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漢語中「食其」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好多人名裡都有

2021-05-05 01:03:18 字數 5532 閱讀 1297

1樓:吾愛岐王李茂貞

食其:字面意思為 吃它的(器官、部位、味道),指要自食其力。就像現在的人叫:自強、自立、自信

很有激勵的感覺。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他的成功機會也會大一些。

如:酈食其 讀lì yì jī 。酈食其,陳留高陽鄉(今河南杞縣人),少年時就嗜好飲酒,常混跡於酒肆

中,自稱為高陽酒徒。

審食其(?-前177),讀shěn yì jī,西漢沛縣(今屬江蘇)人。初任劉邦舍人,與呂后同時為項羽所

俘,漸為呂后所親信。後封闢陽侯。呂后時,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決事,權勢很大。呂后死,

陳平、周勃誅殺諸呂,他被免去相位。後為淮南王劉長所殺。

擴充套件資料

漢語的歷史發展時期分為:古代漢語分為:

上古漢語:秦漢以前(包括秦漢)

中古漢語:魏晉至五代

近古漢語: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漢語: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話部分

現代漢語:五四至今

上古漢語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

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

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

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

言」的共同語。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重新統一之後,進一

步規範了文字,以小篆作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漢語

這種漢語使用於隋朝、唐朝和宋朝(7-10世紀),可以分為《切韻》(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

及《廣韻》(10世紀)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漢把這個階段稱為「古代漢語」。語言學家已能較自

信地重構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

這種證據來自幾個方面:多樣的現代方言、韻書以及對外語的翻譯。正如印歐語系的語言可以由

現代印歐語言重構一樣,中古漢語也可以由方言重建。

另外,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來總結漢語的語音體系,這些資料仍然是現代語言學

家工作的基礎。最後,漢語的語音可以從對外國語言的翻譯中瞭解到。

近代漢語

近代漢語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以早期白話文獻為代表的漢語。《水滸傳》《西遊記》等書

所用語言即為近代漢語。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漢語。 2023年,讀音統

議會通過投票方式確定了「國音」標準,這種標準音習慣上稱之為「老國音」。2023年,當時的

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了「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決定採用北京語音標準,稱之為「新國音」。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漢語的各種方言,即不同地區的漢族人

所使用的語言,這些語言都是漢語,只是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而狹義的現代漢語則是指「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

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所代表的標準現代漢語也是中國的

國家通用語言。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好多人名裡都有食其,《史記索隱》解釋說:食音異。酈、審、趙三人同名,其音合併同,以六國時衛有司馬食其,並慕其名。

司馬貞認為,酈食其、審食其、趙食其名中的「食其」,都來自於戰國時期的「司馬食其」,是因為他們都羨慕司馬食其。

3樓:誠信為本

這是個非unicode字,只有**:沒有字元。

在古漢語中「食其」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好多

4樓:雲曉寒

酈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陳留縣高陽鄉人。

少年家境貧寒,好讀書,只得當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賤小吏。但是儘管如此,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裡的人們都稱他為「狂生」。

將,在古漢語中有哪些意思

因在古漢語中有什麼意思?例子? 20

5樓:匿名使用者

因 yīn:

【釋義】原指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也可解釋為理由。引申為依,順著,沿襲等動作。業因果報,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

【基本字義】:

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因。因素。因果。**。

2、理由:因為。因而。

3、依,順著,沿襲:因此。因之。因循(a.沿襲;b.遲延拖拉)。因噎廢食。陳陳相因。

【因在古漢語中的應用、意思及舉例】:

一、名詞:

1. (會意。從囗( 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車席子上。本義:「茵」的本字,坐墊,車墊)

2. 同本義

因,就也。——《說文》。朱駿聲注:「囗大俱非義。 **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縫線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說是也。」

3. 原因

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梁書·範縝傳》

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白居易《有木》詩

4. 又如:因果報應(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結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前因後果

5. 機會

於今無會因。——《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 姓

二、用作動詞:

1. 依靠;憑藉

誰因誰極。——《詩·傭風·載馳》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韓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 又如:因緣(憑藉;依據)因贓假位(利用賄賂買得官職);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私利);因依(倚傍;依託);因附(依附);因國(可以依靠、利用的國家)

3. 沿襲,承襲

殷因於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論語·為政》

因遺策。——漢· 賈誼《過秦論》

因秦宮室,據其府庫。—— 張衡《東京賦》

4. 又如:因承(承襲,因襲);因習(相沿成習,沿襲)

5. 連線

水邊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數百個。——宋· 陸游《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

6. 順;順應

因其固然(因:順著。固然:本來的樣子。指牛的自然結構)。——《莊子·養生主》

以徑寸之木…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因勢象形,就著木頭的原樣來模擬形狀。因,就著,順著。

