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抱香蕉睡覺
1、清明果:在清明節前後制
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乾等。
2、青團: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
3、寒食粥:寒食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藉此紀念,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節而流傳下來的節日飲食。
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麵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晒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
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要1、清明果:在清明節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乾等。
2、青團: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
3、寒食粥:寒食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
3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節能說的具體點嗎?
寒食節吃什麼 傳統寒食節的各地美食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節,寒食從詞面上來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因當天不能動火,所以也可以吃提前準備好的冷食。在寒食節當天有許多傳統美食。
1、清明果:在清明節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乾等。
2、青團: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
3、潤餅菜:又稱潤餅、嫩餅菜,是春捲的一種,發源於泉州,而後流行於臺灣、福建地區。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4、青精飯:又稱烏飯、烏米飯、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5、寒食粥:寒食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藉此紀念,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節而流傳下來的節日飲食。
6、餳:即現代飴糖,是古代寒食節的專備食品。「海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市遠無餳供寒食」,「簫聲吹暖賣餳天」,「粥香餳白杏花天」……從眾多的提到餳的寒食詩作中不難看出,古代過寒食節必須有餳食,沒有餳,根本不叫過寒食節。
7、蛇盤兔:一種麵點,它是山西流傳2023年曆史的清明寒食必備美食。蛇盤兔用麵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兔子」代表介子自己「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
另外還有流傳下來的諺語:「蛇盤兔,必定富」。
8、饊子:一種油炸麵食,古稱「寒具」,是寒食節食品。饊子自古就有,不過現在的饊子南北方有所差異: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大方灑脫;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精巧細緻。
9、清明螺:清明螺即田螺、螺螄,清明前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
5樓:year我不餓
寒食節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餅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等花饃;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是一個以禁火、寒食、祭祀為主的節日;另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則是以踏青、遊春為主的。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氣很近,古人經常把對先人的祭祀持續到清明之後。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作為寒食日的食品。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雀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
6樓:雅澤雙魚
湖南艾葉粑粑,湖南人把用艾草做成
的美食叫做「艾葉粑粑」、「篙子粑粑」;而且大都喜歡做成餅狀。江南地區青糰子,艾葉做的食物,在江南地區叫做「青糰子」,大部分都是形如其名,陷大都是甜的,以豆沙為主。
**麻油饊子,饊子,在南方以米麵為主料;在北方以麥面為主料。其色澤黃亮,層疊陳列,吃起來香脆可口,沒吃過的一定要試下。山西晉南地區的寒食節美食——涼皮。
山區在寒食節吃的,最常見的美食可以說是蕨菜了。現在城市裡的各大飯店應該也可以吃到。
清明節前的兩天的節日就是寒食節。寒食節始於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為推行的節日。在這一天不能用火,所以都是吃冷食,所以才被稱為「寒食節」。
7樓:翰林學庫
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麵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晒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
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寒食節是個清理腸胃的好時期。一般來說,野外的狗熊在冬眠結束後,春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找點青草吃。因為青草富含纖維素,吃了以後容易腹瀉。
狗熊清理下自己腸胃中積攢了一個冬天的廢物,接下來才好吃東西。據動物學家說,狗熊在春季腹瀉前,往往都蔫頭蔫腦的,但一旦調理順了,接下來就歡實了。這寒食節的食品結構安排,是不是和狗熊的腹瀉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比如說涼皮吧,好多醋,加上好多豆芽菜黃瓜絲之類的,富含纖維素,用來清理腸胃最合適不過了。從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來看,春節期間吃了不少大魚大肉,等到了天開始暖和的時候,確實也應該像狗熊一樣清理一下腸胃。不僅可以健體,還能讓頭腦清醒清醒,解決下春乏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寒食節這一天,大家還會外採集野菜,這可是非常棒的活動。寒食節去野外採集野菜,不僅鍛鍊身體,而且也滿足了人體所必須,一舉兩得。最後,還要說說春季養生中的精神調節問題。
前面說過,女子傷春,在寒食節期間出來散散心,勾搭勾搭小夥,能夠預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雖然不傷春,但在春季肝氣過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時候,緬懷下先人,寄託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對肝的調理是相當有好處的。
經過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潤,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成為緬懷故人,激勵生人的節日。
各地寒食節吃什麼?
