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泥越
教學**
談新教師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一位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教師,面臨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
但如何才能教學生學呢?特別是如何才能教學生學得好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研究了。
所以,教師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教學研究。那麼,教師尤其是新走上崗位的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呢?
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和教研實踐,談談幾點看法,供老師們參考。
一、認識教學研究的性質和意義
1.教學研究的性質。教學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對教學工作的研究。
我們認為,教學研究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科學。作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科學」,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外,還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以及教學管理學、教育統計學等教育基礎理論作指導,有很強的理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就是它最本質的屬性。
2.教學研究的意義。首先,教學研究是建設科研型教師隊伍的需要。
教學研究不應只是教研人員和教育專家的專利,我們一線教師也應該而且能夠開展教學研究。時代越來越需要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曾指出:
「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這是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經歷充分說明,要探索教學規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必須轉變3.
4.2.
2樓:匿名使用者
1、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實踐的「研究者」
教師具有兼任「職業者」與「研究者」的雙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還要培養起研究的心向和責任。要時刻牢記自己是研究者,要結合課題研究,解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批判地、系統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學實踐,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3、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投身於教學改革。
(1)、認真分析、研究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只有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行為進行研究,才能夠了解自己在教學上做了什麼,這些行為有什麼意義,反映了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影響。要注意積累第一手資料;
(2)、在實踐中開展研究。
教學後記:每次教學結束,教師可以回味教學過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數,得,得於什麼?失,失在**?
教師可以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寫成「案例」,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教學過程或輔導過程錄製成「可視個案」錄影,進而圍繞案例,集體研討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案例研究報告」。案例分析貼近教師的實際工作,有助於教師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示範課、研討課、評優課:
優秀教師的示範課可以為新教師和一般教師提供可參照的學習榜樣,可以幫助他們儘快上路;研討課可以展示不同型別的課,供大家研討;評優課則以對優質教學為目標,通過對優質教學的追求,促進優秀教師脫穎而出,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和創新。
4、要要注重行動與研究的完美結合,要合二為一,研究與教育相結合彌補了教育研究中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缺陷,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撰寫文章,要不斷總結教學、教研、教改經驗,寫出一些有較價值的**(含經驗總結、實驗報告),以指導學科教學。每篇**應力求突破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5、要以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為立足點
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
3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泥越
教學**
談新教師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一位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教師,面臨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
但如何才能教學生學呢?特別是如何才能教學生學得好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研究了。
所以,教師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教學研究。那麼,教師尤其是新走上崗位的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呢?
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和教研實踐,談談幾點看法,供老師們參考。
一、認識教學研究的性質和意義
1.教學研究的性質。教學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對教學工作的研究。
我們認為,教學研究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科學。作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科學」,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外,還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以及教學管理學、教育統計學等教育基礎理論作指導,有很強的理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就是它最本質的屬性。
2.教學研究的意義。首先,教學研究是建設科研型教師隊伍的需要。
教學研究不應只是教研人員和教育專家的專利,我們一線教師也應該而且能夠開展教學研究。時代越來越需要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曾指出:
「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這是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經歷充分說明,要探索教學規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必須轉變3.
4.2.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4樓:妙酒
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教研組作為一個教學研究最為基層的實體由來已久,但是並不意味著教研組活動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這樣三層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儘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怎樣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我將其歸結為五方面,分別是: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五點中,著重交流第四點,詳細描述我們是怎麼做的,其餘四點就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1、給予引導、幫助及監控
2、培養組長自我反思的習慣
3、對教研組長的評價實現多角度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1、研究問題來自於真實的教學環境。
2、研究內容系列專題化。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1、對話建立於自我的思考
2、對話要有民主的氛圍。
3、多元的對話途徑。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原本屬於教研組長或上課教師的工作,從始至終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重心從一個教師轉移到了如何讓每一個生命個體主動參與進來,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對教學的思考,從而使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得到發展。
聚焦問題階段:每位教師每週提出一至兩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者提出一個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來自於自己的課堂實踐,也可以來自聽別人課堂實踐後的所思所想。
例如本學期,我們開展了校本教研發現真問題的聽課活動,每位教師在聽好一節課後必須提交兩個問題。(舉例讀)教研組利用每週活動時間,通過問題會診、問題答辨等方式,能討論解決的當場解決,如不能解決的則也會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剝離其非質化的東西,使問題得以明朗並逐步聚焦,最為此問題便成為下學期的研究主題。
情報蒐集階段:教研主題產生之後,由組內每一位成員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務。
或是現狀分析、或是理念引領、或是案例的蒐集整理。在這樣的過程中使每位教師在任務驅動之下,主動地去探尋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而在這樣的搜尋情報過程中,有助於每個教師對該研究主題的提升。
以課為載體的研究階段:研究應與課結合在一塊兒,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須經過實踐得以驗評。過程中要改變一人上課教研組長賣力的教研方式,倡導每一位教師提前介入,一起與上課教師經過寫教案、試教、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在這樣一起研磨的過程實現共同成長。
我校數學教研組曾經於2023年3月25日開展過市級校本教研展示活動,這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動,該次活動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開展有效地自主**。流程如下:
● 課題的確定、評課維度的確定
課題的確定 在教研課中,課題的確定一般是由執教教師所決定的,但是我們把課題確定的過程作為全組教師研究教材、並明確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適合用於這一學習方式的過程。
環節一:研讀教材,並根據自主**的理論知識,在個人認識基礎上並結合教學進度,確定你認為適合於開展自主**學習方式的課題。
環節二;交流討論,我認為哪一堂課是適合於開展自主**這一學習的運用?我為什麼是這樣認為的?在研討的基礎上,最後確定了兩堂課。
評課維度的確定 全組討論:只停留於對課堂教學策略的評課方式行不行?怎樣更有利於對主題形成清晰的認識?
