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的來歷,小鬼節的傳說的來歷是什麼?

2021-03-27 21:56:41 字數 4786 閱讀 5404

1樓:易書科技

鬼節的神話傳說中國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叫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節,又叫鬼節。傳說自農曆七月初一起,地府中的孤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遊蕩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閉,鬼節的節期也就此結束。

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收了十位徒弟,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目連在得道之前父母雙亡,他很思念死去的母親,於是用天眼檢視母親在地府的生活狀況。原來她竟變為餓鬼,境況可憐。

目連很難過,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變為火焰。目連把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

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罪孽,這罪孽不是他一人可以化解的,必須依靠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聯合眾高僧,舉辦大型的祭拜儀式,來超度亡魂。

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每逢農曆七月中旬,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化解其怨氣,不至於禍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

鬼節流傳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意義了。現代人過鬼節是為寄託對祖先的懷念,是對傳統美德孝心的發揚,而不再是屈於從於對鬼的恐懼。

鬼節的習俗祭鬼。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很早就起了床,到山上摘來一大把桐油葉,用來包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後,放在鍋裡蒸熟,然後放在堂屋中盼大方桌上,祭祀親人。

桐油葉包裹的粑粑,柔軟細嫩,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桐油葉清香。祭完祖宗後,才讓大人或小孩吃。此時,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往事之中。

布田。鬼節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稱作「布田」。

放水燈。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很多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據說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熄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使命。

施歌兒。鬼節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設一張香案,香案上擺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著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稱「施歌兒」。

水裡張燈。上元節是指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

人們覺得,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明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不同,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水下神祕昏暗,讓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遊蕩。

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2樓:仍曼語邛北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

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

鬼是在人類矇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此詞條將詳細介紹中外各個鬼節的起源文化等內容。

小鬼節的傳說的來歷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知道一個節:中元節,即盂蘭盆節。但是,為何把中元節稱為「鬼節」呢?「鬼節」又有哪些禁忌呢?恐怕很多朋友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中元節,即盂蘭盆節通常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這一天,拿今年來說,公曆的2023年8月24日即是中元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中元節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中開始的。

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

水旱燈: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施歌兒: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

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與中元: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所以,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世界各地的華人界時都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鬼節的來歷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鬼節的 來歷是什麼 ?

5樓:清茶半盞

來歷: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簡介: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批銀,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七月十五鬼節的來歷

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 七月半。而傳說則是,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在上世紀20 40年代,中元節的影響力遠比清明節大,但後...

風箏的來歷傳說簡單的,風箏的來歷傳說 簡單的 20字

相傳東漢時期,一位李姓的木匠心靈手巧,閒暇時常常用木頭或竹子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給兒子當做玩具。一日,李木匠為了給一家造紙作坊打製一個木櫃到林中伐木,意外逮到了一隻小山鷹,於是帶回家中給兒子玩耍。為了防止小山鷹飛走,便用一根長繩綁住小山鷹的一個爪子。兒子牽住繩子,在院中追逐著飛翔的小山鷹玩得非常高...

剪紙的來歷傳說故事剪紙的來歷傳說故事特點

剪紙藝術的起源是漢代的紙。剪紙小故事 西漢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後,方士李少翁為了安慰漢武帝,便用麻紙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晚上在一頂方帳中點起燈燭,映出了仿如其人的影子,漢武帝居另一頂帳中遙遙看去,燭影中一美女子如李夫人之貌,卻不能近看,為此作詩曰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來遲。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