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在中國潛意識裡信奉佛教的最多!比我我們所說的一切隨緣等話都是佛教裡的,道教現在沒落了!
2樓:唯梅子
中國法律規定:任何宗教,一律平等。
但需要說明的是:法律所說的「宗教」,必須是經過了合法的註冊手續。
那些沒有註冊的教會,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宗教」,僅僅算是「迷信」,不受法律保護。
沒有手續的非法教會,**教特別嚴重。
佛教與道教,沒發現有這種現象。
反對迷信,人人有責。
佛教與道教,都是合法註冊的宗教。
所以,佛道平等。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是主人
佛教是客人
雖然佛教反客為主
但依舊是客人
這就是道佛兩教在中國的地位
4樓:大阿彌佗佛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在世間有人為的因素。皇帝喜歡哪個,哪個地位就高。歷史上發生過這種事。
5樓:百度使用者
網上有佛教徒對季羨林攻擊,見人就咬,《季羨林文集》,第七卷根本沒有如上所說:還有。《後漢書》學界認為是偽書。
佛教約自漢代傳人中國後,他帶來了印度獨有的迷信怪譚。兩千年來,這個害人不淺的輪迴謬論把中國人的思想弄得「天翻地覆,一塌糊塗」。明明看到的是一條惡犬,而佛教徒竟會把它或視為神明,或信是前生自己父母所變,而對狗大加恭敬呢!
季羨林(1911.8.6~2009.
7.11),男,山東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
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2023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20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20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2023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
2023年研究所分設,改任北京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葉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6樓:青衫一道人
一箇中國自古的國教
一個在印度快絕種了跑到中國來卻反客為主的印度宗教
7樓:百度使用者
亂世至,道者出。盛世平,佛家盛。
8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和佛教是互融的,我在一個很有名的道觀裡看到關公殿,觀音廟,老母奶奶廟等,這些都是寺廟供奉的。而且道觀裡的書籍流通處的書有一本是佛教十小咒。
太上老君也不會排斥如來佛祖啊,所以我們後人也不要把他們分開來說。萬道歸一,只要是正確的,不論道教佛教。都是自然之理。
佛教應該更加全面,系統。
9樓:程灣鄉椿檀樹
要看統治者信仰什麼宗教。唐朝皇帝信佛教,佛教地位高,南北朝皇帝信仰佛教,佛教地位高。元朝成吉思汗信仰道教,道教地位高,明朝嘉靖帝信仰道教,道教地位高。
現在自由發展,誰愛信什麼信什麼,只要別信邪教。
10樓:阿紅
雖然歷史曾有過此消彼長,但總體來說,因為佛教義理嚴密,邏輯性最強,佛祖親口宣說的經典數量多達三藏十二部,浩若煙海。晉代王弼看完老子道德經後說:盡善矣,未盡美矣。
就是說道德經雖然境界很高,但畢竟文字太少,大道之理,闡述得不能圓滿究竟徹底,只有聖人能真正看懂悟透。而佛經就連中等根性的人也可循序漸進,漸悟入道。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文人,或由儒入佛,或由道入佛者,不可勝數。明代王陽明就是學佛後藉助佛理參透孔孟學說,才發現聖人之境界大致相同,把中國儒學發展到最高峰,也把孔孟心性之學推到極致,為中國文化儲存了真骨血。
所以,道不勝佛,自然之理也。
中國的道教與佛教社會地位若何
11樓:卡求索
2023年7月26日,《中國宗教的現狀與未來——第七屆宗教社會科學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們公佈了他們的最新調查資料(該研究成果基於中國零點研究諮詢公司在2023年所作的「中國人精神生活調查」)。佛教信仰者人數在人口比例中最大,大約佔18%,也就是說認同信仰佛教的人大約有1.85億。
這個資料比較接近實際,當中國只有6億人口時,中國領導人曾經估算佛教信仰者大約1個億,如今人口達到13億多,信佛的人恢復到2億左右是比較正常的。由於佛教信仰的確認方式不同於西方的「受洗」制度,信眾雖多,但是舉行「三皈依」儀式的較少,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應該不超過2000萬人。其餘80%沒有正式皈依。
信眾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是精英階層,主要由佛教界、學術界、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的知識分子構成,人數不會超過數十萬,但是他們的信仰基於理性,且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推崇「以佛治心」,推崇佛教為現實社會服務,後發潛力十分強大;第二是實力階層,主要由企業界的大大小小老總構成,人數有數百萬之多,他們的信仰從感性向理性過渡,對佛教的發展在硬體建設方面慷慨解囊、不遺餘力,但是也帶來社會指責佛教受到金錢腐蝕詬病的負面困擾;第三是草根階層,主要是城市平民和農村農民,人數超億萬,信仰基本是感性的,帶有濃厚的積德向善、祈福避害傾向,人員構成日見年輕化,是佛教信仰的廣泛的社會基礎。因此,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以及民間信仰中,佛教無疑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最為普及深遠的,而其面向現代的社會轉型所承載的時代使命也最艱鉅。
如果要理解中國佛教,必須清醒地看到其人數之眾、歷史之久、理論之高、根基之深、階層之多、使命之艱。
12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好像有比較多的朝代將它定為國教,但是隻在表象,漢朝除了竇太后唐朝除了唐武宗沒有什麼皇帝將道教真正作為國教和治國的中心。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在古代卻出奇的沒有被排斥,受到很多皇帝的青睞,但是作為外來宗教難免還是作了些必要的改變,比如服裝的改變。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平等的宗教,當然人數上道教會比佛教少一些。。
13樓:大雄門徒
自隋唐開始,佛教還是發展很大的,宋朝時候道教曇花一現卻最終被理學打敗!元朝國教是佛,明朝朱元璋做和尚,清朝順治出家五臺山!
