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劉備在筵席上逃脫後,不覺來到司馬徽的草堂,司馬徽向劉備介紹了伏龍、鳳雛。劉備回到新野,一個自稱單福的人前來投奔,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敗了曹仁部隊。
2樓:乘風歸雁
玄德因思水鏡之言,寢不成寐。約至更深,忽聽一人叩門而入。寫得隱隱躍躍,閃閃忽忽。
水鏡曰:「元直何來?」將從市上相見,先在廬中聽得,此伏筆之妙。
玄德起床密聽之,聞其人答曰:「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
此郭公之所以亡。故遺書別之,而來至此。」水鏡曰:
「公懷王佐之才,宜擇人而事,奈何輕身往見景升乎?且英雄豪傑,只在眼前,公自不識耳。」隱隱道著起床密聽之人。
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玄德聞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龍、鳳雛,妙在並不是伏龍、鳳雛。
即欲出見,又恐造次。妙在不即相見。候至天曉,玄德求見水鏡,問曰:
「昨夜來者是誰?」水鏡曰:「此吾友也。
」玄德求與相見。水鏡曰:「此人慾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
」妙在不說出將投玄德。玄德請問其姓名。水鏡笑曰:
「好!好!」妙在不說出姓名。
玄德再問:「伏龍、鳳雛,果系何人?」水鏡亦只笑曰:
「好!好!」昨夜不語,待至明日;及至明日,只是不說。
妙妙。玄德拜請水鏡出山相助,同扶漢室。水鏡曰:
「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自己不出,只是薦人;及至薦人,又待其自訪。
妙妙。正談論間,忽聞莊外人喊馬嘶,小童來報:「有一將軍,自變數百人到莊來也。」讀者至此,疑是蔡瑁追兵至矣。
玄德大驚,急出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下馬入見曰:
「某夜來回縣,尋不見主公,連夜跟問到此。極寫趙雲之忠。主公可作速回縣。
只恐有人來縣中廝殺。」此時只恐蔡瑁兵來,後文卻是曹仁兵來。玄德辭了水鏡,與趙雲上馬,投新野來。
行不數裡,一彪人馬來到,視之,乃雲長、翼德也。前寫趙雲,此寫關、張。相見大喜。
玄德訴說躍馬檀溪之事,共相嗟訝。到縣中,與孫乾等商議。幹曰:
「可先致書於景升,訴告此事。」玄德從其言,即令孫幹齎書至荊州。劉表喚入問曰:
「吾請玄德襄陽赴會,緣何逃席而去?」孫幹呈上書札,具言蔡瑁設謀相害,賴躍馬檀溪得脫。表大怒,急喚蔡瑁責罵曰:
「汝焉敢害吾弟!」命推出斬之。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猶未息。
孫幹告曰:「若殺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於此矣。」語中有刺,少在隱而不露。
表乃責而釋之,所謂惡惡而不能去。使長子劉琦同孫幹至玄德處請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設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墮淚。劉表席間墮淚,是愛心難割;劉琦席間墮淚,是憂心未安。
玄德問其故。琦曰:「繼母蔡氏,常懷謀害之心,侄無計免禍,幸叔父指教。
」先為後文求計諸葛作一引。玄德勸以「小心盡孝,自然無禍」。是叔父語。
次日,琦泣別。玄德乘馬送琦出郭,因指馬謂琦曰:「若非此馬,吾已為泉下之人矣。
」點逗檀溪事,有情景。琦曰:「此非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
」說罷相別,劉琦泣涕而去。玄德回馬入城,忽見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皁絛注:糹字旁絛。
烏履,長歌而來。一人泣而去,一人歌而來,接應成趣。歌曰: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玄德聞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鏡所言伏龍、鳳雛乎?」玄德自聞伏龍、鳳雛之後,不知伏龍、鳳雛為誰,刻刻以此關心,處處以此猜測。
妙,妙。遂下馬相見,邀入縣衙。問其姓名,答曰:
「某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妙在不說出真姓名。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耳。
」孰知市上行歌之人,即莊上叩門之人乎?玄德大喜,待為上賓。單福曰:
「適使君所乘之馬,再乞一觀。」玄德方喜得人,單福卻先卻看馬。奇妙。
玄德命去鞍牽於堂下。單福曰:「此非的盧馬乎?
