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長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 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靈渠:
位於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
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為秦始皇統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秦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 (《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當時作用,北防匈奴 靈渠「六王畢, 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
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歷3年艱辛,這條體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其後,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主持修築靈渠。 作用:
運河水路,運糧運兵,以戰百越,統一南方
3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抵禦外敵後者是秦始皇的野心使然,他想死後也是皇帝所以他要帶著他的大軍入眠
秦始皇為什麼要派人開鑿靈渠?靈渠開鑿有何作用?
4樓:汝子非魚焉
原因: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為了運輸的需要。
作用:1、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秦軍在百越戰場上兵鋒凌厲、勢如破竹。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閩中郡,使秦朝郡級建置達到四十個,形成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集權制的國家。
2、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5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秦始皇修建靈渠和長城的作用和意義
6樓:施雪嫣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看歷史的電視劇,秦始皇的形象**,惡毒,焚書坑儒,對他的印象非常不好。後來從歷史書上學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原,統一了貨幣,修建了兵馬俑、靈渠、修築長城。
秦始皇修長城,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抵禦匈奴的防禦設施,也就是遠征大漠後勤的基地。有句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那個年代,文化水平經濟條件都非常差的,在那種環境下秦始皇能夠想到修築長城,這一方面確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君王。,其實從這一個角度來看秦始皇確實是已經想到了,匈奴的侵略,而那個年代確實匈奴是非常**的。
保護自己的領土,修建一個防禦網。
靈渠的主要工程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水路。在進攻嶺南時,為了方便軍糧輜重運輸而開鑿的運河。靈渠一直是嶺南與中原水路交通的重要通道,兩千多年來歷代均進行修治、維護和擴大它的經濟效益。
靈渠對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絡,促使當地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控制河道的水位。船隻進入徒門,將閘門關上,使水位升高,船隻就能一級一級的上駛,由灕江進入湘江,或由湘江入灕江。
這樣,秦軍所需的軍糧和物資,就可以通過靈渠得到補給。
我們經常聽的要發財就要路通,道路通,財才會來,看來秦始皇早已經有這樣的意識。古人的思想確實讓我們驚歎!
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8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工程都有軍事意義的
長城:作為抵禦匈奴的防禦設施,也是遠征大漠的後勤基地。
靈渠:在進攻嶺南時,為了方便軍糧輜重運輸而開鑿的運河。
9樓:廖菀柳折盈
自然是長城,原因如下
長城的軍事作用,不僅僅在於抵抗外敵,軍事上長城雖然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長城的軍事作用僅僅是次要方面,中國之所以是大一統的中國,是由長城決定的。
古代中國,西靠青藏高原、東靠太平洋,南靠中南半島雨林,基本上是一個半封閉結構,而只有北方民族能入侵中國,所以中國才要求大一統,才有了長城來封閉這個缺口。
在中國,人民會有這樣的願望,希望有一個強大的集權**,可以調動國家的資源和軍事力量,將兵力投入到北部防線,抵禦外族的入侵。這樣,在長城後的人民就是安全的,這就是為什麼秦朝、漢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是大一統的原因。也正是有了萬里長城,才有了漢族、才有了中國,才有了大一統。
如果沒有了長城,中國就很可能成為歐洲那樣分散的若干國家。
秦長城和秦靈渠修築的原因各是什麼?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10樓:
長城,防禦北方匈奴南下入侵。靈渠,秦軍南征部隊運糧。
11樓:開朗的雪
長城是用來對抗匈奴或敵國的侵略,起保護國家的作用。靈渠的修築是因為當時的交通不發達,很多貨物從陸路運輸的話會很慢,開設水路會比陸路快和受地理條件的影響較小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秦國處於諸侯各國的西北,西面和北面與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接壤,這些遊牧民族經常會侵襲秦國,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侵襲,修築長城進行防禦。後來,秦王朝統一後,秦始皇把原來秦國、趙國、燕國防禦遊牧民族的城牆都連線起來,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進一步完成統一局面,在北擊匈奴的同時,又南征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據當時需要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作出了 使監祿鑿渠運糧 的決定。在傑出的水利家史祿的領導下,秦朝軍士和當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艱苦勞動,劈山削崖,築堤開渠,把湘水引入灕江,終於修成了這條運河。
這條運河成了開啟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靈渠是哪個朝代修築的,有什麼作用
13樓:平常心新號
靈渠líng qú
運河名。位廣西省興安縣西。秦始皇時(公元前219)由史祿負責開鑿而成。渠長六十公里,寬十五公尺,深數尺,為世界最早的等高運河,也是世界第一條人工運河。
秦朝修建的靈渠 五尺道 直道的目的是什麼?在當時起到了什麼作用?
