
很多,結繩記事僅是一種。還包括狼煙,聲音的傳遞,各種特殊的標誌符號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結繩記事,甲古文,石碑文,用布匹和動物的皮。木刻和竹箋。
7樓:蝶澗滄澈
魏晉南北朝以前是刻在簡牘上在奴隸社會確實是結繩記事
在紙出現之前,人們是用什麼來記錄文字的呢
8樓: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 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 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最著名的有:
1. 279年,晉朝汲郡人從戰國時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發掘到寫有文字的竹簡數十車。
2. 202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 國之物。
3. 2023年,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竹簡800多片,簡上文字依然清晰。
4. 2023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五千枚。
5. 2023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簡淵源: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於其材料的侷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9樓:
最早的甲骨文是刻在龜殼及獸骨上的,後來用竹箋來記錄,還有的比如說刻在某些器皿上
10樓:武漢駿一
竹簡, 和綢緞, 還有動物的皮, 最後就是動物的骸骨,
11樓:智者重生
在中國:第一種是巖畫,就是在岩石上畫畫。
第二種是結繩記事,就是在繩子上打結
第三種是甲骨文。
第四種是竹簡
第五種是絲綢
好像是!!!!
古代人用怎樣記錄時間,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 怎麼表達時間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古代人們用哪些詞來形容人的年齡,古代人們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歲數。
很多啊,一般用孔子的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欲,不逾矩 禮記 曲禮上 雲 人生十年曰幼,學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有室 四十曰強,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傳 還有一些,比如耄耋說的是 十歲的 鶴髮童顏之類的形象比喻的也比比皆是 ...
沒有文字的時候古代人怎麼記事的,古代人在沒有文字之前是使用什麼方法來記事的
結繩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在一些部落裡,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 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奇普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