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飛我飛飛
這兩句話就像是先發制人,後發致與人。
一個意思是受體,一個意思是抗體。
中醫在疾病與人體的解釋:首先什麼是疾病?在這裡,疾病概念的邊邊框框我不想解釋,只是說只要是個體顯現出不同於正常狀態下的反應(這個正常狀態包含的面較廣)都可以稱疾病,不止是人,動植物我感覺也克算在內。
任何疾病都有誘因,中醫講六氣,七情等,這些是自然界,人體固有的,但超出了個體承受的限度就會生病。
中醫在人體與疾病的解釋其實就是中醫史。
這裡並沒有引用過多的中醫經典解釋,主要是想把中醫的理念通俗的說出來,(當然內部解釋另當別論了)。
2樓:
樓上回答似乎跑題,但是還是支援你!
樓主提問的是中醫理論,那麼鄙人就簡單說幾點,中醫教材上講致**素,主要包括:六淫、戾氣、七情、飲食、勞逸、外傷、藥邪、醫過、先天因素。
本人認為外感和內傷,是最主要的**。總的病機是:陰陽失衡。
先說外感。六淫:風火暑溼燥寒,還有戾氣是外感的主要外因,內因是人體正氣不足,正氣虛弱時外邪就容易侵犯人體。
再說內傷。飲食、勞逸都屬於內傷,飲食上暴飲暴食、不潔,體力勞動過重、房勞過度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內傷。
人體有抗病的能力,這可以理解為:發病後,各個臟腑調動自身氣血,主動調節體內陰陽的平衡。
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3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中的人與疾病的關係:
1、敵進我退,合理選擇藥物,嚴密防守。
2、增強體質,我進敵退,敵逃我追。
3、是一場持久戰,具有戰爭的殘酷性。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理論不科學
您是中醫師,您應該明白。
80%的並沒有科學根據和效果。
5樓:匿名使用者
人與疾病就是人與環境。
人不適應環境就會出現異常,或者說環境出現異常,人體就會隨之而改變。
陰陽何來?環境也。
人與疾病就是人與環境適應與被適應之間的緩衝。
6樓:藏木
最好是去看下衛氣營血辨證
7樓:
人體正氣盛則健康,邪氣盛則生病.
中醫理論問題??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問題,活血通絡藥基本上都有行氣的作用,比如最常見的川芎,功效是活血行氣;延胡索,功效活血行氣止痛。中醫來講,血瘀勢必造成氣滯,而氣滯未必出現血瘀。好理解了吧
第二個問題,利水通淋,其實可以分開來看,利水就是加快小便代謝,多排尿。淋指的是淋證,就是小便疼痛一類的病症,可能是尿路結石引起的,也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通淋就是讓小便不出現疼痛的情況,具體是排石還是清熱解毒看具體情況而定
第三個問題,化濁通竅你理解錯了,痰迷心竅,才會有化濁通竅的治法。不關鼻竅和前列腺的問題
竅在中醫來講,指的是心竅
9樓:中醫大晒
1.血瘀通常伴氣滯,所以活血都會行氣。中藥裡面很多活血藥本身就可以行氣,比如川芎,丹蔘,三菱,莪術等。
通絡跟活血又不一樣,通絡通常跟風溼痺症聯絡在一起,用治痺症、中風偏癱、跌打腫痛等。通絡就是通行筋絡的意思,所以肯定有行氣的功效。
2.利尿通淋是用利尿來**淋證。淋證是小便困難伴有疼痛,所以利尿了,就會小便通暢,此為通之理。
3.中醫有九竅——頭面七竅加上前後陰。化濁通竅可以針對所有的竅,而對應的每種「濁」又有不同含義。
比如,你說的通鼻竅,化的就是涕。前列腺炎通的是前陰,化的是溼濁(一般的前列腺炎可以辯證為溼著下焦膀胱引起的)。
10樓:鄒志浩
血液的執行有賴於氣的推動,氣滯會導致血瘀,活血化瘀的時候配上行氣的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力度。
川芎活血的同時有理氣的作用,丹蔘就沒有,當然理氣的時候配合活血藥也能加強理氣的作用。
治瘀有八法,理氣,補氣,清熱,溫陽,養陰,利溼,化痰,養血。具體怎麼個用法還要根據病人的情況。
淋實際指的是人的尿道,所謂淋病就是尿道的病。通淋就是讓尿道通暢,是通過利尿的機理達到的。
七竅流血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包括兩個眼,兩個耳朵眼,兩個鼻孔,一個嘴巴,如果說九竅,那就還要加上前陰和後陰。竅指的是人體與外界進行交換的通道。前列腺也是以通為用,所以用通竅的思路來治也可以。
中醫 理論常識
中醫理論問題!大師幫幫忙
1.d.刺痛 2 a.心 肝 脾 3.b.心 4.b.為陽邪,其性開洩 5.a.傷氣 6.c.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7.e.並病 8.e.傳染性強 9.a.凝滯 10.c.過怒 11.d.寒性收引,經脈拘急 12.a.為陽邪13.d.風性數變 14.d.暑性升散,耗氣傷津 15.b.寒邪 16.a.痰...
醉酒 宿醉 健康 中醫理論!
這人 我想你連你以後雜死的都不知道。我也經常喝酒,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邊喝酒,一邊喝開水,很燙的那種,再一邊上洗手間,就很難醉了!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反正我這樣是沒醉過!喝酒前喝包奶,儘量少喝!加強鍛鍊!lz.我想說的是 防止宿醉的辦法 最主要的不是事後的調理 而是要從日常就提高自己的體質 喝酒前也...
如何用中醫理論來描述現代的藥物
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誤。我們不能死搬硬套中醫理論,我們更應該知道中醫到底在說什麼。站在表象去分析中醫太膚淺,站在系統角度太孤立,站在器官角度太片面,站在組織角度太狹隘,站在細胞角度鑽了牛角尖。更應該考慮的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功能影響,這就是中醫。因此學一個好中醫不是簡單的望聞問切,是至真至純的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