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祀
廈門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層巒疊翠的鷺島名山五老峰南麓,依山面海,風景秀麗。寺院始建於唐末五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初稱「泗洲院」。
北宋高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廢。明初復建,更名為「普照寺」。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2023年),靖海侯施琅將軍收復臺灣後駐鎮廈門,捐資修建寺院,並增建大悲閣供奉觀世音菩薩。因寺院位於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之南,相隨類比,故此更名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在整個佈局中,均能以中軸線上的主殿為中心,高低俯仰相從,參差錯落有致。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簷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
其中最為獨特的建築大悲殿,為斗拱結構的無樑殿,俗稱蜘蛛結網。
千年古剎,為後人留下許多文物古蹟: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鐫下古今許多名人的詩書佳作;西山門內,八方乾隆御製的記功碑,更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寺中珍藏:
有來自緬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有與清初施琅建寺同時新鑄的大鐘;有造於宋元時期的七佛寶塔;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書寫的《妙法蓮花經》和珍版的《大藏經》多部。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廈門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閩南一帶的傳播基地。南普陀寺原屬臨濟喝雲派的子孫寺院。1924 年,改為十方選賢的叢林制。
並於第二年,在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從此,海內高僧相繼往來住錫傳經,十方佛子競相入院參道修學,一時佛門稱盛,名聞中外。
2023年,廈門南普陀寺被***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南普陀寺現任方丈則悟大和尚,1974 年出生,浙江省瑞安人,畢業於閩南佛學院。
在南普陀寺大雄寶殿的石柱上有一副對聯,對聯是這樣寫的:"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這清楚地說明,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至今巳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最初由唐代首先到廈門島上開發的金榜山下的陳氏族人,在五老峰山腰間施田五十二畝作為建寺院的院址而興建起來的。
寺院座落在鬱鬱蔥蔥的五老峰間,面對著浩瀚的大海和鬱鬱蔥蔥的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也。五代的時候,南普陀寺稱為泗洲院。宋代初年叫無盡巖。
到了治平年間,也就是公元2023年,改為普照寺、普照院。大約在2023年的元朝年間被廢。2023年明洪武年間,由僧人覺光重新興建,不幸明末時又被戰火毀壞。
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23年,靖海侯施琅統一臺灣以後,回到廈門重建此寺院。此寺院奉祀著觀音,又在觀音的原祀地-浙江的普陀山之南,所以稱為南普陀寺。這就是南普陀寺的由來、演變和興毀的歷史。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廈門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閩南一帶的傳播基地。南普陀的幾任住持,在中國佛學界都享有盛譽。2023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的太虛法師,曾到南洋、歐美各國講學、傳道,影響很大。
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團結教派,也很有成效,為佛教作出了極大貢獻,這也使南普陀寺的聲名在海內外廣為傳揚。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個建築,佈局勻稱,結構嚴謹,富有民族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站在遠處眺望,從無盡巖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軸線上,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金閣四落建築層層託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左右廂房、廡廊、鐘鼓樓對稱排列,迴護著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顯示出南普陀寺的雄偉壯觀的氣勢,有一種佛法無邊的威嚴。
在南普陀寺院的門前,屹立著七座漢白玉的如來佛塔和兩座11層高的萬壽塔,塔前是放生池,盛夏季節,荷花盛開,藍天、白塔、綠葉、花海,展現出這裡是分外清淨高潔的佛門淨地。塔間的放生池,是專門為施主放生而設立的。放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種風俗習慣,後來與佛教的"慈悲"、"不殺生"等教義相融合,進而衍變成一種比較普遍的佛事活動。