勢,形勢,這裡指材料本身的形狀特徵。象,動詞,模擬。形,形狀)。

——明· 魏學洢《核舟記》

7. 又如:因便(順便);因風吹火(比喻順勢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趨赴

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國語·鄭語》。

三、用作介詞:

1. 由於,因為

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從…出發 。如:因命守時(依照命運的安排,守候時機);因敵取資(從敵人那裡取得所需物質)

4. 趁著;乘便

因利乘便。——漢· 賈誼《過秦論》

遊於三輔,因入京師。(因,乘便)。——《後漢書·張衡傳》

四、用作形容詞:

1. 親,親近

因心則友。——《詩·大雅·皇矣》

親有禮,因重固,閒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左傳》

2. 又如:因心(親善仁愛之心);因母(親母)

五、用作連詞:

1. 於是,就

因以諷諫。——《後漢書·張衡傳》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蟲,納比籠中。——《聊齋志異·促織》

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2. 因而

因以其伯。——《詩·大雅·韓奕》。

因使唐雎使於 秦。——《戰國策·魏策》。

【常用片語】:

1. 因材施教 yīncái-shījiào

根據不同物件,也就是針對學習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 。

如:別類分門,因材施都。——清· 鄭觀應《女教》

2. 因地制宜 yīndì-zhìyí

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條件,制定相應的妥善措施 。

如: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漢· 趙曄《吳越春秋》

3. 因禍得福 yīnhuò-défú

因遭災禍,反倒獲得了好處。

如:此乃是個義夫節婦一片心腸,感動天地,所以毒而不毒,死而不死,因禍得福,破泣為笑。——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

4. 因利乘便 yīnlì-chéngbiàn

因、乘:憑藉、依靠。乘著有利的形勢。

如:吾儕小人也,若不因利乘便,以求富貴,畢世以來,未可得志也。——《舊五代史·王繼弘傳》

5. 因陋就簡 yīnlòu-jiùjiǎn

指將就原有的簡陋條件 [辦事]。比喻任其簡陋、不求改進。

如:當豐亨豫大之時,而為因陋就簡之說,君臣上下,動以此藉口,於是安意肆志,無所不為,而大禍起矣。——宋· 朱熹《朱子全書》

6. 因人成事 yīnrén-chéngshì

依憑別人辦成事情。

如:毛遂曰:「眾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7. 因時制宜 yīnshí-zhìyí

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措施。

如:所遇不同,故當因時制宜。——《晉書·劉頌傳》

8. 因勢利導 yīnshì-lìdǎo

順著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

如: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9. 因襲 yīnxí

指沿用過去的規章制度或方式方法。

如:法度無所因襲。——《漢書·劉歆傳》;因襲陳規。

10. 因循 yīnxún

(1) 沿襲按老辦法做事。

如:因循守舊。

(2) 遲延拖拉

如:因循坐誤。

(3) 輕率;隨便

苟或因循,何由體悟。——《五燈會元》

11. 因循守舊 yīnxún-shǒujiù

死守老一套,不圖更新。

12. 因噎廢食 yīnyē-fèishí

因吃飯噎住而索性不吃,引申為怕出麻煩而不敢去做 。

如:若是後人問來由,一律的奉以為法,豈不是因噎廢食了麼?——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3. 因由 yīnyóu

(1) [口]∶理由;由頭

如:有因由。

(2) 因緣;緣分

如:夙世因由。

(3) [cause]∶原委;原因

有原多因由

14. 因緣 yīnyuán

(1) [佛教]∶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如:灑家在五臺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先主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7樓:匿名使用者

因:趁。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其,在古代什麼意思,「其」在古漢語中的所有意思

一般作代詞 這個人,他,某件事物 你要看在什麼地方,出現在哪句話中 其 在古漢語中的所有意思 名 1.通 期 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 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將至。易 繫辭下 1.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 箕 本字。金文又加聲符 丌 j 變成 其 j 本義...

古漢語字典中 處「是什麼意思,古漢語字典裡面每個字解釋的時候裡面會有一個圓圈上面寫上又 字請問又字後面的註釋是什麼意思

1 居住 2 止,隱退 3 對待 相處 4 安排 5 決斷 6 定 常 7 地方 處 陽聲1 停留 2 居住 3 佔,佔據 4 相處,交往 去聲5 處所,地方,位置 6 處理,安排 古漢語字典裡面每個字解釋的時候裡面會有一個圓圈上面寫上又 字請問又字後面的註釋是什麼意思 古漢語字典裡面,每個字解釋的...

青春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青和春分別什麼意思?謝謝!速度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綠,故稱。2 指青年時期 年紀輕。3.指年齡,年歲。4.比喻美好的時光 珍貴的年華。5.酒名。青,古義為藍色.荀子 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有人說 而勝於藍,並不是原文 藍字在古代不表示顏色,而是指一種草本植物,葉子可以提製藍色染料.青又指深綠色.劉禹錫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