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慕夏侯煙
物理的圓融善美狀態就是藝術。所謂圓融善美狀態就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聯絡明明白白,形勢和發展得以瞭然,因而事物的變化和可能有的作用清清楚楚,得以圓融和實現所想要成就的目標。無缺無憾,圓滿自在即謂之圓融善美狀態。
在中文裡,因為事物的發展得以瞭然,對於事物的情況足以掌握,即謂之為能、術、藝或知。藝術是能力的表現,是之為工藝或技術。因為能夠**、計算,是之亦為術、算、數或計。
而物理又跟事物有什麼關係呢?物理其實就是事物或物質的關係和聯絡的說法。而事物或物質的關係和聯絡根本講的內容就是事物或物質本身。
原來,在自然世界裡並沒有事物或物質的這種東西,事物或物質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概念。所謂物或事者,不過就是一條一條的界限或界線所構成的一種空間。因為成形、成器得為用,也得產生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影響。
在中文裡或在西方的思考裡,這種空間即謂之為物、事、務和業。那麼稱什麼空間為什麼,或者什麼東西為什麼,實則為稱呼什麼樣的界限或界線所構成的狀態。而狀態者,即因為位置和地位,產生了一種形勢。
這種形勢即是中文裡稱之為色、象、相或氣的東西。這也就是現在一般中文白話裡說的影響或作用。而理者無它,理者正是一條一條的界限或界線。
因為一條一條的界限或界線相互間組成的空間會因為相互間的變動而有影響,因而這種空間彼此的關係和聯絡就清清楚楚,消長變化也明明白白。所以這些一條一條的界限或界線無異於一種取得理解的途徑,是而稱之為理。因為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得以讓事物的關係和聯絡明明白白,這樣疑惑不明得以清楚。
所以把這種關係和聯絡分解開來因而得明,在文字裡即稱理解。是而理又稱之為道、條理或道理。而理者,正是中文裡說的紀、己、繹、絲或縷。
在中文裡,也把理說成是文字的文。文者,即錯畫也。錯畫就是縱橫交錯的界線或界限。
若構成形態或影響的作用明明白白,那麼放進心裡即能夠操控、分析和施加影響,這就是能,也就是藝術了。職是,藝術無它,藝術正是物理的實現,也是物理的表現,更是物理的成就。
2樓:可惡的菜青蟲
從哲學角度講完美的事物都有共性,趨向完美的道路不盡相同,這就是物理與藝術所具有的,
所追尋的。
現實生活中物理與藝術有哪些聯絡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聯絡啦,藝術聲從感性上來描繪世界,但是生活是由實在的物理物質構成的,尤其很多科幻片,其巨集偉和有趣的影片背景都是要依靠物理來構架,比如《盜夢空間》裡控制人夢境的電子儀器,《終結者》裡面的時空機,還有很多航天片中太空知識,這些都是物理。物理是深層的電影基礎,藝術是直接跟觀眾接觸,互為表裡。
你感到在中學學習物理時討論物理與藝術的關係有什麼實際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去物理吧和藝術吧 問問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學學物理時沒怎麼深入啊,討論點這種東西是正常的。
物理與藝術的關係有什麼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在你眼中「藝術」一詞怎麼定義,是如美術**雕塑等的表達形式,還是崇尚美和自我或自然的追求,又或者是不拘一格力求完美的精神?