從佛教教義上看,佛教不該無辜殺生,應愛護眾生,眾生應當和睦相處,人類應該永久和平共處。提倡放生,反對殺生,也正是示意整個世界應成為一個沒有戰爭、沒有苦難的和平樂園。
進入南普陀寺的大門,看到的第一座殿閣就是天王殿。2023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天王殿"四個金色大字的匾額懸掛在正中。在"天王殿"裡彌勒佛正中盤坐,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鼓腹,笑態可掬。
彌勒佛的背後是威嚴的**神韋馱。"天王殿"的兩側是四大天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在"天王殿"的殿後,對稱排列著鐘樓和鼓樓。這是2023年轉逢和尚任南普陀方丈時募建的。
奇妙的是南普陀寺寺後的五老峰有東西兩座山峰,有鐘鼓兩山,鐘山上有一石頭,懸在峰頂,狀如古鐘,旁邊有一石頭,似鍾錘橫架;在鼓山上,旁邊有兩塊大石頭如鼓槌並懸,作擊鼓之狀。鐘鼓山和鐘鼓樓,兩兩相對,奇趣天成,成為南普陀寺的天然標誌,是我國勞動人民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應成趣、和諧統一的傑作。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閣是大雄寶殿,這是南普陀寺的主體中心,是2023年由當時的南普陀住持轉逢和尚重建。大雄寶殿前的石庭平展舒廣,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聳,顯出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大雄寶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鍾磐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
主殿正中祀奉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尊佛:佛祖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殿後則供奉著"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雄寶殿的牆上,有"清影搖風"、"楚江秋吟"等傳統山水花鳥畫,以及"禪河沐浴"、"久年苦行"等佛教故事。整個大雄寶殿,綠瓦石柱,,雕樑畫棟,飛簷尾脊,輕巧靈動,古色古香,充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尾脊上的剪瓷鑲嵌著九鯉化龍、鳳凰展翅、麒麟顯瑞等圖案,以及精巧純熟的石雕工藝,優良的閩南石材,又使大雄寶殿充滿了濃郁的閩南文化特色。
南普陀寺的第三座殿閣就是大悲殿,這座高20米的殿閣原建於明代,是木質結構,2023年因香火過盛而被燒燬。2023年太虛法師住持南普陀時重新修建。
2023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翻修,主體改用鋼筋水泥建造,又保持木構斗拱作為裝飾。這座八角亭式的建築,金碧輝煌,與兩棵枝葉扶疏的菩提樹相伴為伍,體現了民族建築的獨特傳統風格,也表現出人們希冀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心願。三重飛簷,如龍騰空;彩繪裝飾,圖案優美。
殿頂的剪瓷、嵌瓷、彩塑,有的象徵吉祥如意的仙女駕鶴,麟鳳朝陽;有的象蛟龍吐珠,昂首欲飛。附屬的斗拱雕畫人物、蓮花、走獸、飛鳥等等,都以硃紅為底,以綠、黃和金箔點綴,豔而不俗。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層層疊架而成,不需用一枚鐵釘,造型巧妙,結構嚴謹,更是獨具特色。
殿內祀奉四尊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神態文靜自若、和善可親。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每支手臂掌中各雕一小眼,手上各執神物,神器各不相同,姿態也各不一樣,表現觀音有不同的渡眾悲願。
南普陀寺的最後一座殿閣,就是兩層的藏經閣。這座藏經閣建於2023年,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築。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簷雙層閣樓。
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台,三面臺廊護圍,依欄遠眺,巍峨的前三殿盡收眼底。仰首後顧,層峰疊翠,意境深邃。
在下層的法堂,有明代虞亭的行書,以四副對聯來描繪四季的景色。春景:春風暖著千門柳,曉色睛開萬井煙。
夏景:柏徑繞山松山暗,柴門臨水稻花香。秋景:
雲間樹色千花滿,竹裡泉聲百道飛。冬景:醉歸花徑雲生履,樵罷松花雪滿蓑。
這些對聯詩句都是書法藝術不可多得的珍寶。
在藏金閣的二樓,首先就會看到一尊玉雕臥佛,是用緬甸白玉雕塑的釋迦牟尼的涅磐像,長四尺五寸,神態自若,姿態柔美,實為稀世珍寶。藏金閣內文物眾多,珍藏著中外佛典經書數萬卷,其中較為珍貴的有《磧砂藏經》、《明大藏經》,著名高僧弘一法師手稿《佛說阿彌陀經》,明崇禎年間信徒和沙彌尼刺血寫成的《血書妙法蓮花真經》,日本2023年贈送的《日本大藏經》等等。除此之外,這裡還珍藏著許多年代久遠的珍貴文物,如宋朝的銅鐘、香爐、銅塔,明代藝術家何朝宗所制的白瓷觀音塑像,眉清目秀,秀麗端莊。
可以說南普陀寺藏經閣內的無價之寶是不勝列舉。
大凡到南普陀寺參觀遊覽的人,都會要到寺院後山看一看那個鑲嵌在一面大石頭上的大大的"佛"字,這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字了,它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間,也就是公元2023年,由振慧所書。偌大的"佛"字,行筆豐滿圓潤,粗獷豪放,剛勁有力。在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的五老峰前,都留下許多歷代的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南普陀寺史刻石和憨山大師的警世歌,都頗有價值。
