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節日習俗包括:掃墓祭祖,踏青,插柳,清明遊樂,放風箏,牽鉤,盪鞦韆,蹴鞠,鬥雞,蠶花會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掃墓祭祖,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
插柳,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3樓:霖鹿姑娘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
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清明節後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事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節日又是節氣的日子,五十個字完畢!
6樓:匿名使用者
吃 12316546451742
7樓:匿名使用者
掃墓就是最重要的我只知道這個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就是七節,是節日清明節的風俗要記住祖先要帶上紙錢用。用火把紙錢燒掉。
9樓:kylinstar老虎
t t t t t t t t
10樓:**愛生活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11樓:聆月
祭祖掃墓
祭祖掃墓是清明節重大的儀式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習俗,用來思念逝去的親人和祭奠血脈相承的先祖,曾有人說「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這應該就是祭祖掃墓最好的寫照了吧。
禁火寒食
原為寒食節的習俗,後因寒食與清明逐漸合二為一,而有此習俗,在中國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滅的火壇,每一年都要進行滅舊迎新的祭祀儀式,被稱作「改火」,在這段時間禁菸火,只能寒食,也是寒食節的由來。
踏青遊樂
踏青遊樂是清明節最受大家喜愛的一種習俗,在這個時候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約上好友,去花間品茗或是曲水流觴,自由自在的迎接春天的到來。
12樓:寶宇翔寶寶
這是清明節的習俗y(^_^)y
13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前與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將效仿於此歷代沿襲而成祭祖掃墓。歷代希爾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種固定的風俗
14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有插柳枝、春遊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麼好用我也可以放心使用?這麼好的我也可以看到他在那一瞬間我以為你會覺得你嗎?這麼些感覺不好用來了沒有的話可以接受這個社會現實和社會主義
清明節的習俗簡介只要50字可以多一點
17樓:廢柴船長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bai的傳統
du節日之一。zhi
它不僅是人們祭奠dao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版也是權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曆4月4-6日。
清明節的習俗50字左右。
18樓:花痴你哈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插柳、遊樂、牽鉤、放風箏、盪鞦韆、射柳、蹴鞠、鬥雞和蠶花會等,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掃墓祭祖。
19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一般的習俗有掃墓、踏青、插柳、牽鉤、放風箏……
20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曆來說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
所以古人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說:「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二字,古書上解釋說:「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它書中也有「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清明象徵著我國黃河流域,萬木凋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到來了。
勞動人民依據節氣來安排莊稼活計。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之說。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採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摺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願望。
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
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21樓:忘憂瓶
檢視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有獎勵
寫回答有獎勵 檢視全部3個回答
loveyuxw
lv.6
去關注ta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曆來說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
所以古人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說:「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二字,古書上解釋說:「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它書中也有「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清明象徵著我國黃河流域,萬木凋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到來了。
勞動人民依據節氣來安排莊稼活計。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之說。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採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摺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願望。
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
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清明節習俗簡潔50字
22樓:英文名阿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蠶花會、射柳、鬥雞等。
1、掃墓: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清明時期,清明掃墓就更為盛行了。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
又**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4、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2023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介紹,清明節的習俗簡介只要50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傳統習俗一 掃...
清明節習俗(簡便的),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記得要簡單一點!
清明節習俗 祭祖,踏青,插柳,遊樂,蹴鞠,放風箏,掃墓祭祀。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 降雨 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 雲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 歲時百問 的說法 萬物生長此時...
清明節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掃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風箏,盪鞦韆,射柳,蹴鞠等 請採納 清明節的習俗是掃墓,祭奠死去的親人,比如說孩子祭奠父母,我們這邊一般不會隔輩祭奠,比如說孫子輩兒不會去祭奠爺爺奶奶輩兒,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