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遠醒著
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燈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唐詩各個時期特色:
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詩人。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闢了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並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劉禹錫,李賀之詩也頗有成就。
晚唐時期
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唐詩繁榮原因:
在隋末的農民蜂起的大起義中,原隋朝大官李淵和他的兒子們(世民與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勞卓著。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統一的帝國(疆域約1100多萬平方千米)。並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在唐鼎盛時期不僅物質富庶繁華,而且文化也極其繁榮,而詩歌更是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時代。
據全唐詩不完備統計,整個唐朝時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產生了有名記載詩人就有兩千三百多位,近五萬多首詩作。這與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遺留詩歌總數比較還超出兩到三倍!
在兩千多有名望的詩人中,特別突出的屬世界級的大詩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以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五六十名,這一數字也大大超出戰國至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
連魯迅也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唐朝後就沒好詩了;實在是後來人寫古詩,要先讀唐詩是很必要的。
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說到唐詩的興盛的原因,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會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的束縛,在一些政治變革、經濟變革、取得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由『門閥仕族攏斷政治』局面已基本結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思想大大解放,從而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詩歌創作』開拓了視野、詩歌藝術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於經濟的普遍提高,給文學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廣泛的**。
三:前代文學積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因此也為唐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詩人們是在前人的文化遺產上,發揚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幷蓄,取人之長,推陳出新,把中華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採取了科舉制度,考試內容就有詩(詩歌概括性強)、賦(文彩韻章),而皇帝也熱愛詩歌,必然造成重視詩歌的『社會風氣』,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較開明,特別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對儒家、釋家、道家,都提倡;允許外來宗教在國內傳佈,這對於人們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促進文藝上,各種風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時,唐朝國力強大,統治者對自身充滿信心,因而基本上沒有『***』,所以文人膽子都比較大;(例如;李白遭讒,也就是『賜金放還而已)所之,文人及詩歌體裁寬廣,而反映的社會問題迅速而尖銳。
六:唐朝同鄰國與邊境各族實行的是:經濟、文化交流政策;**、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來影響,(印度、中亞國家)這些新鮮事物,同時也給詩人們以寬敞良好的藝術薰陶。
唐詩的發展傳統分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共四個時期。盛唐是唐詩繁榮昌盛的頂峰,大詩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經歷過這個時期。如今,談這個話題,著眼點也是從「詩歌」本身發展來審視。
這一點,比較唐代社會之歷史程序;發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時詩歌的鼎盛時代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哪些第一
3樓:各種怪
1、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2、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023年,被譽為「兵學聖典」。
3、第一部國別體史書一《國語》。
《國語》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左丘明所撰。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為西漢劉歆的偽作。
該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4、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它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鉅著。
5、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揹帶褲-孫子兵法
4樓:匿名使用者
國最早富有神話傳說的一部地理志: 《山海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 《穆天子傳》
我國哲理散文最早的總集: 《呂氏春秋》
我國最早的一部政**總集: 《新書》
我國最早的筆記體**集: 《世說新語》
我國第一部最早的志怪**: 《搜神記》
我國第一部字典: 《說文解字》
我國第一部詞典: 《爾雅》
我國第一部語法書: 《馬氏文通
5樓:伴鶴幽居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
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散文作品《論語》