碑記有明崇禎十三年林宗載立的《田祖入寺記》,現在嵌在大雄寶殿左邊的廊壁上,值得一讀。林宗載在寺記中還告誡後人不要砍伐樹木,亂採岩石,破壞山林,要保護名勝古蹟。這塊碑記是一篇重要的地方文獻,也是研究明末社會的難得的史料。
與南普陀寺相鄰的是閩南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是是我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幾乎與南普陀寺齊名,因而很有必要作一介紹。2023年創辦的閩南佛學院,由當時的南普陀寺住持、中國佛教領袖太虛大師擔任第一任院長。太虛大師把閩南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教育的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
到2023年抗日戰爭爆發,閩南佛學院才停辦。在這12年中,閩南佛學院畢業了200多人,不少人成為出色的佛教俊才,現在尚健在的當年的學僧,大都成為名山長老或佛學大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2023年閩南佛學院正式復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重寫了佛學院院額,由南普陀寺住持妙湛**師擔任院長。
在妙湛院長主持下,閩南佛學院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巳經成為全國僧侶教育的重點學院。閩南佛學院設有男女兩部,院內現有男女學僧近300人。在巳畢業的幾屆本科畢業生中,大多在全國各地的寺院擔任主持或執事,有的還到海外的寺院去弘法任職,大大擴大了閩南佛學院的影響。
南普陀寺的素齋獨具特色,素齋因南普陀寺而聞名,素齋又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眾和遊客,素齋變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寶。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廚師烹調製作嚴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藝,革除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以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幟,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
南普陀的素菜中有"彩花迎賓"、"南海金蓮"、"絲雨菰雲"、"香泥藏珍"、"五老如意"、"雪映銀浪"、"梵宮玉笏"、"白璧青雲"、"白果香滷"等等,紅黃藍綠,五彩繽紛。其中以"半月沉江"這道菜尤為有趣。2023年11月24日,當時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偕同夫人於立群來到南普陀參觀,並在南普陀品嚐素菜。
郭老看過選單,就把菜名排列起來,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起拍子唱了起來,真可謂是興趣盎然。在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麵筋湯時,郭老看到那一半香菇為黑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明月沉入江底,欣然把這道菜命名為"半月沉江",並在飯後題詩時把這道菜名嵌進詩句,郭老在詩中寫道:"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
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懷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從此,"半月沉江"這道素菜身價百倍,善做素菜的南普陀寺的廚師曾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去作訪問表演,南普陀的素菜更是揚名中外,真是"勿道山家禪味淡,也知塵俗世情濃"。
南普陀寺以它金碧輝煌的殿閣、寬大威嚴的法堂、珍寶丰富的藏經閣、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品名優雅的素齋等等而聞名於世,在黨的宗教政策照耀下,千年古剎-南普陀必將會更加燦爛輝煌,更加盛名遠揚。
廈門大學 南普陀寺 湖裡炮臺的遊玩形成,大概要好多時間
一天,南普陀挨著廈大,進南普陀出來進廈大,從廈大白城校門出來沿著環島路走一段就到湖裡山炮臺了 廈門大學南普陀寺遊玩多久 半天不到就夠了 首先進入寺裡面瞻仰一下,然後爬一下南普陀寺的山 大概一個半小時來回 總共不用半天就夠拉 整個遊玩應該1天!南普陀寺到廈門大學要多少時間 就在門口啊 3分鐘 從南普陀...
求廈門南普陀寺內有一牌匾上寫有「無我」兩字什麼意思呢
無我是佛教的一個詞,意思是教導人專心念經,達到無我的境界 在 金剛經 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 我 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
南普陀寺離廈門大學是不是很近啊?可以從南普陀寺直接不行至廈大參觀嗎?謝謝
很近,南普陀寺在廈大右手邊。步行3分鐘即到。可以步行到廈大參觀,但一定不要太多人,如旅遊團,廈大不歡迎旅遊團參觀 可以。廈大有個校門就在南普陀旁。正校門也離得不遠。請問南普陀寺是不是就在廈大附近?看地圖好像是一起的?需不需要乘車啊?就在廈大旁邊,坐車到廈大就可以到南普陀了 廈門大學離南普陀多遠 從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