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迴圈包括哪些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過程

2021-03-21 23:32:21 字數 5679 閱讀 4462

1樓:聽風

1、自然界碳迴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陸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後通過生物或地質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氣中.

2、有機體和大氣之間的碳迴圈:綠色植物從空氣中獲得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再綜合成為植物體的碳化合物,經過食物鏈的傳遞,成為動物體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把攝入體內的一部分碳轉化為二氧化碳釋放入大氣,另一部分則構成生物的機體或在機體內貯存.

動、植物死後,殘體中的碳,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為二氧化碳而最終排入大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迴圈一次約需20年.一部分(約千分之一)動、植物殘體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積物所掩埋而成為有機沉積物.

這些沉積物經過悠長的年代,在熱能和壓力作用下轉變成礦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當它們在風化過程中或作為燃料燃燒時,其中的碳氧化成為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人類消耗大量礦物燃料對碳迴圈發生重大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求的碳迴圈,包括的生物和非生物過程有細菌,真菌,植物動物人類

3樓:匿名使用者

生物過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把碳固定,生成糖類,經消費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殘體腐敗分解後再回到大氣蓄庫中。

非生物過程:絕大部分碳以碳酸鹽的形式禁錮在岩石圈中,其次是貯存在化石燃料中,以燃燒,風蝕,火山活動,化石燃料等形式回到大氣中

4樓:翰林學庫

地球上最大的兩個碳庫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約佔地球上碳總量的99.9%。這兩個庫中的碳活動緩慢,實際上起著貯存庫的作用。

地球上還有三個碳庫:大氣圈庫、水圈庫和生物庫。這三個庫中的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迅速交換,容量小而活躍,實際上起著交換庫的作用。

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總量為2.7×1016 t;在大氣圈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總量有2×1012 t;在水圈中以多種形式存在在生物庫中則存在著幾百種被生物合成的有機物。這些物質的存在形式受到各種因素的調節。

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參與物質迴圈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庫中,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當於其他植被型別的2倍。森林又是生物庫中碳的主要貯存者,貯存量大約為4.

82×1011 t,相當於大氣含碳量的2/3。

全球碳迴圈包括哪些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的過程

5樓:火苗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海水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釋放

二.全球碳迴圈包括哪些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過程?人類活動是如何引起溫室效應的? 15

6樓:匿名使用者

生物部分主要是呼吸作用

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釋放co2,光合作用吸收合成co2。

如果光合作用的總量小於呼吸作用的量,那麼co2的總值就會提高非生物過程是海洋,湖泊,化學反應等吸收co2使其轉換或者儲存人類活動中的燃料燃燒會釋放大量co2,因為現在我們的燃料主要還是化石燃料,其中碳含量很多,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產物和煤礦

7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的生物過程:主要有人類及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及藻類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細菌的礦化作用、分解作用、發酵作用等

非生物過程:有機物的燃燒、汽車尾氣的排放、雷電釋放等

人類通過砍伐森林使得光合作用的植物銳減,co2釋放量相對增加,汽車尾氣的排放,工廠煙囪的排放等使得co2的濃度有增無減,

碳迴圈包括哪些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過

8樓:翰林學庫

地球上最大的兩個碳庫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約佔地球上碳總量的99.9%。這兩個庫中的碳活動緩慢,實際上起著貯存庫的作用。

地球上還有三個碳庫:大氣圈庫、水圈庫和生物庫。這三個庫中的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迅速交換,容量小而活躍,實際上起著交換庫的作用。

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總量為2.7×1016 t;在大氣圈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總量有2×1012 t;在水圈中以多種形式存在在生物庫中則存在著幾百種被生物合成的有機物。這些物質的存在形式受到各種因素的調節。

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參與物質迴圈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庫中,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當於其他植被型別的2倍。森林又是生物庫中碳的主要貯存者,貯存量大約為4.

82×1011 t,相當於大氣含碳量的2/3。

全球碳迴圈與全球氣候變化有什麼聯絡?

