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像牽牛花但不是,葉子像紅薯葉,乳白色汁液,果實像小葫蘆有

2021-04-10 12:48:16 字數 3804 閱讀 4379

1樓:哀碧春別楠

看你的**應塌襲洞該是兩種甚團枯至三種不同的植物,一種是你說禪凱的像紅薯葉子的植物是山藥,另一種開喇叭花的植物從它結的種子來看好像就是野生牽牛花,至於有刺的就不知道了。

紅薯的植物學史

2樓:°妝雪雪

j.b.埃德蒙等認為甘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祕魯一帶的熱帶美洲。

a.von 洪堡援引哥馬拉記載:哥倫布初謁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

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

  紅薯其之所以稱番薯,大抵是因為它是「舶來品」之故。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

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

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還說:「以得自番國故曰番薯。

以金公始種之,故又曰金薯。」又據:陳振龍6世孫陳世元及其子**,先後以甘薯傳種於鄞州(浙江寧波)、膠州、青州(山東省青島、益都一帶)、豫州(河南朱仙鎮一帶)各地,漸次在浙江各地傳播,時為清乾隆二十年前後。

以上史實證明甘薯系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等地傳播。現今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番薯的植物學史

3樓:時夏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番薯最早

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曆二十一年(2023年)。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硃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

202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汙泥,於202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

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饑民流離。

彼時,中國近古第一流的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據記述,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古鎮傳授種植番薯的時候,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穫,得薯尤多,於是一傳

十、十傳百,競相種植。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於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併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

2023年,番薯傳到四川,2023年傳至雲南,2023年傳至貴州。此後,番薯蹤跡遍佈西南。

請問這是什麼花

4樓:匿名使用者

看著花有點像倒提壺,但是葉子不太像。關注後面人回答。

5樓:匿名使用者

世上的花草何止千萬個品種,你所說的這種花恐怕連植物學家都認不出來。

植物學上紅薯和土豆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紅薯屬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釐米,寬3-13釐米,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鍾狀或漏斗狀,長3-4釐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

紅薯的生長過程

7樓:阿狸的鉛筆

先是買紅薯苗,然後把紅薯苗的根部,用泥沾一下,然後把沾好的紅薯苗拿到地裡,種在麥子下面就行了,等收了麥子後就是紅薯的生長期了 ,到了秋天快霜降的時候就是收紅薯的時候了 ,把丟擲來的紅薯放進地窖裡。

紅薯生長的土中:沙土為宜,像土豆,山藥都這樣,因為這樣的土長出來才規矩,粘土不適合,會影響塊莖的生長。

紅薯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

1.喜溫,忌低溫霜凍,生長期需120天以上無霜期2.適宜生長的土壤水分一般為最大持水量的60%~80%3.短日照作物,充足光照有利於塊根形成與膨大4.土壤 透氣性好,排水良好

8樓:11份額哇啊額

地瓜是一種藤栽植物,在育種時,將上年留下的地瓜,從地窖中取出。將其埋進土中,過不了一、二週,它就硬生生地長出一片綠綠的地瓜苗來。那藤苗一出土就是一個勁地瘋長,不用多久有的地瓜藤能長到

二、三米。將這長長的地瓜藤,剪下一段段約二十到二十五公分長的藤條,就成了一棵棵用以栽種的地瓜苗了。

紅薯是什麼時候成熟的,哪種好吃?春季和秋季各有一撥,不過秋紅薯更多,就是九月十月那一段時間收穫,但各地不同。個人覺得深紅色皮的好吃。

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花?

9樓:匿名使用者

蔦蘿,原產墨西哥,又名密蘿鬆,俗稱五角星花、獅子草。

《詩經》雲:「蔦為女蘿,施於松柏」,意喻兄弟親戚相互依附。蔦即桑寄生,女蘿即菟絲子,二者都是寄生於松柏的植物。

蔦蘿之形態頗似蔦與女蘿,故合二名以名之(又名蔦蘿鬆(花歷百詠、植物學大辭典)、羽葉蔦蘿、錦屏封(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金絲線(廣西)、游龍草、繞龍花。)花期長,在我國、安徽、湖北、湖南一帶花期能從每年的四月至十一月。對土肥要求不高,撒籽於溼土上即可發芽,發芽率達95%以上。

為什麼每種植物都有拉丁學名? [花鳥魚蟲]

10樓:百度使用者

原因很簡單,同一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怎麼研究呀.比如: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東北地區叫坤草,江蘇叫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四川叫青蒿,福建叫野故草,廣東叫紅花艾,廣西叫益母菜,青海叫千層塔,雲南叫透骨草。

這是同物異名的一個突出的例子。又如我們常見的觀賞植物丁香,是木犀科的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原產在我國,而草藥裡有一種丁香則是桃金娘科的一種常綠喬木,這種丁香原產印度尼西亞。兩種丁香互不相同,這是同名異物的一個突出的例子。

一種植物的叫法混淆不清,這給植物學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中造成了許多的困難。 直到2023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統》這本書中正式提出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雙名法就是使用兩個拉丁字構成某一生物的名稱,第一個拉丁字是屬名,而第二個拉丁字是種名。

採用拉丁語是因為歐洲各國的語言多多少少都與拉丁文有關係,學習起來較容易;再者,拉丁文算是一個已經死掉的語言(沒有國家將之當作國語),語法不會再發展,比較固定,也比較容易被各國接受,不至於有政治立場。當然還有其它語法嚴謹等等的好處,所以拉丁文學名就變成每種植物的身份證了。

花和牽牛花長得很像的是什麼花長得很像牽牛花葉子細細的這是啥花?

沒有 只能猜測,可能是打碗花 田旋花 曼陀羅花 紫茉莉等。打碗花 學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又名打碗碗花,小旋花,面根藤 狗兒蔓 葍秧 斧子苗,是旋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與喇叭花相似,但非同一種植物。那就是空心菜的花 你看看像不像 還有紅薯開花 暈,牽牛花 就是俗稱...

牽牛花和鳳仙花大帶表什麼花語,牽牛花的葉子和鳳仙花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牽牛花的花語 愛情永固,精神 愛情 冷靜 虛幻矮牽牛花語 安全感 與你專同心屬 粉色牽牛花的花語 纖纖柔情 鳳仙花花語 懷念過去 不要碰我 因為它的成熟種子一碰就會彈射 牽牛花生性強健,喜氣候溫和 光照充足 通風適度,對土壤適應性強,較耐乾旱鹽鹼,不怕高溫酷暑,屬深根性植物,地栽土壤宜深厚。鳳仙花民...

花朵很像牽牛花,但是植株完全不像,也不是矮牽牛,請教大家是什

沒有 嗎?像牽牛花的植物有很多啊,小旋花 番薯 空心菜 籬天劍 圓葉牽牛 裂葉牽牛.茉莉花,植株成樹狀,葉橢圓,五六月開花,易養,家常花。沒有 不是很清楚。而且不知道是藤蔓的還是普通草本的。這花兒特像牽牛花,是什麼植物呢?如果葉子是邊上那種大葉子的話,肯定不是蔦蘿 大概是牽牛花的一種吧。圓葉牽牛,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