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離溫景
一、不同點:
1、學習與發展的關係
皮亞傑認為,兒童不可能有超出發展水平的學習,發展是學習的必要前提;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智力發展有兩種水平,並且之間存在差異,這個差異地帶就是「最近發展區」,所以他的關電視學習先於發展並促進發展。
2、兒童言語的自我中心問題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言語和思維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質;
維果斯基認為,言語的最初功能是與他人交流溝通,與他人建立聯絡,所以言語是社會性而不是自我為中心。
3、語言與思維/認知的關係
皮亞傑認為,個體發展的方向是從個體化到社會化的,個體思維的社會化是發展的標誌;
維果斯基認為,社會性事物內化於個體思維,認為語言的發展是個體發展的標誌。
二、相同點:
1、理論**的背景
皮亞傑和維果斯基都偏愛機能主義,都共同偏愛格式塔心理學並尋找各自的超越途徑。
2、發展的大視野
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理論追溯認識本身的起源,是一種「發展」認識論,都相信發展過程中認知的質的變化,都希望解釋成熟的理性知識和科學思維的發展。
3、「動作」概念的重要性
皮亞傑和維果斯基都把動作或活動,作為了兒童發展的出發點。
2樓:天風海雨樓主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為,認知能力的發展程序表現在四個連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秩序不僅是固定不變的,而且代表不同的認知結構和經驗,每個階段都與其前面的階段相聯絡。皮亞傑確信,兒童智力增長是連續性的,每個階段的結構 「是先前階段 (結構)的結果,作為下一個階段的結構整合,為後面的階段作準備,最後進入下一個階段,成為本階段的綜合」。當兒童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時,便有能力進行較高層次的思維。
每個階段都代表著不同的經驗、資訊和認知結構。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演階段(十一二歲左右到十四五歲左右)。
皮亞傑認為兒童是一個主動的個體,經過其自身與環境的互動,而建構自己的經驗體系。兒童的發展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既建構他們的智力結構,也建構他們的知識結構。他反對**的灌輸,主張應該鼓勵兒童的主動探索和發現。
(二)維果斯基的心理髮展理論
維果斯基被譽為是當代的皮亞傑。維果斯基相信,知識是通過社會創造的,並通過社會把知識傳遞給個人。個體以不同方式對各種各樣的文化影響作出反應。
1、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維果斯基相信語言發展來自兒童與他人之間的社會交換,即使是早期的獨白或呀呀學語(被認為是隱蔽的說話),也應該被視為兒童尋求理解以及與外部世界接觸聯絡的有意義的機能。
2、最近發展區——**引導的力量
維果斯基強調**的引導在促進兒童的溝通和理解中的重要性。他著名的概念 「最近發展區」,就是為確定年幼兒童的學習需要**幫助的程度。其基本的假定是,在這個區域內的任務如果過難,兒童不能獨自掌握,但在他開始進行之前,**給予相應的指導,他可以進行得更好。
當兒童對活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熟練時,教師對他的指導就應該越來越少,因為兒童逐漸地能夠通過自我指導和自我調節進行自己的學習。
相同點:
1、以皮亞傑、維果斯基等人為代表的認知與相互作用理論都強調的是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教育要發展兒童的天性,豐富兒童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和加強兒童與兒童之間、兒童與**之間的社會**往。儘管皮亞傑與維果斯基的理論有許多不同之處,但他們的觀點能夠相互補充,使我們認識到並促進兒童與兒童之間、**與兒童之間的社會**往與相互作用。
2、以皮亞傑、維果斯基等人為代表的教育理論都認為,兒童有表現自我的願望,有不同層次的需要,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影響著當今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教育以人為本,以人為目的,滿足兒童的安全、被關愛、探索、遊戲等不同層次的需要,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
不同點:
1、維果斯基與皮亞傑關於語言對兒童發展重要性的觀點不一致。皮亞傑相信幼小兒童的語言模式主要是自我中心的和未成熟的,這是因為兒童缺乏有意義的溝通的能力。無論是兒童的獨白語言還是表達能力,在皮亞傑的理論中都不被視為心理髮展的顯著指標。
相反,維果斯基相信語言發展來自兒童與他人之間的社會交換,即使是早期的獨白或呀呀學語(被認為是隱蔽的說話),也應該被視為兒童尋求理解以及與外部世界接觸聯絡的有意義的機能。
2、皮亞傑強調同伴之間相互作用對語言發展的重要性,維果斯基則更強調**的引導在促進兒童的溝通和理解中的重要性。他著名的概念 「最近發展區」,就是為確定年幼兒童的學習需要**幫助的程度。其基本的假定是,在這個區域內的任務如果過難,兒童不能獨自掌握,但在他開始進行之前,**給予相應的指導,他可以進行得更好。
3、皮亞傑認為,兒童的發展是以自己所現有的圖式,對外部環境客體進行主動地同化和順應的由內而外的過程,而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發展是由外部客體內化所帶來的低階心理機能向高階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一種由外向內的過程。
3樓:甘秀珍年燕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一)皮亞傑的基本觀點
(1)發生認知論:發生認識論研究人的認識發展,主要解決人的智慧是運用何種機制,經歷什麼過程,怎樣從低階水平過渡到高階水平的問題
(2)建構主義的發展觀:皮亞傑關於兒童如何獲得新知識的觀點,通常被稱之為認知建構主義,他認為,人們通常是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自已的知識,人們需要親身探索和經歷事物的機會
(3)認知發展:認知的本質是適應,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階向高階發展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一)心理髮展階段的含義:皮亞傑提出的「階段」具有四個特徵
連續性和階段性;結構性;次序不變性;交叉性
(二)認知發展的具體階段:
(1)感知運算階段(0-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僅靠感知動作來適應外部環境,並構築感知運**式
(2)前運算階段(2-7歲):由於語言的出現與發展,使兒童逐漸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開始出現表象或形象圖式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此時的兒童從表象性思維中擺脫出來,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但運算仍然離不開具體事物的去持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後):兒童逐漸從依賴於具體內容的抽象思維中擺脫出來,而逐漸進行脫離具體內容的抽象思維的認知發展階段
(三)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教學實踐有很大的影響
(1)將同化與順應結合達到平衡,可以幫助學生髮展已有的圖式,並創立新的圖式
(2)考慮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可以幫助老師識別出學生是否達到掌握某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認知水平,從而設定適合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目標