有興趣再長侃,現在我得洗個澡去先~
藝術源於自然
7樓:蜂見花
自然與藝術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與自然相依存的過程中,對自然的瞭解、認識、利用和改造都是基於人類生存的內在需求。所謂生存之道,為人處事之道,都是基於人與人,人與自然在共生共存中的體驗和感悟。道即規律,道即法則,道就是人對自然規律的理解、闡釋。
道之所以深不可測,是因為自然規律無窮無盡,因為自然規律沒有窮盡,人類探尋自然奧祕的勢頭才有增無減,並樂在其中。
自然科學,必然是對物質自然的探祕,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粒子、量子,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從不同領域對物質結構、形態、性質和運動規律不斷地認知和探研。其目的和宗旨是不斷加深對自然本質的認知,以順其自然之規律,為已所利用造福人類自身。
觀注自然現象,研究自然規律,探索自然奧祕的不僅是科學家們,從事藝術創造的畫家、**家們也熱心於以不同的方式有感悟著自然給人類心靈的啟迪,藝術家的富有想象力的創造都是取之於大自然這個挖掘不盡的靈感源泉。只要藝術家們傾心於對自然的觀注,熱心於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就必然能從自然之規律中,從自然規律的不同層面,不同側面體悟出無窮盡的形式法則和造型規律。從對自然規律體驗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藝術家創造出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十分注重科學與藝術的關係,多次指出:「事實上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科學和藝術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份,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通性、永恆和富有意義。」一位從事科學研究的藝術愛好者更是以詩一般的語言這樣描述道:
「作為揭示宇宙和情感世界奧祕的探索者和創造者,科學家的最高境界最以人性之浪漫情懷,擁抱宇宙之道,而藝術家的最高境界是按宇宙之道表達人性的浪漫情懷。他們追尋的終極目標都指向真、善、美的最高境域。
這位熱愛藝術的科學家無凝道出了宇宙之道、自然之規律對藝術創造的啟迪和激發。
當我們回顧自然科學和繪畫藝術發展的軌跡,從兩者時而交叉的並行軌道中,不難感受到
並駕齊驅的科學與藝術從觀察自然、思考**到領悟自然規律的歷程中,藝術家善於感悟的直覺,常常帶給科學家難能可貴的啟迪,而科學的進展與發
現為藝術觀念的更新,觀察自然方式的轉換與拓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動力。古希臘為人類創造了第一個崇尚美、研究美的燦爛輝煌的盛世,無數的被後人奉為經典美的化身誕生於結隱藏於對事物背後的數理與比例關係執迷探索。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前584——前497年)是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提出了「萬物皆數」的學說,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必然遵循著一定的和諧而有序的數學比例規律,這種規律就是自然法則,包括宇宙天體、人及生物、植物。
畢達哥拉斯用數的函式關係闡釋了自然美及其規律,制定了一套被後人廣泛應用的「**分割」比,在包遵信主編的《走向未來》叢書之《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祕主義》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希臘人相信,他們的美學定理表達了久恆的嚴格的真理,幾何圖形則是絕對美的表現,幾何學被看成是邏輯和美的完美結合,是由神創造的。」其實,畢達哥達斯「數即萬物」思想包括「**分割」在內的數學研究都是長期對自然的觀察,對自然規律不懈的探研而悟出的自然之道,宇宙萬物的同共法則。
這一法則影響深遠,穿越慢長的中世紀輻射在文藝復興這片因崇尚自然而生機盅然的熱土上,在擺脫宗教的束縛之後重又迴歸對自然的熱愛與探索,一位誇越十五十六世紀的義大利人,達·芬奇的摯友,數學家、會計學的創始人盧卡·帕喬利在所著《神聖比例》一書中再次充分肯定數理比例對美的形式所產生的決定性影響,《神聖比例》將「**分割」推上神聖的寶座。並稱「所有質量及其單位都可以在人體找到根源,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上帝用來揭示自然界內在奧妙的比率和比例。」再次闡釋了自然形態的造型規律就是美的法則。
與其摯友一樣,達·芬奇也執迷於數學,比例與人體結構關係的研究以證實畢達哥拉斯的發現。他在一系列頭、軀幹及人體比例分析示意圖中加以嚴謹的分析和求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以及拉菲爾等眾多畫家均借這自然賦予的神奇比率創造出至今依然令人讚歎的傳世佳作。