研討的結果:評課應圍繞主題制定出評課的維度,這樣才能使對課的解剖更具有針對性,從而使我們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討論:
評課維度提出的依據是什麼?提出怎樣的維度?研討結果:
評課維度應依據前期出現的一些教學行為與自主**學習之間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維度應該在自主**這一學習方式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最後我們確立了四個評課的維度並在每個維度上安排了兩到三個重點點評的教師。
● 試教、提出修改意見
試教前,我們要求兩位上課教師先自己備出教學預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師的原創;原因二:
改變教師依賴別人指導的心理與行為。3月11日進行了第一次試教。按照慣例,全組教師到場聽課,並於當於下午進行了課後研討。
研討包括:1、說課:關鍵要讓執教教師說出你對教材是怎麼理解的?
目標定位是什麼?你是通過哪些細節落實目標的?2、教師評課:
提出哪個環節上是不夠好或不夠清晰的?並且質疑執教教師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並提出是否可以這樣改進,會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
● 課堂教學展示,數學組教師和其餘學科部分教師研討活動
展示集體智慧的結晶,使每個教師從中看到我們改進後的策略是否有利於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一起來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發展。
回顧這個全體教師一起行進的過程,過程中蘊含了全體教師與文字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對話使教研活動變成了創造、生成的過程,對話促進了每一位教師的共同成長,對話了促進了學校教研組文化的形成。
主題總結階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沒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題的教學研究告一段落之後,要引導教師抓住教師的說課、上課、評議的環節,讓教師在自我比較、同行評價、集體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長點,在一段時間裡對研究專題深入進行實踐解剖,積累教與學的原始資料,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資料進行加工、構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論色彩的案例研究,經過案例教學的驗證,直到對典型案例進行符合教育**要求的精緻加工,整合到教育專題**的理論框架中去。
這樣,教師的研究就從直觀、感性、經驗的水平提高到理論聯絡實際、揭示本質特徵和因果關係的水平上。教研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在一學期內經歷一次上述的全過程,只要持之以恆,教學研究活動的質量和效益就會明顯提高。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發揮評價導向作用,在學校內廣泛深入開展建立品牌教研組活動,從「教研組長負責任、教研活動規範求特色、教學常規質量監控有實效、教研氛圍濃厚、教研有實績、其他」六個方面加以評價。在校內樹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領教研組工作不斷提升品質,從而形成比、學、趕、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圍,推動教研組活動有效地開展。
如何開展教師行動研究,教師怎樣作教育行動研究實施問題解決方案問題情況
教師行動研究是指 教師對自己的思想 信念 知識及其實踐進行有目的 有系統 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實踐理性,獲得專業成長的過程。通過學習 教師如何做行動研究 我感受很 深,尤其是 理想與行動研究有什麼關係 這個話題。建議我們 強化自己對目標實現的期望和體驗,淡化對外在評價的追求。首先,我們不...
如何進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進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方法是要有素質的老師去引導,你可以給孩子們講故事,最好是學生們喜歡的明星 偶像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問題對於現在的學生觸動是最大的,還有就是組織活動讓同學們把在生活中遇得到問題和自己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與其他人分享討論,老師再給出最好的答案,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不同解決方案的優劣,從中體會,這樣的方法...
家庭教育如何開展,怎樣進行家庭教育?
說的沒錯,還有,要尊重孩子,孩子就算小,也會有自己的自尊心。父母和孩子要多相處交流,缺愛的孩子容易自卑自閉,缺乏安全感容易心理不健康。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愛孩子要適度,獎罰有度,想成功先成仁。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親 您好,您的問題已經收到了,請耐心等待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