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廢墟》賞析,餘秋雨《陽關雪》句子賞析

2021-03-25 18:45:06 字數 6058 閱讀 8526

1樓:依凌遲

最佳答案

初讀《廢墟》,我便被餘秋雨先生的文字所打動。有人說餘先生的文字很「**」,已帶有些貶義;但是,感受餘秋雨的散文,確實彷彿有一種熱的生命在跳動;落差之間造成的氣勢、豪情,十分契合我們浮躁的心鏡——且住,在我們還沒有走進餘秋雨的《廢墟》之前,我們還是別作議論,讓我們靜下心來看看是不是應該這樣說,又或許是應該那樣說吧! 「我詛咒廢墟,又寄情廢墟。

」作者的心情是矛盾的,同時給人留下懸念。廢墟吞沒了我們的期盼,我們的記憶。它的存在,擊破了我們的幻想,而幻想是美好的。

另一方面,廢墟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我們只能從昨天留下的廢墟中挺進,「廢墟是起點,廢墟是進化的長鏈。

」 作者對問題卓越的見識、獨到之筆,往往使人歎為觀止,欣然若雀,大有峰迴路轉之感。所憾的是餘秋雨單憑一股情,缺乏令人確信的邏輯、事實。往往只有情容易打動人,它靈動而富有生命力。

然而濫用則會顯的輕浮,缺乏質的沉重,不耐讀。如下面的一段: 一位朋友告訴我,一次,他走進一個著名的廢墟,才一抬頭,已是滿目眼淚。

著眼淚的成分非常複雜。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廢墟表現出固執,活像個殘疾了的悲劇英雄。

廢墟昭示著滄桑,讓人**到民族步伐的蹣跚。廢墟是垂死老人發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動容。 由一個朋友的講述、眼淚來推斷出「廢墟是垂死老人發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動容。

」顯得單薄了些少。而「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祥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並斷言「並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並非所有所有修繕都屬於荒唐。

」則有廣泛的**基礎,並非是毫無根據的虛言。 廢墟有一種美,把拔離大地的美轉化為扳附大地的美。再過多少年,它還會化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

將融未融的階段,便是廢墟。 把廢墟比作拔離大地後的扳附,是多麼精確而富於想象力;用泥土將融未融的狀態來形容廢墟,角度又是多麼新穎!作者的深思熟慮,達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他生怕論述過多,會顯得平白無味,因此,他引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片段來點綴: 兩位朋友在我面前爭論,一位說,他最喜歡在疏星殘月的夜間,在廢墟中獨行,或吟詩,或高唱,直到東方泛白;另一位說,有了對晨曦的期待,這種夜遊就失之嬌柔。他的習慣,是趁著殘月的微光找一條小路悄然走回。

兩個人,兩種不同的看法,實則是作者自己的見解。他本來是傾向於前一種,但沒有因此而否定後一種。他希望別人像他一樣想,不要只看到眼前:

「我只怕人們把所有的廢墟統統重新整理,修繕和重建。」 餘秋雨是帶著一顆赤熱的民族心去審視廢墟的,在這裡我們感到了殷切的人文關懷。 他把我們整個民族的弊病看得如此透,帶著一種恨鐵不成鋼得心情來喚醒民族得覺醒,「在中國人心中留一些腳印在現代,讓現代心平氣和地逼視著古代。

」這其中包涵著深沉的哲理和大者的睿智。我還是最欣賞下面的一句:「中國歷史充滿悲劇,但中國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劇。

」的確,中國人往往喜歡把悲劇上演在現實中,而不是在書本中或是廢墟中。我們不願帶著警醒生活,聽天由人,為了逃避風雨,把自己罷在太陽晒不到的地方。「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

」說得好!我們這個民族真是太需要崇高這東西了。崇高是什麼!?

有人這樣問,難道天天做在院子的一個角落,一杯清茶,一碟花生,這樣平靜的生活不好?為什麼一定要戰爭,一定要革命?這樣的生活固然好,而且非常符合人的本性。

誰希望看到戰爭,誰不希冀和平,嚮往平靜的生活?但這種內耗式的,封閉式的生活,只會產生腐敗,遲早會被歷史淘汰。對於清末的恥辱,我們還記憶猶新。

崇高不單指戰爭抑或是為哪一個政權服務,它不一定是激烈或是浪漫。只需一點殘存的記憶,如廢墟。時刻提醒我們上進,不忘記外面的世界的激烈的競爭。

有人老是批評餘秋雨太矯情,太流於世俗。我是深懷不平的。試問,有誰照顧過我們平民讀者的權益,提醒我們不應忘記過去,「挾帶著廢墟走向現代」?