雖是千里馬,卻只妨主,不可乘也。」又與蒯越相馬、伊藉諫馬相應。玄德曰:
「已應之矣。」遂具言躍檀溪之事。妨主當應在張武之死,不應在檀溪之奔。
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終必妨一主。
某有一法可禳。」蒯越相馬,伊藉諫馬,單福禳馬,真乃妙妙。玄德曰:
「願聞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將此馬賜之;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
」借禳馬作波瀾,逆折而入,妙甚。○前回既詳敘馬,此處不好便住,亦即藉此一段作收科。玄德聞言變色曰:
「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備不敢聞教!」本欲相合,忽若相離,曲折之甚。福笑謝曰:
「向聞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試耳。」本欲相投,忽先相試,曲折之甚。玄德亦改容起謝曰:
「備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幾欲相離,然後相合,曲折之極。福曰:
「吾自潁上來此,聞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可見使君之仁德及人也。」水鏡述襄陽之謠,單福述新野之歌,前後正相對。玄德乃拜單福為軍師,調練本部人馬。
卻說曹操自冀州回許都,常有取荊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並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三萬屯樊城,虎視襄陽,就探看虛實。此處補敘曹操一邊,最是省筆。時呂曠、呂翔稟曹仁曰:
「今劉備屯兵新野,招軍買馬,積草儲糧,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圖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後,未有寸功,願請精兵五千,取劉備之頭,以獻丞相。」沒用人偏會說大話。
曹仁大喜,與二呂兵五千,前往新野廝殺。不想子龍所云廝殺,卻應在此。探馬飛報玄德。
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便是勝算。
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面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左軍右軍中軍,卻分作中路後路前路,大有變化。
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單福、趙雲等,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行不數裡,只見山後塵頭大起,呂曠、呂翔引軍來到。兩邊各射住陣角。
玄德出馬於旗門下,大呼曰:「來者何人,敢犯吾境?」呂曠出馬曰:
「吾乃大將呂曠也。奉丞相命,特來擒汝!」玄德大怒,使趙雲出馬。
二將交戰,不數合,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如此不耐殺之人,何苦無事討事做。玄德麾軍掩殺,呂翔抵敵不住,引軍便走。
正行間,路傍一軍突出,為首大將,乃關雲長也。衝殺一陣,呂翔折兵大半,奪路走脫。行不到十里,又一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挺矛大叫:
「張翼德在此!」敘法與前變。直取呂翔。
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刺中,翻身落馬而死。不耐殺。餘眾四散奔走。
玄德合軍追趕,大半多被擒獲。此番得勝,是單福第一功。玄德班師回縣,重待單福,稿賞三軍。
卻說敗軍回見曹仁,報說二呂被殺,軍士多被活捉。曹仁大驚,與李典商議。典曰:
「二將欺敵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動,申報丞相,起大兵來征剿,乃為上策。」早為後文伏線。仁曰:
「不然。今二將陣亡,又折許多軍馬,此仇不可不急報。量新野彈丸之地,何勞丞相大軍?
」曹仁輕視其地。典曰:「劉備人傑也,不可輕視。
」李典重視其人。仁曰:「公何怯也!
」典曰:「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某非怯戰,但恐不能必勝耳。」仁怒曰:「公懷二心耶?
吾必欲生擒劉備!」典曰:「將軍若去,某守樊城。
」為後失樊城反照。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懷二心矣!
」典不得已,只得與曹仁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正是:
偏裨既有輿尸辱,主將重興雪恥兵。
未知勝負何如,且聽下文分解。
3樓:草酸鈣和鐵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卻說蔡瑁方欲回城,趙雲引軍趕出城來。原來趙雲正飲酒間,忽見人馬動,急入內觀之,席上不見了玄德。雲大驚,出投館舍,聽得人說:
「蔡瑁引軍望西趕去了。」雲火急綽槍上馬,引著原帶來三百軍,奔出西門,正迎著蔡瑁,急問曰:「吾主何在?