(3)皮亞傑的理論強調認知發展的累積性,即新的認知結構總是在建立在原有的結構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上,學生才能將新知識與舊知識整合起來
二,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一)維果茨基理論的基本觀點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認為人的高階心理機能是在人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並藉助語言實現的
(2)兩種工具的理論:人有兩種工具,一種是物質工具,一種是精神工具,人因使用精神工具,從而使人類的心理髮生質的變化,上升到高階階段
(3)兩種心理機能:維果茨基認為,必須區分兩種心理機能,一是靠生物進化獲得的低階心理機能,一種是文化歷史發展的結果—高階心理機能
(一)心理髮展的本質:心理髮展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在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在低階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階心理機能的轉化過程
(4)認知發展的三種重要觀點
a)內化:內化是指從社會環境中吸收所觀察到的知識,從而為個體所利用
b)最近發展區: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所以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c)支架式教學:教學支架就是在兒童解決超過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老師給予的支援和指導
(二)維果茨基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1)兒童通過外部的對話加以內化來學習
(2)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對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
(3)語言和思維密切而複雜地聯絡在一起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和維果斯基心理髮展理論的異同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
1、以皮亞傑、維果斯基等人為代表的認知與相互作用理論都強調的是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教育要發展兒童的天性,豐富兒童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和加強兒童與兒童之間、兒童與**之間的社會**往。儘管皮亞傑與維果斯基的理論有許多不同之處,但他們的觀點能夠相互補充,使我們認識到並促進兒童與兒童之間、**與兒童之間的社會**往與相互作用。
2、以皮亞傑、維果斯基等人為代表的教育理論都認為,兒童有表現自我的願望,有不同層次的需要,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影響著當今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教育以人為本,以人為目的,滿足兒童的安全、被關愛、探索、遊戲等不同層次的需要,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
不同點:
1、維果斯基與皮亞傑關於語言對兒童發展重要性的觀點不一致。皮亞傑相信幼小兒童的語言模式主要是自我中心的和未成熟的,這是因為兒童缺乏有意義的溝通的能力。無論是兒童的獨白語言還是表達能力,在皮亞傑的理論中都不被視為心理髮展的顯著指標。
相反,維果斯基相信語言發展來自兒童與他人之間的社會交換,即使是早期的獨白或呀呀學語(被認為是隱蔽的說話),也應該被視為兒童尋求理解以及與外部世界接觸聯絡的有意義的機能。
2、皮亞傑強調同伴之間相互作用對語言發展的重要性,維果斯基則更強調**的引導在促進兒童的溝通和理解中的重要性。他著名的概念 「最近發展區」,就是為確定年幼兒童的學習需要**幫助的程度。其基本的假定是,在這個區域內的任務如果過難,兒童不能獨自掌握,但在他開始進行之前,**給予相應的指導,他可以進行得更好。
3、皮亞傑認為,兒童的發展是以自己所現有的圖式,對外部環境客體進行主動地同化和順應的由內而外的過程,而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發展是由外部客體內化所帶來的低階心理機能向高階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一種由外向內的過程。
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 讓·皮亞傑所提出的,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
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慧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 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
維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他主要研究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著重**思維和語言、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關係問題。由於他在心理學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而被譽為"心理學中的莫扎特",他所創立的文化歷史理論不僅對前蘇聯,而且對西方心理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什麼性
就是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 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 中最近發展區的發展實質是什麼?最近發展區名詞解釋 現有水平與幫助後能夠達到的水平之間存在差異,差異的消除就是 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的 最近發展區 理論對教學...
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一 認知的起源 內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時又強調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斷產生量和質的變化。二 認知的結構 圖式 同化 順應與平衡。三 認知發展的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 0 2歲 處於這個階段的兒童僅僅是依靠感覺和動作去適應外界環境的。通過摸爬滾打的感覺和動作形式逐漸獲得了低階的行為圖...
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表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什麼規律
提出了最近發展區,表現了個體本身的發展規律。有利於身心發展,能夠促進人的精神狀態更好的生活。最近發展區就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在別人引導下能夠到達的能力之間的區域 在維果斯基看來個體心理髮展的動力是什麼?他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具體指的是什麼?在維果斯基看來個體心理髮展的動力是什麼?他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具體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