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節日,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2021-05-04 06:41:44 字數 5312 閱讀 9782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來往更家密切頻繁,從而有利於我們認識西方社會。西方經濟、文化的強勢因素對我們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單是中國人在過「聖誕節」,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在過,我國的香港、澳門也在過,甚至這些地方過聖誕節的歷史比我們還長。

無論時間長短,本質都一樣,都可認為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擴散和傳播的結果。

二,「聖誕節」之所以走俏中國,與商家的大肆吵作密不可分。為賺取更多利潤,商家常常利用節假日搞各種**活動。商家「五花八門」的聖誕**手段、鋪天蓋地的「聖誕」廣告,是「聖誕」成名不可或缺的原因。

三,人是一種情感動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需要更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與放鬆的機會,而節日正可以給人們這樣一個藉口。因此「聖誕節」這種「人造」的節日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特色。

四,「聖誕節」帶有狂歡的色彩,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聖誕節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聖誕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不過,這只是表現形態上的差異,完全不必擔心聖誕節會代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中國過聖誕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好玩,從這個方面講,也不必擔心聖誕會「深入人心」!

當然,也不是年輕人不愛過自己國家的節日,而是傳統節日缺乏與市場結合的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需要發展,倒是可以考慮借鑑一下聖誕節的一些特點,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把傳統節日也辦得熱熱鬧鬧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西方人也要過我們東方人的節日啊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3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你的看法,因為以前西方經濟好,大部分的中國人崇洋媚外,也很喜歡過國外的節日,反而忘了我們中華傳統五千年的文化。很多人自以為,國外什麼都好。

我自己體會很深,我因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需要長期住國外,我發現國外很多人對中國、對中國人有很多極端、不好的偏見。很多國家,不管是歐美、東南亞、亞洲等等,幾乎每個國家,每個國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很多歧視中國和中國人的成份。每次遇到國外的人,在那邊瞎說中國不好,我就會反駁。

很多人只是因為一些反面的新聞,或者說個別行為不好的中國人就說整個中國都不好,有些人從來沒有去過中國,就說中國落後,很多國外的警察、包括一些做生意的人,見到中國人就是勒索錢……在國外,什麼不合理,不如法的事情都見過,太多是故意針對中國的人。

國外多少國家的經濟,差中國幾倍,像東南亞國家,所謂的首都,只不過是中國國內的三線四線城市的水平,像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也是不太平,也沒有中國那麼發達。

我們中國人,是時候該覺醒,是時候該崛起了,要捍衛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捍衛我們中國的節、文化、語言、文明,像國學、中醫、中文等等,都是非常好,非常值得我們去弘揚的,只有我們看得起我們自己的文化, 自己懂得珍惜,外國人才會尊重。否則,我們中國人,自己不學,不清楚,不瞭解中國文化,又如何去弘揚呢?

4樓:手機使用者

至少有如下幾個原因: 1、中國對外開放,使各種西方文化得以在新的一代青年人中較為廣泛的傳播,青年人的思想也較容易接受西方的節日文化; 2、西方是發達國家,人的本性就是追求高的、先進的。所以,認為那些節日是高層次的文化,於是盲目追求。

同樣是國外節日,非洲窮國的節日就沒有人過,這就說明了這個原因。 3、我國對傳統節日開拓、發展、宣傳教育不夠重視。 4、一些商家的人為炒作。

西方節日本身大都有商業意味,所以,也正好迎合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市場觀念。 (個人觀點,勿貼上)

5樓:hyla小晴

中國人除了過自己國家傳統節日外,為什麼「部分人」喜歡慶祝國外節日?我來告訴你答案:

1,中國人喜歡儀式感

2,中國人喜歡節日的氣氛

3,中國人壓力太大,需要一些節日氣氛調節壓力

4,中國部分女孩子喜歡找各種節日藉口跟男朋友約會和收禮物

5,一些商家的人為炒作。西方節日本身大都有商業意味,所以,也正好迎合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市場觀念。

6,全球一體化不僅促進了國際商業**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人們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7,眼下中國人熱衷慶祝的西方節日不僅有聖誕節,還包括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等,只不過,中國的年輕一代都將這些節日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將其視為一種與朋友聚會的機會。