」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趙雲是謹細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馬前行。
遙望大溪,別無去路,乃復回馬,喝問蔡瑁曰:「汝請吾主赴宴,何故引著軍馬追來?」瑁曰:
「九郡四十二州縣官僚俱在此,吾為上將,豈可不防護?」雲曰:「汝逼吾主何去了?
」瑁曰:「聞使君匹馬出西門,到此卻又不見。」雲驚疑不定,直來溪邊看時,只見隔岸一帶水跡。
雲暗忖曰:「難道連馬跳過了溪去?」令三百軍四散觀望,並不見蹤跡。
雲再回馬時,蔡瑁已入城去了。雲乃拿守門軍士追問,皆說:「劉使君飛馬出西門而去。
」雲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軍歸新野。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設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墮淚。玄德問其故。
琦曰:「繼母蔡氏,常懷謀害之心;侄無計免禍,幸叔父指教。」玄德勸以小心盡孝,自然無禍。
次日,琦泣別。玄德乘馬送琦出郭,因指馬謂琦曰:「若非此馬,吾已為泉下之人矣。
」琦曰:「此非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說罷。
相別。劉琦涕泣而去
探馬飛報玄德。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
「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
」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單福、趙雲等,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
行不數裡,只見山後塵頭大起,呂曠、呂翔引軍來到。兩邊各射住陣角。玄德出馬於旗門下,大呼曰:
「來者何人,敢犯吾境?」呂曠出馬曰:「吾乃大將呂曠也。
奉丞相命,特來擒汝!」玄德大怒,使趙雲出馬。二將交戰,不數合,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
玄德麾軍掩殺,呂翔抵敵不住,引軍便走。正行間,路傍一軍突出,為首大將,乃關雲長也;衝殺一陣,呂翔折兵大半,奪路走脫。行不到十里,又一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挺矛大叫:
「張翼德在此!」直取呂翔。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刺中,翻身落馬而死。
餘眾四散奔走。玄德合軍追趕,大半多被擒獲。玄德班師回縣,重待單富,稿賞三軍。
卻說敗軍回見曹仁,報說:「二呂被殺,軍士多被活捉。」曹仁大驚,與李典商議。
典曰:「二將欺敵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動,申報丞相,起大兵來征剿,乃為上策。」仁曰:
「不然。今二將陣亡,死折許多軍馬,此仇不可不急報。量新野彈丸之地,何勞丞相大軍?
」典曰:「劉備人傑也,不可輕視。」仁曰:
「公何怯也!」典曰:「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某非怯戰,但恐不能必勝耳。」仁怒曰:「公懷二心耶?
吾必欲生擒劉備!」典曰:「將軍若去,某守樊城。
」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懷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與曹仁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
三國演義44回簡介,三國演義43回和44回的主要內容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諸葛亮說曹操攻打江東只為二喬 大喬是孫權的哥哥孫策的妻子,小喬是周瑜的妻子 獻二喬可退曹操兵,周瑜當然不會獻出二喬,所以周瑜決計抗曹。孫權聽從周瑜,也決計抗曹。周瑜問諸葛亮怎樣破曹,諸葛亮對周瑜說孫權懼怕曹操兵多,沒有下定決心抗曹,周瑜當夜見孫權,孫權果然懼...
三國演義73回內容,三國演義第73 75回主要內容每回50 80字
三國演義第73 75回主要內容每回50 80字 1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曹操兵敗,又中魏延一箭,三軍銳氣墮盡,退回京兆。劉備取漢中,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於是眾將皆有推尊玄德為帝之心。劉備再三推委不過,只得退而求其次,自封漢中王。立子劉禪為王世子,亮為軍事,封五虎上將...
三國演義第5回梗概(以上),三國演義第5回梗概(400字以上)
三國演義 中的一個情節。注 不是史實,因為據史書記載,參與討伐董卓的沒有公孫瓚,也沒有 三英 因此 中 溫酒斬華雄 以及 三英戰呂布 都是杜撰的。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三英 指劉備 字玄德 關羽 字雲長 張飛 字益德 卻說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 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