第一部白話短篇**集《狂人日記》
第一部中篇**《阿q正傳》
第一部雜文集《墳》
6樓:宋朝李師師
四大發明世界之最。春秋時魯國觀測到哈雷慧星,世界上最早關於它的記載。唐朝時僧一行在石階上測量地球子午線長度,世界第一人。多了。。
古代文學樣式,6個朝代突出的文學格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對聯
8樓:桑蒔聆
還有楚辭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9樓:匿名使用者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10樓:xiangjing晶
漢忘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詩經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什麼地位
11樓:一生全靠浪
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它對於中國後世的詩歌創作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藝術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
《詩經》的創作奠定了中國詩歌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傳統就是:
( 1 )抒情詩的傳統。中國是一個抒情詩最為發達的國度,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是以抒情詩為主的。而正是《詩經》的編輯和成書,奠定了中國抒情詩創作的傳統,並確立了它的民族文化特徵。
( 2 )群眾藝術的傳統。中國的抒情詩創作具有普及性,是一種群眾藝術,而這個傳統也是由《詩經》奠定的。《詩經》的創作隊伍相當廣泛,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地位的人,這影響了後世的詩歌創作的普及性和群眾性。
(3) 現實主義的傳統。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是直接面向現實的,是現實的世俗的藝術。詩人面對現實生活,把詩歌作為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工具。而這也正是受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的影響。
2 、《詩經》確立了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藝術原則。
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和批評遵循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風雅」和「比興」。它們是後世詩人對由《詩經》以來形成的中國詩歌創作傳統的理論昇華。
( 1 )風雅。風、雅本是按照**不同劃分開的《詩經》的一種詩歌體裁,而《詩經》風詩和雅詩中體現出來一種共同的藝術創作精神,也就是詩歌創作具有高尚的意義和嚴肅的情感內容。這種創作精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尤為顯著,它引導詩人在情感抒發上尋求一個健康向上的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風雅因此成為後世詩人進行詩歌創作和批評時所遵守的藝術原則,成為反對形式主義文風的最好**。如唐代陳子昂就以「風雅不作」來批評齊樑之時的詩風,而杜甫則以「別裁偽體親風雅」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
( 2 )比興。比興原本是《詩經》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而興則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此詞也」。但是作為後世詩歌創作和批評原則的比興則是一種表現健康思想的特殊藝術手段,要求詩歌不僅僅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還要達到託物以諷、比類切至的目的。
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詩歌須藉助外物言情,另一方面是指寄託在外物之中的情的高尚嚴肅。
作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和批評的重要原則,風雅側重於情感抒發的內容方面,而比興則側重於藝術表達的形式方面。它們給中國古代詩人指出瞭如何創作內容與形式、思想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的道路,形成了中國古代詩歌既重內容的純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動感人,以含蓄蘊藉、韻味深厚見長的民族風格和美學特徵。
3 、《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語言形式的基礎。
《詩經》的基本形式是四言體,這種四言詩的藝術形式一直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樣式之一。而且《詩經》的四言體也是後世其他詩歌體裁發生之源,楚辭、漢賦、駢文以及五七言詩都受了《詩經》四言的極大影響。同時其遣詞造句、章法結構、節奏韻律也為後世詩歌奠定了基礎。
在以上內容中,《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藝術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
文學史上三曹指的是,在我國文學史上三曹指的是什麼
三曹 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 曹植。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專的文壇很屬 有影響,所以後人合稱之為 三曹 曹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文學家和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風氣,風格清俊通脫。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名作有 燕歌行 與吳質書 等,其中 燕歌行 全詩均用七言,句句押韻...
文學史上,「三曹」是指什麼,在我國文學史上」三曹指的是什麼
指得是曹操 曹植 曹丕。三曹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曹操與他的兒子曹丕和曹植。他們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故後人合稱他們為 三曹 三曹的詩歌繼承了 詩經 楚辭和漢樂府民歌的傳統,氣魄巨集偉,慷慨悲壯,特別是曹操文學清俊通脫,語言直抒胸臆。供參考。在我國文學史上 三曹指的是什麼 三...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沒有仕途順利而又文學造詣很高的人
王維 右相,不經歷貶官!田園派詩人,對佛學頗有造詣。晏殊 宋朝相當於右相的官位!婉約派詞人代表!曾國藩 湘軍發起人,清代最有才的 李鴻章 人稱李中堂,手握重權!為人卻很有做官天賦!文學雖比不上他的屬下曾國藩,但也算很厲害了!最順利的就是北宋的晏殊了十四歲就開始做官後成為當朝宰相仕途一直是一帆風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