14樓:匿名使用者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西元前214年(秦)。
橫亙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
15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秦始皇巡察天下為方便交通而修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維護國家統一的這一方略
16樓:匿名使用者
維護國家統一,防止外力侵略
秦長城和明長城建築上的區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秦長城和明長城建築上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秦長城修建時間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而且東到遼東,其到臨洮,比明長城短,而且偏北,長城上沒有烽火臺建築,而是將烽火臺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
2、明長城修建時間晚,在公元2023年-2023年,東部山西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河以西為黃土夯築,長城上建設有實心敵臺、空心敵臺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長城牆體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東老虎山,比秦長城長,而且偏南。
長城( 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里,總長超過2.1萬公里。
18樓:音痴火星兔
秦長城和明長城
中國人引以為傲、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萬里長城,在歷史上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各有一個名稱,分別是——秦長城和明長城。
秦長城由秦始皇為抵禦匈奴命蒙恬負責修建,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萬里。在長城附近,每隔0.5~1.
5公里,便有1處高大的石頭堆。從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它原來的四周牆壁,根據殘留部分推斷,牆壁邊長約5~7米,高約6~8米,這就是長城線上用作警訊的烽火臺。烽火臺多設在視野寬廣的山巔,與長城垂直距離一般不超過三公里。
離烽火臺不遠的高地上,往往還伴隨有房址。在重要的山口和關隘處,往往有小城障,城障是附屬於長城的軍事城堡
明長城由明成祖組織在秦長城的基礎上修建,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樣式與秦長城無太大區別。
老師作業,自己做的,加標點328字~
19樓:嘿嘿
秦長城大部分是夯土城牆,明長城是城磚砌築
秦長城與明長城有何不同
20樓:life離塵
相同點:都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同點有如下:
1.目的:秦長城修建的目的是抵禦匈奴的進攻。明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的侵擾。
2.材料:秦長城由土築的,明長城是由條石和青磚所砌3.起止點: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
21樓:樑梓軒加油
秦長城是將燕、趙、秦的長城連線起來的。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長約萬餘里。所以叫萬里長城。
明長城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全長為六千多公里的長城,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但和秦長城並不是同一條,位置更南一些。
不同:1:建築材料——秦朝以土築為主,明長城東段用條石和青磚砌築、中段用土心磚(石)砌築
2:長度——明朝更長,西端從臨洮延伸到嘉峪關;東端從遼東延伸到鴨綠江。
3:目的——秦修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南下;明修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侵擾.
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什麼意義的區別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什麼區別,是一個長城嗎?
秦長城修建時間早,在公元前221年 前208年,多為碎石夯築,牆體較矮,多為3米以下,而且東到遼東,其到臨洮,比明長城短,而且偏北,長城上沒有烽火臺建築,而是將烽火臺修建在距離長城100米遠的地方。秦長城現存已經不多。明長城修建時間晚,在公元1368年 1580年,東部山西黃河以東為磚石鋪砌,西部黃...
秦時明月中公孫玲瓏對張良說的全部臺詞是什麼 只要對張良的,原
公孫玲瓏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6538 嗯 怎麼樣,是不是被人家說中了!哎呀!你們這些人啊!楚南公咳嗽不止 伏念 公孫先生,的確是,額,非同凡響。張良嗤笑 公孫玲瓏 張良先生也真是,也沒有這樣直勾勾地看著人家的嘛!多不好意思!嗯哼 張良 失禮...
秦時明月這個動畫片講了怎樣的故事?是代表什麼意思
非常有意思 而且是國產 主要是秦朝時期 以講述荊珂之子 高漸離 以及墨家等諸子百家等等的相互交錯的故事 非常有內容 強烈推薦 有七部 只出了第三部 理論說每年一部 只是有點拖拉 估計到時候都結婚了 哈哈 主要講的是從秦建立到滅亡時期的故事,主要寫主角天明逐漸成長,中間夾雜了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一些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