隨著自然科學在各個不同領域,不同深度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們不僅從萬事萬物深切體驗到自然形態數與美的關係,光與色的規律也不斷揭開神祕的面罩。
有人把自然界比喻成光的盛筵,而色彩就是盛筵中一道道美味佳餚。幾個世紀以來,這席迷人的光與色的盛筵大餐始終充滿著無盡的**,吸引無數的科學家為之探索,以不斷揭示光與色的本性。藝術家以其對光與色敏銳的直覺和深刻的悟性,並在不斷揭示的光色規律中盡情品味著大自然所賦予的光色佳餚,創造出富有魅力的繪畫作品。
說光與色說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如說她們是同呼吸的連身姐妹更為貼切。光是色光、光中有色、光與色本是不可分割的,光譜學著為物理學的專門研究光色關係的領域,從牛頓(i·newton,1642-1727)的色散實驗開端,確鑿的實驗終結了自中世紀有關彩虹現象的色散本質的爭論。牛頓意識到複色光通過稜鏡或光柵分光後析射出紅、橙、黃、綠、藍、靛、紫有序色彩光譜,但色散的原因是由於光的本身而非稜鏡或水滴的原因,繼而紅外光線和紫外光線的發現,更加拓展了對可見光之外色的想象空間,經典物理光色理論的探研與發展,為以畫筆對自然色彩探祕的畫家們以震奮以啟迪,在繪畫領域吹響了解放色彩的號角。
色彩既是一種能量,又是一種物質存在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科學家為人類揭示的光與色的科學奧祕,為藝術家釋放被仰制已久的光彩魅力奠定了堅定了理論基礎。受益於科學成就而感悟色彩巨大潛力的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以其明快響亮的色彩,豐富而又微妙的色彩冷暖變化,這與更為注重以色度變化塑造形體的傳統傾向比較而言,畫面更加喚發出光照下的色彩感染力,豐富的色彩與富有靈氣生動的筆融,使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情懷得以充分的展現。我們無法想象喪失了對色彩深刻的理解,這位大師的浪漫情懷和藝術的感染力將會變得怎樣的遜色乏味。
與牛頓時代相距約兩百年後的十九世紀,在繪畫領域誕生了追逐瞬時光色印象的色光畫派—印象派,印象派的畫家們個個都是不折不扣的科學信徙,主張繪畫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應該是科學的。繪畫中的色彩更要經受得起光學原理的分析,一切自然現象都應從光學的角度進行觀察,一切色彩皆起源於光。因此把握自然色光的瞬間變幻才能無誤地揭示客觀自然的色彩奧祕。
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其最為著名的作品是2023年在勒阿弗爾港的風景寫生《日出·印象》,還有兩組充分體現印象主義畫風的組畫《草垛》、《盧昂教堂》。日出時刻的瞬間印象,從作品中我們確實感受到的是轉瞬即逝的在晨霧迷漫中陽光瞬間的顯現,瞬間給整個自然帶來的陽光的暖意,光的神祕和靈動。自然是那麼富有生氣,瞬間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永恆,瞬間的印象凝聚了畫家對光與色最深刻的領悟,是理性修養和敏銳的感受以及嫻熟技藝的完美結合。
將同一感受物件,不同時段的感受差異反喚在《草垛》和《盧昂教堂》的系列組畫中,光與色是作品表現的絕對主題,草垛、教堂僅僅是光和色的載體,色隨光變,光移影動,自然色光的千變萬化,神祕莫測,莫奈的繪畫簡直就是大自然光與色的協奏曲,莫奈的系列組畫更是一首首美妙無比的光與色的變奏,同是充滿了對自然無限愛意的抒情詩,反映了藝術家順其自然規律按宇宙之道所表達的人性的浪漫情懷。
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是新印象主義的代表,他贊同印象主義藉助光譜學的研究成果,對色彩進行的光學分析,不同之處是修拉的分色主義的點彩技法將對色彩的理性分析推向極致。那些未經混合的原色色點按極其科學的色彩規律並置起來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其畫面更為明快,更為輝煌,被譽為是色彩魅力和奧祕的再次釋放,是自然科學與繪畫藝術結合的典範。
前面已談到科學與藝術從觀察自然、思考**到領悟自然規律的過程中,藝術家善於感悟的直覺和充滿智慧的想象往往給予科學研究的啟迪。由牛頓光譜學為德拉克羅瓦、莫奈、修拉等畫家釋放色彩的光芒,用自然之光與色在繪畫中散發出耀眼的光彩,點亮了保羅·高更(paul cauguin 1848—1903)以及荷蘭畫家溫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靈魂深處的色彩,喚醒了畫家以心靈覺悟色彩的潛能,高更為此不顧一切地長途跋涉兩個月到南太平洋法國的殖民地塔希提島,必是受到自然神靈的招喚或兒時生活印跡的神祕驅使,高更用心感悟色彩的精神本意,揣摹色彩與人類情感相通的象徵意味,這當然是超越客觀的精神色彩。《我們從何處來?