8、我國對傳統節日開拓、發展、宣傳教育不夠重視。

任何事物都會因為時空的轉變而發生變化,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當它需要融入另一種文化時,必然會使本來面目有所改變。比如,在美國**的中餐,味道會跟它在中國的有些區別,那是因為它要適應美國人的口味。同樣地,根據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歷,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的方式也跟美國人的傳統慶祝方式有很大區別。

6樓:莫邪8詐

中國加入wto與世界接軌了,過外國節日也就接軌了,外國人還過中國的春節呢,中國人有一部分人是崇洋媚外的外國節日好產品好外國生活還好就是一個好,過得人多了外國人的節日也就讓商家重視了開始大肆宣傳,使你感到外國節比中國節還熱鬧。中國的孔子學院在世界有很多的,比如韓國,非洲有一些國家,亞洲有一些國家都有,中國的文化也在感染世界各國人去學習和探索,現在是各國國家的文化是相互融合的

7樓:

中國人本沒要過西方的節日。

是你們這幫理論上擁有高素質、理論上是天之驕子、理論上是一切美好名詞、身份的佔有者,然而事實上又什麼都不是的一幫人要過洋人的節日,卻強加給我等中國人,說我們要過!傷心啊!

8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就是跟國際接軌嘛!儒家思想包容性很強的,外來文化變成自己的也就幾十年的事,畢竟我們閉關鎖國幾百年,文化沒有時時更新,當然得多瞭解一下外國文化不至於落伍了!

9樓:mammuthus風

外國人沒有過中國的節 中國天天過外國的節 和神經病一樣 現在本來奮鬥上班都很累 中國禮節還多 真心煩的很 希望國家取消外國節日

10樓:廣瑞醫療

這是一種文化上的認同,我在國外的時候,一樣有很多老外在春節那天去中餐館吃飯過春節.我們不一定要真正理解那些節日的意義,只要參與其中,給自己一個開心的理由就好.

11樓:飛兲

因為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改變,認為西方的節日,所有的人都知道,西方就是潮流,就是新的思想,也伴隨著這種想法和所謂的潮流放棄了只有中國人才會過的傳統節日,,一種「崇洋媚外」的思想把原本屬於自己的節日淡忘甚至忘記。

12樓:yoka是好人

都是過慣了中國的節日

13樓:井璞蔡巧香

中國人過外國節更多的是商家在背後推波助瀾

實際上如果不是圖點便宜,那些老頭老太太知道什麼洋節

14樓:炕頂芽記

第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吒燕,絳雲軒裡召將飛符

15樓:

哀江頭(杜甫)金縷衣(佚名)獨不見(沈佺期)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節日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您這問題問的,講那可話長了去了。誇張點來說,這其實就是文化侵略。簡單點說,其實它就是一節日,過不過都無所謂,但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此,與宣傳有很大的關係。

您思考下,我們的主流**有過大張旗鼓的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嗎?呵呵,這其實和你考慮送禮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東西就是「腦白金」一樣。

17樓:海煙人

首先我們應該接受這個現實,不要用抵制的情緒看待西方節日,不要認為過西方節日就

是崇洋媚外。全球化是現代世界的趨勢,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無法必免的。要是一味地抵制外來文化無異於文化領域的閉關鎖國,這是不正確的。

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們要有選擇地接受外來的文化。

我認為討論這個問題的心理動機是對外來文化衝擊傳統文化,外來節日衝擊傳統節日的一種焦慮和擔心,而更深層次的原因便是國民的認知沒有和國際接軌,眼界沒有開啟。我們中國的文化脈絡是在四大文明古國裡唯一一段源遠流長而沒有被割斷過的文化脈絡,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的文化有些許的我主文化中心的傾向,這種傾向一直保護著我國文化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純淨性。當開啟國門時,我們看到了我們沒看到過的文化現象,沒見過的文化形式,好奇心驅使著人們嘗試並體驗更多新的文化,而節日作為集中體現文化的一種良好的載體,是最容易在傳播和交流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剛睜開眼鏡放眼全球的中國人去過西方節日的做法是很合理的事情。

