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記和保持是再認與回憶的結果和體現,再認和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前提和基礎。這道判斷題對不對

2021-05-06 05:06:20 字數 6184 閱讀 9703

1樓:幽默對聯

識記和保持是再認與回憶的結果和體現,再認和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前提和基礎。這道判斷題是對的。

2樓:夢四葉之小熊

好像心理學的題目。。。不記得了

3樓:水晶玻璃芯

實際和保持的再認與回憶的結果和體現在人和回憶是實際和保持的前提和基礎,這判斷道對不對?

其實這個判斷的話也是對的,如果說根本都不認識或者記憶的話,那保持在任何回憶的結果,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說實際確確實實是他的一個體現,他的一個基礎和一個前提,如果沒有這樣子的前提的話,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去把這個事情,然後接好或者沒有辦法去把這個事情處理好

簡述學前兒童記憶的過程包括

4樓:李樹的戀愛

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

(一)識記

識記是記憶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是指個體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它具有選擇性的特點. 它是一個反覆 感知的過程,多次地看、聽、想、觸控等就形成了聯絡,即刺激物和訊號之間建立了聯絡.

根據識記有無目的性,可以把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無意識記指事前沒有明確目的,也不 需要意志努力的識記.有意識記是有明確的識記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並運用一定方法的識記.

(二)保持

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它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大腦就像一個倉庫,把我們感知的資訊存放在裡面.但這種存放卻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先後學習的材料在頭腦中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我們大腦本身的一些生理機制,識記的材料在保持過程中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和遺忘.

所謂遺忘就是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和再現,或者是錯誤地再認和再現.保持和遺忘是相反的過程, 也是同一記憶活動的兩個方面:保持住的東西就不會被遺忘,而遺忘了的東西,就是沒有被保持.

保持越多, 遺忘越少.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現象作了比較系統的 研究,並繪製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識記後在頭腦中保持的材料隨時間的推移是遞減的;這種遞減在識記後的短時間內特別迅速,遺忘較多;隨著時間的進展,遺忘逐漸趨緩; 相當時間後幾乎不再遺忘.因此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

所以學習後及時複習是十 分必要的. 遺忘有各種情況:能再認不能回憶,叫不完全遺忘;不能再認也不能回憶,叫完全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 回憶,叫臨時性遺忘;永遠不能再認或回憶,叫永久性遺忘.

(三)回憶和再認

回憶和再認是在不同的條件下恢復過去經驗的過程,是記憶過程的第三個環節.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能把它們在人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稱為回憶;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能把它們加以確認的過程稱為再認.

既不能再認又不能回憶的現象稱為遺忘,遺忘是保持的對立面. 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這三個過程,是有密切聯絡的.識記、保持是再認和回憶的前提;再認和回憶是 識記與保持的結果和證明.

簡單地說,這個過程就是記憶.因此,也可以說,「記」是「憶」的前提,「憶」是「記」 的結果和驗證.

記憶的過程分為哪幾個?

5樓:匿名使用者

有三個過程:

1、識記

識記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區分、認識並在頭腦中留下一定印象的過程。對事物的識記有些通過一次感知後就能達到,而大部分內容則需要通過反覆感知,使新的資訊與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形成聯絡。識記作為記憶過程的第一環節,對記憶效果的好壞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因此,瞭解、掌握識記規律,有助於改善記憶。

2、遺忘

遺忘是指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和再認,或者回憶和再認有錯誤的現象。按照資訊加工的觀點,遺忘過程在記憶的不同階段都存在。遺忘基本上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心理現象。

因為感知過的事物沒有全部記憶的必要;識記材料的重要性具有時效性;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3、再認和回憶

(1)再認

再認是過去經歷的事物重新出現時,能夠被識別和確認的心理過程。在再認過程中,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材料的再認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和影響再認的因素有關。

(2)回憶

回憶是在一定誘因的作用下,過去經歷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再現過程。如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學生要把頭腦中所保持的與該問題有關的知識提取出來,這種提取過程就是回憶 。