9樓:匿名使用者

碳迴圈的意義:

1、碳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最重要元素,因此,生態系統碳迴圈研究成了系統能量流動的核心問題;2、人類活動通過化石燃料大規模使用,從而造成了對於碳迴圈的重大影響,可能是當代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

10樓:匿名使用者

全球碳迴圈:指碳素在地球各個圈層之(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間的遷移轉化和迴圈週轉的過程。就能量來說,全球碳迴圈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的迴圈,甲烷和一氧化碳是次要的迴圈。

它的主要過程是:1、生物的同化過程和異化過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大氣和海洋之間的二氧化碳;3、碳酸鹽的沉定作用;

碳迴圈途徑:1、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細胞水平上的迴圈;2、大氣二氧化碳和植物之間的個體水平上的迴圈;3、大氣二氧化碳——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水平上的迴圈;4、此外,碳以動植物有機體形式深埋地下,在還原條件下,形成化石燃料,於是碳便進入了地質大迴圈。

碳迴圈的意義:1、碳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最重要元素,因此,生態系統碳迴圈研究成了系統能量流動的核心問題;2、人類活動通過化石燃料大規模使用,從而造成了對於碳迴圈的重大影響,可能是當代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

碳迴圈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 50

11樓:樓主的老王

1、自然界碳迴圈的基本過程如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陸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後通過生物或地質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氣中。自然界中碳的分佈、碳的流動和交換。

2、有機體和大氣之間的碳迴圈 綠色植物從空氣中獲得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再綜合成為植物體的碳化合物,經過食物鏈的傳遞,成為動物體的碳化合物。

植物和動物的呼吸將攝入的一部分碳轉化為二氧化碳並釋放到大氣中,而另一部分構成或儲存在生物體中,動植物死亡後,殘渣中的碳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變成二氧化碳,最終排放到大氣中。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迴圈大約需要20年

12樓:___耐撕

1、生物圈中的碳迴圈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參與下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並釋放出氧氣,有機體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經食物鏈傳遞,又成為動物和細菌等其他生物體的一部分。

2、碳迴圈過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約20年可完全更新一次。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碳儲存於地殼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為的各種化學作用分解後進入大氣和海洋,同時死亡生物體以及其他各種含碳物質又不停地以沉積物的形式返回地殼中,由此構成了全球碳迴圈的一部分。

碳的地球生物化學迴圈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積物和大氣、生物圈及海洋之間的遷移。

13樓:帥帥一炮灰

自然界碳迴圈規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陸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後通過生物或地質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氣中。

特點:生物和大氣之間的迴圈

綠色植物從空氣中獲得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再綜合成為植物體的碳化合物,經過食物鏈的傳遞,成為動物體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把攝入體內的一部分碳轉化為二氧化碳釋放入大氣,另一部分則構成生物的機體或在機體內貯存。動、植物死後,殘體中的碳,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為二氧化碳而最終排入大氣。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迴圈一次約需20年。

一部分(約千分之一)動、植物殘體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積物所掩埋而成為有機沉積物。這些沉積物經過悠長的年代,在熱能和壓力作用下轉變成礦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當它們在風化過程中或作為燃料燃燒時,其中的碳氧化成為二氧化碳排入大氣。

人類消耗大量礦物燃料對碳迴圈發生重大影響。

一方面沉積岩中的碳因自然和人為的各種化學作用分解後進入大氣和海洋;另一方面生物體死亡以及其他各種含碳物質又不停地以沉積物的形式返回地殼中,由此構成了全球碳迴圈的一部分。碳的生物迴圈雖然對地球的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從以百萬年計的地質時間上來看,緩慢變化的碳的地球化學大迴圈才是地球環境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大氣和海洋之間的交換

二氧化碳可由大氣進入海水,也可由海水進入大氣。這種交換髮生在氣和水的介面處,由於風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強。這兩個方向流動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氣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減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隨之增多或減少。