我們是什麼?我們往何處去?》畫面**用金黃色表現的青年正在摘取智慧之果,象徵著人生最燦爛的篇章,而放射著光芒。
《佈道後的幻影》畫面中大遍的大紅色的草地,天使雅各正與一大力士摔跤,這是充滿著靈力的色彩,是幻象的色彩。這是高更為色彩的「重新定義」。凡·高根本就不是用顏料畫畫,他用色彩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用生命浸透著色彩,凡·高以對色彩的極高的悟性為他筆下躁動的色彩注入熾烈的生命渴求,有人認為由於他神經不正常,他的繪畫才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凡高重視色彩,但不是客觀的色彩,是用對生命的感悟「重新定義」的色彩。
施大寧在《物理與藝術》一書中說:「有人評價,
高更將自己內心感覺到的而非大自然賦予的色彩塗布到畫面上之時,便是禁錮色彩力量的巴士底獄
被攻陷之日。後來的愛因斯坦(a·einstein ,1879—1955)將聲波中的多普勒(j·c·doppler ,1803—1853)效應推廣到光波,從科學上揭示了在相對論情形下,人對色彩的視覺效應確實是相對的,可是藝術家對色彩相對性的感悟和科學家對色彩相對性的認識是一致的。」
在人類面對自然不斷探祕解迷的歷程中,自然科學和藝術實踐看似無關,其實關係密切。從兩者交叉、互補的並行軌跡,不難領略到科學對自然規律的揭祕為藝術觀念的更新、對藝術家觀察感受事物的方式的轉換與拓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動力,而藝術家的敏銳的感受,富有創造性的思維,這些來自直覺的領悟又時常給予科學家以啟迪。科學與藝術在開啟人類心智、探索未知之祕的不懈道路上將永遠攜手相伴,為人類揭開更深刻更神祕的自然科學之迷,創造出更為燦爛的藝術成果
慾望與藝術有什麼關係,再現與表現性藝術的特點及其關係是什麼?
藝術是藉口,慾望才是目的 再現與表現性藝術的特點及其關係是什麼?再現藝術指將客觀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實地再現在作品中的藝術。所謂 再現性 是指物體藝術 地景藝術 裝置藝術,具有客觀的再現性或直呈性,是隨手拿來的實物。直白講就是側重寫實。表現性藝術側重於對內部主觀世界的表現,通過內部主觀世界間接或...
力學量之間的對易關係是否有什麼物理意義
對易表明兩個物理抄量可襲以同時被精確測定,不對易則說明其中一個物理量測得越 準,另一個就測得越不準。比如位移和動量,測量動量時需要用另一個粒子打擊它,此時會影響到位移 測量位移時也會干涉到原先的動量。要知道量子力學一切理論都建立在測量後的物理量的基礎上,未經測量的物理量其值沒有任何意義 有物理來意義...
公共關係學意義公共關係的現實意義
學習公共關係學的現實意義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認識 1 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對外開放需要加強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雙溝通,尤其是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傳播自己 對外開放使形象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需要樹立公關意識和加強公關管理 對外開放需要按國際慣例辦事,特別是我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