擴充套件資料

記憶學的發展: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帕蒙尼德認為,人的記憶是由明暗(或冷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體,只要混合體沒有受到干擾,記憶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體發生變化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在記憶問題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紀的思想家柏拉圖。他的理論被稱為"蠟板假說"。他認為,人對事物獲得印象,就象有稜角的硬物放在蠟版上所留下的印記一樣。

人對事物獲得了印象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印象將緩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

這就象蠟版表面逐漸恢復了光滑一樣。所謂"光滑的蠟版"相當於完全遺忘。這種學說雖然也不完善準確,但還是影響了許多人。

一直到公元17世紀,記憶研究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進展。

17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以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聯想主義"心理學派。霍布斯對記憶現象做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洛克則在歐洲心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記憶現象--"聯想"一詞,此後"聯想"便成了專門的術語了。

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一是對記憶進行嚴格數量化的測定,二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並繪製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2023年他出版了《論記憶》一書。從此,記憶成了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記憶研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英國、日本、蘇聯等國家或設立記憶法專科學校,或開辦函授教學,開始對人們進行增進記憶的普及教育。

6樓:晴天依舊

記憶的基本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對事物的識別和記住,並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保持是對識記內容的一種強化過程,使之能更好地成為人的經驗。

回憶和再認是對過去經驗的兩種不同再現形式。記憶過程中的這三個環節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和再認,而回憶和再認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

由此看來,記憶的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記憶的基本過程也可簡單的分成「記」和「憶」的過程,「記」包括識記、保持,「憶」包括回憶和再認。

識記識記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區分、認識並在頭腦中留下一定印象的過程。對事物的識記有些通過一次感知後就能達到,而大部分內容則需要通過反覆感知,使新的資訊與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形成聯絡。識記作為記憶過程的第一環節,對記憶效果的好壞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因此,瞭解、掌握識記規律,有助於改善記憶。

識記的分類

1.根據識記是否有目的,可以把識記分為兩種:

無意識記

無意識記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在識記過程中也不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發生的識記。如看過的電影、戲劇,聽別人講過的故事以及我們所經歷過的某些事,感知它們時並沒有識記的意圖,但這些內容以後能重新出現在腦海裡,對這些內容的識記就是無意識記。

無意識記的內容是構成經驗的重要部分,對心理活動及行為也有明顯的影響。無意中所經歷的事情,在我們有意識地面臨某些情境、處理某些問題時,能作為已有經驗起幫助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所做的工作,會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心理、行為上發生變化。

如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會在無形中影響整個民族的心理,使其帶有本民族文化的特點。

無意識記帶有極大的選擇性。一般來講,進入無意識記的內容有兩個特點:一是作用於人們感覺器官的刺激具有重大意義或引人注意。

如人們對新異的事物會過目不忘;二是符合人的需要、興趣以及能產生較深刻情緒體驗的內容。如參加高考時的情境,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的情境等。無意識記對人們知識經驗的獲得有積極作用,作為教師應該儘量使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愉快地學習。

但是,無意識記不能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識記內容應通過有意識記來獲得。

有意識記

指有預定目的,在識記過程中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識記。有意識記過程是在識記目的支配下進行的。識記的目的性決定了識記過程是對識記內容的一個積極主動的編碼過程。

這種編碼包括「識記什麼」和「怎樣識記」。「識記什麼」確定識記的方向和內容,「怎樣識記」是採取什麼方法才能更好地記住所要識記的內容。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識記就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

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師一般會先作交代,使學生產生識記意圖,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識記新知識。為了更好地記住教師所講內容,有些同學採取專心致志地聽,即用心記的方法,有的同學採取心記與筆記相結合的方法等。

人們的全部知識經驗就是通過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的方式獲得的。不過,就識記效果而言,有意識記優於無意識記。作為教師,瞭解識記的這一規律,有助於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要合理地給學生布置任務,以達到良好的教與學的效果。