山西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
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上海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
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臺灣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舟山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祭禮畢,要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寒食節吃冷食
清明時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大好時光,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把個清明節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兩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因時間上和清明節接近,並受其影響,因此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8樓:雲霓雲兮
「寒食十三絕」冠壓群雄
清明前後,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習俗。只有老北京的美食一出場,就隱約有種冠壓群雄的感覺。寒食十三絕」相傳是在清代之後才開始流傳的命名,分別是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糖火燒、薑絲排叉、焦圈、饊子麻花、豌豆黃、螺絲轉兒、奶油炸糕、硬麵餑餑、芝麻醬燒餅和薩其馬,其中如艾窩窩的飲食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
至於為什麼要湊齊這十三樣美食,根據不少老北京人的說法,「十三」指的是十全十美,再加上「福」、「祿」、「壽」三者,取的是吉祥圓滿的意思。在這十三絕之中,「薩其馬」或許會是老廣們最感興趣的美食。薩其馬是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放在今天亦可以看作地道的清明節美食。
西北地區
寒具「饊子」芳香醇厚
寒食節,不少地區都有吃冷食的習慣,甚至延伸出了專有的詞彙———「寒具」。相傳為了寒食禁菸時有乾糧食用,聰明的勞動人民早早就用麥、稻、黍等原料和麵扭成環,入油烹炸後酥脆香甜,可貯存幾個月至寒食期間食用,所以名叫寒具,也就是現下人們喜愛的油炸美食「饊子」。
寧夏回民們做的饊子股細條勾,焦酥香脆,做工頗講究,還要加入紅糖、蜂蜜、花椒、蔥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進雞蛋等和麵,炸好後芳香醇厚,深受各地遊客的喜愛。
山西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
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上海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
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廣西艾葉餈粑美味更養生
每年的清明時節前後,是艾草生長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艾草嫩綠,最適合摘回來製作艾葉餈粑。加之清明前後陰雨溼冷,寒溫交替,食用艾葉餈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醒脾理氣、驅寒祛溼、昇陽溫通的作用。因此,雖然艾葉餈粑與傳統的祭祀風俗關聯不大,但也成為了南方地區清明時節的傳統食品。
潮汕地區
春食薄餅、蒸制樸枳粿
對比起其他地區的寒食節美食,潮汕地區的樸籽粿、糖蔥薄餅的名氣較小,大多隻在當地流行,其他地方的人們對這兩樣美食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但其實,潮汕人在清明食薄餅、蒸制樸枳粿的歷史由來已久。
臺灣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在寒食節這一天,大家還會外採集野菜,這可是非常棒的活動。寒食節去野外採集野菜,不僅鍛鍊身體,而且也滿足了人體所必須,一舉兩得。
總結:寒食節是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所以下令禁止在介子推焚死的這一天用火煮燒一些食物。此後,到了這一天人們便開始吃冷食了,一直沿傳至今。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寒食節有什麼習俗?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有以下7個 1 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 野祭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 官府祭孔廟 祭先賢 百姓上墳等。2 寒食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據各地史籍記載 插柳於墳 折柳枝標於戶 插於簷插柳寢灶間 亦戴之頭或系衣帶 瓶貯獻於佛神 門皆插柳 ...
寒食節有哪些風俗,寒食節有什麼習俗
寒食節風俗 禁菸火 寒食禁火的風俗在周時就已定型,禁火稱之為斷火或內火,這是寒食節習俗 重新點火叫做新火,這是清明節習俗。吃冷食 隨著禁火風俗而來的,便是吃冷食的習俗。這也是人們稱寒食節為冷節的原因。寒食節的風俗 1 禁菸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 禁菸節 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
寒食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有關,寒食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人有關?端午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人有關
寒食節亦稱 禁菸節 冷節 百五節 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 踏青 鞦韆 蹴鞠 牽勾 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