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什麼意義的區別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什麼區別,是一個長城嗎?

2021-03-04 07:08:44 字數 5144 閱讀 8258

1樓:浮生夢魘

秦長城修建時間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而且東到遼東,其到臨洮,比明長城短,而且偏北,長城上沒有烽火臺建築,而是將烽火臺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 明長城修建時間晚,在公元2023年-2023年,東部山西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河以西為黃土夯築,長城上建設有實心敵臺、空心敵臺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

明長城牆體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東老虎山,比秦長城長,而且偏南。 1、從所在位置看:明長城位於秦長城以南,或秦長城比較靠北,明長城比較靠南 2、從所具規模看:

明長城比秦長城規模更大,或秦長城東起遼東,西到臨洮,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3、從建造時間看:秦長城修建時間早,明長城修建時間晚。 4、從建造材料看:

秦長城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明長城牆體一般高4-6米,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河以西為黃土夯築 5、從構造複雜程度看: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而秦長城組合相對簡單,城牆上沒有修築烽火臺而是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 6、從儲存好壞看: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主要是明長城。

7 、從實際效用看:秦漢的障塞是開放的,明代的邊牆是封閉的採納哦

2樓:百度使用者

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秦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南下; 明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侵擾。 秦長城是在戰國時期各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 明長城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修建了全長6000多公里的長城,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什麼區別,是一個長城嗎?

3樓:凡人慾修真

秦長城是將燕、趙、秦的長城連線起來的。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長約萬餘里。所以叫萬里長城。

明長城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全長為六千多公里的長城,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但和秦長城並不是同一條,位置更南一些。

不同:1:建築材料——秦朝以土築為主,明長城東段用條石和青磚砌築、中段用土心磚(石)砌築

2:長度——明朝更長,西端從臨洮延伸到嘉峪關;東端從遼東延伸到鴨綠江。

3:目的——秦修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南下;明修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侵擾.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嘻嘻嘻我也不知道憑直覺

明長城和與秦長城有什麼異同點?

5樓:莫失莫忘

不同抄點:從所在位置看,襲明長城

位於秦長城以南,或秦長城比較靠北,明長城比較靠南;從所具規模看,明長城比秦長城規模更大,或秦長城東起遼東,西到臨洮,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等級:**小鴨

相比下 明長城修建的 已經達到了長城的真正使用目的了 而秦時的長城是剛開始的修建 所以從秦 開始歷代皇帝全在修建長城但是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正式把長城全部修理通1等級:皇冠小鴨

秦長城與明長城有什麼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從所在位置看,明長城位於秦長城以南,或秦長城比較靠北,明長城比較靠南;從所具規模看,明長城比秦長城規模更大,或秦長城東起遼東,西到臨洮,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明長城:

明長城為古長城大同段遺址。明代大同為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大同明長城主要建於嘉靖年間,由宣大總督翁萬達創修。大同鎮長城東起天鎮縣東北鎮口臺,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上村東山),全長335公里。據《三雲籌俎考·大同總鎮圖說》統計,大同鎮先後修大邊、二邊516.3裡;內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雲岡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邊墩776個;火路墩833個。

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線到山西偏關會合,被稱為內、外長城。外長城即居庸關西北經赤城、崇禮、張家口、萬全、懷安而進人大同市的天鎮、陽高、大同、左雲沿內蒙古、山西交界處,達於偏關、河曲;內長城從居庸關西南經河北易縣、淶源、阜平而進人大同市的靈丘、渾源,再經應縣、繁峙、神池而至老營。據現存長城實測,外長城分別由懷安縣桃溝村、西洋河鄉馬市口南北兩路進入天鎮縣境,在新平樂村與西路長城相交。

天鎮境內長城約105華里。存黃土夯築的墩臺61座。由天鎮水磨口向西3裡進人陽高縣十九墩村界,至鎮邊堡西出陽高進入大同市區境。

陽高境內長城計100餘里,現存夯土墩臺119座。從陽高鎮邊堡向西約8華里進人大同元墩村界,經鎮川口、巨集賜堡、鎮羌堡,經拒牆口、拒門口、助馬口至十三邊,轉南至磚樓溝入左雲縣界。另一條由巨集賜堡向西經新榮、破魯至吳施窯人左雲界,這道長城當地人稱「二道邊」。

南北兩道長城共210華里。長城由大同磚樓向南進人左雲縣保安堡地界,至二十邊向西北出左雲進人右玉縣界。長城在左雲境內長約86華里。

以上這段長城在大同市境內約長501華里。大同市、渾源、靈丘縣境內的明長城屬內長城。渾源境內計160華里,靈丘境內長約190華里。

明內、外長城在大同境內總長為800多華里。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邊牆五堡是指大同明長城上修建的堡城。

大同鎮邊牆五堡有內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說的「邊牆五堡」是指「內五堡」,即鎮邊、鎮川、巨集賜、鎮魯、鎮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鎮邊堡西經三墩、鎮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巨集賜堡這段內五堡長城,為黃土夯築,牆體十分堅固,儲存較好,城牆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內明長城較為突出地段,又與永固陵、萬年堂鄰近,是邊塞風情旅遊的最佳地段。

登方山,越 長城,攀堡臺,一條巨龍飛騰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嶺之間,配以內堡外墩,烽堆相望,邊塞風光盡收眼底,蔚為大觀。

秦長城:

秦,嬴姓,開國君主為秦襄公。公元前770年,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平王封為諸侯。戰國初期,秦國經濟落後,又經常發生內亂,國力不強,不斷遭受魏**隊的進攻。

為此,秦厲共公和秦簡公先後在黃河和洛水西岸修築長城,用以自守,史稱塹洛長城。《史記。秦本紀》說:

厲共公"十六年(前461),塹河旁,以兵二萬伐大荔,取其王城"。又說:簡公六年(前409),"塹洛。

城重泉"。塹,長城的別稱。按《史記》所載秦厲共公和秦簡公修建長城的時間推算,秦河西長城比魏河西長城早建近百年,洛河長城早於魏56年,其築長城的目的在於防魏。

塹洛長城是利用堤岸和岸邊山崖改修而成,比較簡單。據考證這段長城南起於陝西華陰縣東南華山腳下小張村,向東北行經華陰廟東北,過沙渠河直達渭河之濱,渭河以北沿洛河南岸向西入蒲城境,再沿洛河西岸向北延伸至白水縣黃龍山麓。

秦國的另一條長城,是秦昭王時期修建的西北邊地長城。秦國西北部與義渠為鄰。義渠是我國古代西戎族的一支,分佈於岐山、梁山、涇水、漆水之北(今甘肅慶陽及涇川一帶)。

春秋時代,勢力極強,自稱為王,與秦國時戰時和。秦惠文王三年(前335),義渠曾在洛地將秦軍打敗。為防備義渠的侵犯,秦惠文王於後元初年(前324)開始在北部邊境修築防禦工事。

但義渠的侵犯並未因此停止,前318年它趁六國聯軍伐秦之際,再次進攻秦國並取得勝利。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雖曾派兵討伐義渠,只奪取數城。到了秦昭王在位時期,才設計滅殘義渠,奪取其地,並築長城以拒之。

《史記。匈奴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秦昭王修築這條長城的具體時間,史籍無明確記載,但據《史記。

西羌列傳》所載,宣太后誘殺義渠王的時間是周赧王四十三年,這一年為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據此類推,秦昭王修長城應始於昭王三十五年或稍後一些時間。至於這條長城的具體位置,據《史記》所言當在隴西、北地、上郡等三郡的外圍。

具體起止地點和走向,據《水經注》、《元和郡縣誌》和《太平寰宇》等文獻記載和專家的考察,秦昭王長城西起今甘肅岷縣,沿洮河東岸北行至今臨洮縣,向東南至渭源境,然後轉向東北經通渭、靜寧等縣進入寧夏南境,過葫蘆河、六盤山、入固原縣境,再由固原縣境折為東北方向,入甘肅省環縣,經陝西省吳起、.靖邊、志丹、安塞等縣的橫山山脈向東北行至靖邊縣天賜灣與安塞縣鐮刀灣之間分為二支。一支沿大理河與淮寧河之間的分水嶺東行至綏德縣城西,傍無定河西岸轉向北行至榆林縣南魚河鎮。

另一支轉向北,經靖邊縣東、橫山、榆林至神木縣入內蒙古自治區南境,直達黃河西岸。

7樓:印象短**

大家都只知道明長城,但是你們知道還有秦長城和漢長城嗎?

8樓:花淚顏寂

相同點:都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同點:目的:秦長城修建的目的是抵禦匈奴的進攻。明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的侵擾。

材料:秦長城由土築的,明長城是由條石和青磚所砌起止點: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

9樓:青萍結綠

一個年紀大

一個年紀小

10樓:手機使用者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達7000千米的萬里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

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7000公里。

11樓:心香無痕

長度、位置、材料都不同

12樓:始曄歧悠素

秦長城修建時間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而且東到遼東,其到臨洮,比明長城短,而且偏北,長城上沒有烽火臺建築,而是將烽火臺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

明長城修建時間晚,在公元2023年-2023年,東部山西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河以西為黃土夯築,長城上建設有實心敵臺、空心敵臺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長城牆體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東老虎山,比秦長城長,而且偏南。

1、從所在位置看:明長城位於秦長城以南,或秦長城比較靠北,明長城比較靠南

2、從所具規模看:明長城比秦長城規模更大,或秦長城東起遼東,西到臨洮,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3、從建造時間看:秦長城修建時間早,明長城修建時間晚。

4、從建造材料看:秦長城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明長城牆體一般高4-6米,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河以西為黃土夯築

5、從構造複雜程度看: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而秦長城組合相對簡單,城牆上沒有修築烽火臺而是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

6、從儲存好壞看: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主要是明長城。

7、從實際效用看:秦漢的障塞是開放的,明代的邊牆是封閉的採納哦

明長城有什麼歷史故事,明長城的歷史

明長城的歷史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採經近兩年的調查與測量,於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佈明長城資料 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 河北 天津 北京 山西 內蒙 陝西 寧夏 甘肅 ...

秦長城和秦靈渠修築的原因各是什麼?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秦長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 今甘肅岷縣 東至遼東築 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靈渠 位於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於秦始皇33年 公元前214年 由鏵嘴 大小天平 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

「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這個故抄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襲,相傳bai秦朝時,秦始皇徵du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zhi長城,青年範dao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出發修建長城了,勞役繁重,不久後他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遠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時值深秋,孟姜女親手縫製了棉衣準備帶給丈夫,歷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