有。但不是文字太深奧,就是太藝術,就是沒有趣味。我們很難理解其中深沉的意味。

餘秋雨也會扮「深沉」,也會裝「藝術」,但一晃即逝,留給人的是幽默感。至少他的文字是吸引人的。我建議,在大眾的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情況下,首先應考慮到的,不是什麼要體現水平,而是我們大眾的心態,我們大眾的閱讀水平,換句話說,就是趣味。

在基礎上再建造「瓊樓玉宇」也不遲。餘秋雨的可愛也就在這裡,他了解我們民眾真正需要,他值得我們去推崇! 「誠懇坦然地承認奮鬥後的失敗,成功後的失落,我們只會更沉著。

中國人若要變得大氣,不能把所有得廢墟驅逐。」平淡如茶的話語,親人般的告誡,使我們的心頭一暖。如此熱烈地論證了廢墟地重要性後,作者地心終於平靜下來,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他深知我們的心態,斥責決不會接受,乞求更會使人看不起。於是他來一個哲理性的勸勉,顯得平易又得體。 最根本的是,作者把廢墟作為一種「美」來審視。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拔離大地的美轉化為皈附大地的美」,也許這就是文人的心態,柔弱而懷古,他們往往無力與世爭辯,轉而趨向於內心的唯美的籃月亮。餘秋雨竭力為廢墟辯護,不能說沒有這種心理。

回答者:依凌遲 - 舉人 五級 5-4 17:50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xiexie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66% (2)

33% (1)

餘秋雨《陽關雪》句子賞析

2樓:匿名使用者

餘秋雨《陽關雪》句子賞析:

我們可以把全文分為三個層次來賞析。

1.第一層次,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他們褪色的青衫裡,窨藏著什麼法術呢?」

文章一開頭,便是一段議論,指出歷史上種種「怪異」但又建黨的現象:當為官的文人「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他們「偶爾塗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以至無數的人們會在童年時代使「自選搭建」這此詩文景象,到了成年以後,又會「焦渴地企盼著對詩境實地的踏訪」。

為什麼古代文人的生命體驗又會成為後代人們的生命體驗呢?作者的感慨到這裡戛然而止,留下的是給讀者的思考和耐人尋味的話題,巧妙地承轉出下文。

2.第二層次,從「今天,我衝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了」到第十一自然段「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了」。作者說自己「衝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既是對上文「焦渴地企盼著對詩境實地的踏訪」的照應,又告訴讀者「為童年,為歷史,為許多無法言傳的原因」來追尋生命體驗的目的。

作者接下去在讀者面前展現的是沙漠邊陲的一派荒涼、肅殺、空曠的景象。對莽莽沙漠和沙漠雪景描繪,既是寫實的,又是深化了的。從寫實的角度順理成章的帶出墳堆,由此了聯想:

「中原慈母的白髮,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決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簡潔而形象地概括出一幕幕的歷史景象,而墳堆本身,又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從中呈現出社會性、人性,作者的歷史滄桑之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第十自然段用的是對比的手法,作者說「堆積如山的二十五史,寫在這個荒原上的篇頁還算是比較光彩的」,「在中原內地就不同了……晨鐘暮鼓的音響總是那樣的詭祕和乖戾」。

二十五史是歷代帝王修撰的所謂正史,作者這樣寫,既點出歷代王朝醉生夢死、荒淫奢侈的生活,又襯托了前方將士艱苦守衛邊疆的英雄氣概,突出了中華民族戍邊屯墾、抗禦外侮的民族精神。

3.第三層次即餘下的部分。這一部分是對陽關遺址的直接憑弔。

作者用寒風、葦草、群山、白雪、烽火臺等物象描繪出陽關遠近的荒涼之後,筆鋒一轉,又回到王維的《渭城曲》,用這首千古絕唱帶出「唐人風範」,儘管行路艱難,但他們不會灑淚悲嘆,告別是經常的,步履是放達的。可悲的是唐代前沒有把它的屬於藝術家的自信延續久遠,「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因此,「陽關的風雪,竟越見悽迷」,最後「陽關坍馳了,坍馳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

「民族的精神疆域」和上文「歷史老人凜然肅然,扭過頭去,顫巍巍地重又邁向三皇五帝的宗譜」都是散文筆法,實質上,作者在這裡抨擊的是封建廣義的保守、腐朽,帖於封建制度的禁錮,輝煌的歷史只是陽光的一現,只能停滯在長久而黑暗的歷代帝王的宗譜中。這一層次交織著作者複雜的情感、欣慰和遺憾,透過強烈的歷史滄桑感不時地流露出來,具有一唱三嘆的效果

理解:這是一篇充滿歷史滄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

作者寫陽關,不是一般的探幽訪勝,不是單純的詠物抒懷,而是藉助陽關這一歷史遺蹟來折射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曾經作出的貢獻,來追尋中國古代文人曾經經歷過的生命體驗。因此,作者筆下的陽關,已經超越了陽關本身的意義,從而進入了人生、社會和歷史等更加廣闊的領域之中。

知識延展

《陽關雪》原文:

中國古代,一為文人,便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場而不在文,他們作為文人的一面,在官場也是無足觀的。但是事情又很怪異,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一杆竹管筆偶爾塗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遊。

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著濃冽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一個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多數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

這些詩,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能背誦。孩子們的想象,誠懇而逼真。因此,這些城,這些樓,這些寺,早在心頭自行搭建。

待到年長,當他們剛剛意識到有足夠腳力的時候,也就給自己負上了一筆沉重的宿債,焦渴地企盼著對詩境實地的踏訪。為童年,為歷史,為許多無法言傳的原因。有時候,這種焦渴,簡直就像對失落的故鄉的尋找,對離散的親人的查訪。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人心中的故鄉。他們褪色的青衫裡,究竟藏著什麼法術呢?

今天,我衝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了。出發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遠,也沒什麼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頭看天,又說:「這雪一時下不停,別去受這個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轉身鑽進雪裡。

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麼也沒有,連一個皺摺也找不到。在別地趕路,總要每一段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盯著一棵樹,趕過去,然後再盯著一塊石頭,趕過去。

在這裡,睜疼了眼也看不見一個目標,哪怕是一片枯葉,一個黑點。於是,只好抬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兒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

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

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沒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這樣快,才片刻,地上已見斑斑沙底,卻不見溼痕。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並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現,那是剛剛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種令人驚駭的鋪陳,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那全是遠年的墳堆。

這裡離縣城已經很遠,不大會成為城裡人的喪葬之地。這些墳堆被風雪所蝕,因年歲而坍,枯瘦蕭條,顯然從未有人祭掃。它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排列得又是那麼密呢?

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這裡是古戰場。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這裡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

中原慈母的白髮,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

我相信,死者臨亡時都是面向朔北敵陣的;我相信,他們又很想在最後一刻回過頭來,給熟悉的土地投注一個目光。於是,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沒有換來史官們的半行墨跡?史官們把卷帙一片片翻過,於是,這塊土地也有了一層層的沉埋。堆積如山的二十五史,寫在這個荒原上的篇頁還算是比較光彩的,因為這兒畢竟是歷代王國的邊遠地帶,長久擔負著保衛華夏疆域的使命。

所以,這些沙堆還站立得較為自在,這些篇頁也還能嘩嘩作響。就像於寒單調的土地一樣,出現在西北邊陲的歷史命題也比較單純。在中原內地就不同了,山重水複、花草掩蔭,歲月的迷宮會讓最清醒的頭腦脹得發昏,晨鐘暮鼓的音響總是那樣的詭祕和乖戾。

那兒,沒有這麼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發悶,無數不知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憤懊喪地深潛地底。不像這兒,能夠袒露出一帙風乾的青史,讓我用20世紀的腳步去匆匆撫摩。

遠處已有樹影。急步趕去,樹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個坡,猛一抬頭,看見不遠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了。

樹愈來意多,開始有房舍出現。這是對的,重要關隘所在,屯紮兵馬之地,不能沒有這一些。轉幾個彎,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處尋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陽關古址」四字。

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面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戰的聲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凍紅了的。

呵一口熱氣到手掌,捂住雙耳用力蹦跳幾下,才定下心來睜眼。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沒有什麼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在,這就是剛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一層層泥沙,一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千年之後的寒風中抖動。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積著雪,層層疊疊,直伸天際。任何站立在這兒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是站在大海邊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凍浪。

點評餘秋雨的《廢墟》,餘秋雨《廢墟》賞析

我不喜歡餘秋雨,甚至是討厭他,裝模做樣,愛引經據典還經常哪個出錯了 不是太好 個人意見不喜歡餘秋雨 餘秋雨 廢墟 賞析 最佳答案 初讀 廢墟 我便被餘秋雨先生的文字所打動。有人說餘先生的文字很 已帶有些貶義 但是,感受餘秋雨的散文,確實彷彿有一種熱的生命在跳動 落差之間造成的氣勢 豪情,十分契合我們...

餘秋雨散文賞析,餘秋雨散文 的優美句子及賞析

一莫高窟大門外,有一條河,過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塔呈 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從幾座坍弛的來看,塔心豎一木樁,四周以黃泥塑成,基 座壘以青磚。歷來住持莫高窟的僧侶都不富裕,從這裡也可找見證明。夕陽西下,朔風 凜冽,這個破落的塔群更顯得悲涼。有一座塔,由於修建年代較近,儲存得較...

餘秋雨散文賞析,餘秋雨散文作品

散文中既有對太平盛世 一統江山的文化考證,也有對亂世之秋 生靈塗炭的歷史反思 既有對歐洲文藝復興後社會繁榮的溯源剖析,也有對人類幾大古文明徹底坍塌的理性探索。作者以學貫中西的洲博學識,憑藉嫻熟的語言駕御能力,將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抽象的文化概念,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處處散發出哲理的光芒。其激昂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