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

2021-04-17 19:02:46 字數 3152 閱讀 6415

1樓:安徽省好風光

不可以只能說婦人之見是短淺的見識。所以可以說人分為男女,而見識分為男女之別難道可以嗎?把見識分為長短之見是可以的,而說把男人的見識視為深謀遠慮,把女人的見識視為目光短淺,又怎麼可以呢?

誰提出的男女平等

2樓:心奇舞

李贄(1527~1602),漢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他反對歧視婦女,當有人說:「婦女見短,不堪學道」的時候,他駁斥說,人們的見識是由人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並不是先天帶來的。他指出:

「夫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見有長短,不待言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

」 他主張婚姻自由,熱情歌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戀愛的故事。

對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李贄給以深深的同情,他大聲疾呼,為婦女鳴不平。在《焚書·答以女人學道為短見書》中,李贄批判了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的說法。他說:

「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

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這是對傳統封建禮教的尖銳挑戰。

萬曆三十年(2023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燬他的著作。李贄入獄後,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說:

「我年七十有六,死以歸為?」於是憤而以剃刀自刎。

3樓:為你瘋狂她

從古至今都沒有平等過

明後 李贄的思想主張?

4樓:晏

否定宋明哲學

批判三綱五常

否定君主**

介紹李贄的思想

5樓:名字太難起了

李贄哲學思想的形成經歷了從理本論到心本論的轉化的過程。李贄主張宇宙的萬物是由天地所生,否定程朱理學理能生氣、一能生二的客觀唯心主義論斷。

李贄還認為,人們的道德、精神等現象存在於人們的物質生活中,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論,這是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

李贄信奉王陽明的心學,所以,他的整個哲學體系的中心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他認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萬物的本源。

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點物相」,沒有理,沒有物,世上一切物質和精神皆是隻存在於「真心」之中。什麼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響的我的心。

它們是主宰一切,產生諸相的本源,可稱作「清淨本源」,萬事萬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顯現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關係。

這種觀點,與陸王學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禪宗的「萬法盡在自心」是一脈相承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政治思想】

李贄在反對政治腐敗和宋明理學的過程中,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① 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贄終生為爭取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鬥爭。他蔑視傳統權威,敢於批判權威。

他自幼「便倔強難化,不信學,不通道,不信仙釋」。他認為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不應盲目地隨人俯仰。「士貴為己,務自適。

如不自適而適人之道,雖伯夷叔齊同為淫僻。不知為己,惟務為人,雖堯舜同為塵垢豼糠」(《焚書·續焚書·答週二魯》)。他認為要獲得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須打破孔孟之道及其變種宋明理學的壟斷地位,衝破封建經典所設定的各種思想禁區。

李贄把鬥爭的矛頭首先指向孔丘,認為孔丘只是一個普通人,他的話並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為是非,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為是非。為了打破孔丘提出的是非標準,李贄編寫了《藏書》和《續藏書》,用自己的是非標準,重新評價了歷史人物。

② 提倡人類平等。李贄認為,按照萬物一體的原理,社會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貴賤的區別。老百姓並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貴的地方;侯王貴族並不高貴,也有其卑賤的地方。

他說:「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貴,在侯王可言賤」(《李氏叢書·老子解下篇》)。

③ 反對封建禮教。李贄還對被封建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的儒家經典進行抨擊,認為儒家經典的六經,如《論語》、《孟子》並不都是聖人之言,是經過後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當作萬年不變的真理。他反對歧視婦女,當有人說:

「婦女見短,不堪學道」的時候,他駁斥說,人們的見識是由人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並不是先天帶來的。他指出:「夫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見有長短,不待言也。

……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焚書·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他主張婚姻自由,熱情歌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戀愛的故事。

④ 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李贄揭露道學家的醜惡面目,指出他們都是偽君子,「名為山人,而心同商賈,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 (《焚書·續焚書· 夏焦弱侯》),仁義道德不過是掩蓋他們卑鄙齷齪的假面具,「本為富貴,而外矯詞以為不願,實欲託此以為榮身之梯,又兼採道德仁義之事以自蓋」(同前)。他不同意道學家宣傳的「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說法,認為人類的任何舉動都有其謀利和計功的目的。

董仲舒「正其義」、「明其道」的宣傳,也是以功利為目的的。從功利的觀點出發,李贄主張富國強兵。他批評理學家「高談性命,清論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癢置之不聞,反以說及理財為濁」的行為。

他指出:「不言理財者,決不能平治天下」(《四書評·大學》)。針對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現象,他強調武事重要,認為「知兵之將, 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李氏叢書·孫子參同》)。

他提倡耕戰,認為「務農講武,不可偏廢」(《李卓吾批點皇明通記》),說「蓋有所生,則必有以養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則必有以衛此身者,兵也」(《焚書·續焚書·兵食論》)。針對正統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命題,他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對正統思想提出了挑戰。

⑤ 「至道無為」的政治理想。針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李贄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 的政治理想。他認為人類社會之所以常常發生動亂,是統治者對社會生活幹涉的結果。

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則是「因乎人者也」,順乎自然,順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對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李贄的思想主張是什麼?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

妻止之曰中的止什麼意思

制止 阻止。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 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譯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邊跟著她...

子曰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的意思

翻譯 孔子說 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 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 祭祀他們。出處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 及再傳 的 論語 中 為政篇 原文 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述先為會稽,以母傷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的

述先為會稽,以母傷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的翻譯為王述先任職於會稽,因服母喪住在郡中,王羲之接替王述,只去弔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訪。晉書 王羲之傳 唐房玄齡等人合著,原文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