含碳鹽的形成和分解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和地下水中成為碳酸,碳酸能把石灰岩變為可溶態的重碳酸鹽,並被河流輸送到海洋中,海水中接納的碳酸鹽和重碳酸鹽含量是飽和的。新輸入多少碳酸鹽,便有等量的碳酸鹽沉積下來。通過不同的成巖過程,又形成為石灰岩、白雲石和碳質頁岩。

在化學和物理作用(風化)下,這些岩石被破壞,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入大氣中。火山爆發也可使一部分有機碳和碳酸鹽中的碳再次加入碳的迴圈。碳質岩石的破壞,在短時期內對迴圈的影響雖不大,但對幾百萬年中碳量的平衡卻是重要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燃料本身就是有機碳氫化合物,所以如果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燃燒化學反應變成對人體和環境基本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正在被認為是對全球大氣環境有危害的溫室氣體),就有可能成為有害物質而排放出,例如當燃料和空氣的比例過小(混合氣過稀)而導致發動機失火時就是如此,這是碳氫化合物(hc)排放的主要機理之一;燃料如果太多會導致混合氣過濃而不能完全燃燒,其中含碳較多的成分要麼變成含碳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醛類物質(氣體),要麼變成含碳較多結構更為複雜的顆粒物(pm),或者變成固體的碳煙顆粒物(也是pm),或者變成燃燒中間產物一氧化碳(co),所以氧氣不足造成的不完全燃燒產物是碳氫化合物(hc)排放的又一個機理,也是碳煙及顆粒物(pm)排放和一氧化碳(co)排放的唯一機理。碳煙的生成需要氧氣嚴重不足,所以主要在非均質燃燒的柴油機中生成,汽油機因為燃料與空氣均質混合後才燃燒,並且混合氣一般不會太濃,所以一般沒有碳煙,顆粒物(pm)排放也很少(但如果有機油進入混合氣中,如活塞環壞了導致串機油或燃燒混合油的二衝程汽油機,則也會產生碳煙和顆粒物;另外,如果汽油機供油系統故障導致供油失控,則也會產生碳煙)。氮氧化物(nox)是由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反應生成的,包括no、no2等,其中又以no為主,但是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在大氣狀態下並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只是因為燃燒形成的1200~2400℃的高溫環境為氧氣和氮氣反應生成no、no2創造了條件,才造成了氮氧化物(nox)排放,這就是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形成機理。

鉛鹽直接來自於燃料,只要燃料不含鉛,發動機就不會有鉛汙染。

碳排放與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和居住環境。

碳排放的積極應對。與其他汙染物不同,co2的減排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目前,主要有3種技術方向和選擇。

一是採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術,主要包括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核能目前已經被排除在聯合履約和cdm機制之外);二是提高能效,進而通過減少能耗實現削減co2排放;三是碳埋存、碳捕獲及生物碳匯技術。此外,稅收等財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術改造程序,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作用。

在碳迴圈中,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相聯絡的生理作用是

a 光合作bai用是指綠色植du 物通過葉綠體zhi,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dao轉化為版儲存著能量的有機權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是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內的過程.故正確.b 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是碳從生物體進入無機環境的過程.故正...

自然界中的碳迴圈在生物與無機環境是以什麼形式進行的,而生物之間是以什麼形式通過食物鏈傳遞的

碳元素在生物與無機環境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而生物之間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通過食物鏈傳遞的 碳在無機環境以什麼形式存在,而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什麼形式迴圈.談碳迴圈始終與什麼結合在一起.碳在無機環境中以co2或碳酸鹽的形式存在。在生態系統中,碳元素主要以氣體co2的形式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

如圖是生物圈中碳迴圈的示意圖,請分析作答(1)碳元素在無機

1 植物利用二氧bai化碳作原料進行du光合作用制zhi造有機物,dao二氧化碳進入有版機 生物 環權境,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如圖 就是光合作用的過程,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 2 和 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