中國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重要的一點是偏重於集體主義,而西方文化更強調個人主義,人文主義。西方節日更關心人與人之間以及每個人內心的體驗,例如感恩節、寬扎節等節日是喚起人與人之間良好社會關係,喚起自強不息的民族意識的節日,父親節、母親節讓每個父母有意識的體會到自己身為人父人母的感受,也可以讓孩子瞭解父母,這樣的節日很好的補充了我們國家自己沒有的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也體現出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是大家為了共同的文化元素過的,這些節日**的是外在的世界,並不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例如端午是紀念屈原,喚起愛國主義精神,清明是祭祖掃墓,提醒孝敬祖先的道德,七夕是讚揚牛郎和織女感人的愛情。

這些節日並沒有使得過節的每個人有自我存在的心理體驗。中國文化就像是山水畫,沒有多少人存在畫面中,西方文化就像是油畫,不少存在對每個人的細細刻畫。這是文化差異,沒有好壞之分。

那麼這些節日既然可以傳承千年,為什麼現在出現危機了呢?我個人認為是社會制度,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造成的。這些節日生於持續千年的社會制度,成長於持續千年的社會制度,從一粒種子成長為參天古木。

如今社會制度鉅變,生產關係鉅變,這一棵棵參天古木從生長了千年的土壤中被挖出來,又被移植於全新的土壤中,它能不能存活,要有多久才能存活都是不定數。不得不承認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被動搖了。這種文化和社會變遷不協調所產生的斷層是一個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嚴厲考驗。

而西方文化的發展和社會變遷其本是並駕齊驅的,相輔相成的,這種堅實的基礎加上西方社會經濟方面的優勢,西方文化在全球引發文化衝擊波,再被震動之後,中國人文化被衝擊的危機感隨即產生了。

復興我國的傳統文化,捍衛中國的文化純潔與完整的重任落在我們這一帶年輕人的身上,任重而道遠,而且舉步維艱。在這方面,我表示悲觀,我們教學模式是西方的,課程的經典理論是西方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西方的,整個西方的意識形態正在逐漸取代從前的傳統意識形態。為什麼西學可以大行其道?

說明傳統的理念、方法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的中國社會。現狀是,國民不怎麼注重傳統文化生活不會有什麼不便,但是實事說明英語、數學學不好,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沒掌握是失業、餓肚子的殘酷實事。就算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方式、發表**、評定國學大師的標準都死西方的規則和標準。

這一且都說明一個實事,我們國家的文話正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

我認為要想真真的光復我國的文化就要取得主動權,就要自己制定規則,讓別人去遵守。雖然這個目標不易達成,但是從現在的我國的發展狀況來看,成為經濟強國是光復我國文化的先決條件。所以我們要較快發展,與時間賽跑。

為什麼中國人要過西方人的節日,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外國人的節日?外國人過中國人的節日嗎?

我認為這是商家和一些主流 炒做的結果。縱觀西曆中的各種節日,比如什麼聖誕節 復活節 感恩節 萬聖節 鬥牛節 愚人節等屬於人造的民俗節日,帶有很大的地方區域的文化傳統性質,中國人過這些節日沒什麼意義,建議國人不要盲目跟風,中了商家炒作的圈套!求採納 不是全中國的人都過西方人的節日,其實有些西方人也過中...

為什麼中國過西方節日,而西方人卻不過中秋

說的好聽些是近代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碰撞的結果。說的難聽些是部分 引領潮流 的人帶動起來的。就是崇洋媚外。論事實,中外文化的碰撞導致近代中華傳統文化的丟失和被輕視,乃至於被歧視。以詩歌為例,近代中外文化碰撞產生了現代詩,而現代詩是直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的。以語言為例,近代書面語言變為白話,也是受西方影...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過西方的節日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過外國的節日

中國的節日注重倫理,西方的節日注重玩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受到西方的影響,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註重追求享樂,相比較而言,注重倫理的中國節日缺少西方節日的那種狂歡的氛圍。1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國改革 開放後,中西方政治 經濟 文化交流日漸增多。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加速了外國文化對我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