新中國!道教全真獨樹一幟!因為彼岸還有個張家分支!
佛教的社會地位就是比道教要好很多很多!這是因為佛教的組織體系完善,信眾緊緊圍繞在列位高僧大德周遭,高僧大德引領著佛教走上新的臺階
14樓:無情_非眾
社會地位當然是相等的,沒有什麼階級之分
但是發展的話,佛教的發展比道教好。
15樓:承受毅力
一般都是道教受統治階級的重視,因為道教追求長生不老,佛教說輪迴,當然不會被採納了,但對老百姓比較實用!
16樓:煩惱即菩提
佛教比較廣泛與普及,但兩者的思想,都影響國人很大。
17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與佛教,宗教信仰自由,不分什麼階級好壞
18樓:伏琴太一
自知者通道 知生者通道
無知者信佛 怕死者信佛
19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朝代都不同,有時淪為統治階層的工具,有時是統治階層的障礙.
20樓:匿名使用者
若只講社會地位,當然是佛教比較高。
21樓:青衫一道人
一個是本土的,一個是舶來的······
簡述儒家思想,道家(道教),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少於3000
22樓:日昌晶月朋
談三者【僅僅在——(文化)——中】的作用?
道是中國文化之根基,是中國文化區別於其它文化的本質所在。上善若水,為而不爭。
儒是讓中國人掌握中國文化的老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在。但是老師要明白為而不有。
佛是從外國請來的一個新鮮產物,中國文化的調味品。要為而不恃,佛家確實做到了。
23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常「儒以治世、道以治身、佛以治心」來概括,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儒佛道三教的不同特點及其實際影響。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
儒家思想:
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漢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的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華人的主流思想基礎。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奉儒學為官學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帝國被**取代以後,儒家思想受到了外來新文化最大限度的衝擊,不過在歷經多種衝擊、浩劫乃至官方政權試圖徹底剷除儒家思想之後,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國社會一般民眾的核心價值觀,並在世界上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和民族傳統的標記。
道教為本土宗教,與我國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有著血肉相連的密切關係,是我國古代整個思想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道教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既吸收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廣泛滲入中國文化的各種領域之中,對我國的歷史政治、道德倫理、學術思想、古代科學技術、醫藥養生、文學藝術、民間信仰等都曾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全面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必然要研究道教文化,才可以從中汲取對我們有益的文化養料。 由於道教在形成的過程當中,雜取民間信仰與古代學術等,故造就了道教文化在內容上的龐雜多端,如此亦保留及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許 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在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大系統中,道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像一些學人認為的那樣,文化思想也有剛柔之分、顯隱之別,那麼,相比之下,道家則偏重於柔順、無為、退守、潛隱的精神。它以各種形式滲透到儒學、佛學之中,滲透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無形中影響著中國人的人生態度,這正體現了道家思想的潛隱特點。
佛學促進了中國哲學的發展,如果沒有佛學的滋潤就不可能有宋明理學的出現。同樣,如果沒有佛教的藝術,中國的藝術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隨著佛教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認識到,不瞭解中國佛教,就不能很好地瞭解漢代以後中國哲學的發展,其實,不瞭解中國佛教,也無法全面地瞭解整個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無法真正把握中國文化的特點與精神。
特別是入宋以後,中國佛教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
佛教的萬法虛幻和解脫理想又可以幫助人以出世的心態來超然處世,使人不至於過分沉溺於世俗的物慾而不能自拔,不至於為此生此世的不如意而過分地煩惱。儒佛道三教曾以不同的人生哲學在歷史上對中國人的心理調控和人生價值的追求發生過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而在物質財富和人的物慾同步迅速增長的當今之世,佛教在淨化人的心靈等方面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在上千年的遞嬗演變中,最終形成的是以儒家為主、佛道為輔這樣一種「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
城市文脈包含了什麼和什麼兩者之間的整合與協調
城市文脈包含了抄顯性形態和隱 性形態兩者bai之間的整合與du協調 城市zhi文脈包含顯性形態和隱性形態,顯dao性形態包括人 地 物三者。隱性形態是指對城市的形勢和發展有著潛在的 深刻的影響因素。包括城市的政治 經濟 歷史事件 文化背景 社會習俗及心理行為等。單純的空間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脈相耦合,...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各自的優缺點,兩者之間的關係及教學意義
接受學習是被動的,但是所學的知識是正確的 發現學習是主動的,可是有可能血都不對的知識,走很多彎路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優缺點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關係及其教學意義有哪些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區別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側重點不同 接受學習強調現成知識的掌握 發現學習則強調 過程。第二,是呈現學習材料...
怎麼才能夠處理好理智與情感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關係呢
遇到事情一定提醒自己要冷靜和理智,等心情稍平靜下來後,在深入的思考怎樣處理更好些,或者驚醒換位思考,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做到理智的處理,理智的抉擇,把傷害降到最低點,起碼的不傷害自己的同時,也最少的傷害對方,沒有跨不過去的橋,坦然些 寬容些,大家都快樂幸福。遇到事情之前,先考慮一下事情的後果,比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