2.根據識記時對材料是否理解,可以把識記分為兩種 :

機械識記

機械識記是指在材料本身無內在聯絡或不理解其意義的情況下,按照材料的順序,通過機械重複方式而進行的識記。如對無意義音節、地名、人名、歷史年代等的識記。這種識記具有被動性,但它能夠防止對記憶材料的歪曲。

對於學生而言,這種識記也是必要的,因為有一部分學習內容的確是需要精確記憶的,如山脈的高度、河流的長度等。也有些內容,限於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可能真正理解其意義,但這些知識對以後的學習是重要的,也應該進行機械識記。如小學

一、二年級的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實際上,純粹的機械識記是很少的,人們在識記過程中,總是儘可能地把材料加以意義化。按照資訊加工理論的觀點,個人對任何輸入的資訊都要儘可能地按自己的經驗體系或心理格局來進行最好的編碼。

如記**號碼,並不是單純重複記憶,而會利用諧音或找規律等方式使之意義化。

意義識記(理解識記)

意義識記是在對材料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材料的內在聯絡而進行的識記。在意義識記中,理解是關鍵。理解是對材料的一種加工,它根據人的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分析、比較、綜合、來反映材料的內涵以及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由於意義識記需要消耗較多的心理能量,與機械識記相比,它是一種更復雜的心理過程。意義識記應該是學生識記的主要形式。

遺忘遺忘是指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和再認,或者回憶和再認有錯誤的現象。按照資訊加工的觀點,遺忘過程在記憶的不同階段都存在。遺忘基本上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心理現象。

因為感知過的事物沒有全部記憶的必要;識記材料的重要性具有時效性;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遺忘雖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但其發生發展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他用無意義音節為實驗材料,以自己為實驗物件,在識記材料後,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學習,以重學時所節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

省時間和次數為指標 。

他繪製出遺忘曲線。遺忘曲線所反映的是遺忘變數和時間變數之間的關係。該曲線表明了遺忘的規律:

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在識記之後最初一段時間裡遺忘量比較大,以後逐漸減小。即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的。繼艾賓浩斯之後,許多人對遺忘程序的研究也都證實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基本上是正確的 。

產生遺忘的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如因疾病、疲勞等因素造成的遺忘;也有心理方面的[13-14] 。關於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學說:

痕跡衰退說:主要強調生理活動過程對記憶痕跡的影響,認為遺忘是由於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從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來看,記憶痕跡是人在感知、思維、情緒和動作等活動時大腦皮層上有關部位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絡,聯絡形成後在神經組織中會留下一定的痕跡,痕跡的保持就是記憶。

在有關刺激的作用下,會啟用痕跡,使暫時神經聯絡恢復,保持在人腦中的過去經驗便以回憶或再認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些沒有被強化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造成遺忘。記憶痕跡衰退說還沒有得到精確有力的實驗證明,但它的解釋接近於常識,正像某些物理、化學痕跡也會隨時間推移而消失一樣,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干擾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所識記的先後材料之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是支援干擾說的有力例證 。

壓抑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這種理論用以解釋與情緒有關內容的暫時性遺忘是有效的。

這一理論是由弗洛伊德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他認為,那些給人帶來不愉快、痛苦、憂愁的體驗常常會發生動機性遺忘。

同化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知識的組織和認知結構簡化過程。這是奧蘇伯爾根據他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對遺忘提出的一種獨特的解釋。

他認為,當人們學到了更高階的概念與規律之後,高階的觀念可以代替低階的觀念,使低階觀念遺忘,從而簡化認識並減輕了記憶。在真正的有意義學習中,前後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相互促迸的,因為有意義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後面的學習則是對前面的學習的加深和補充

大象與犀牛決鬥結果是,大象和犀牛對打,誰會贏?

大象不敵犀牛,應該是一個在全世界共同的現象了。不過,犀牛大象的爭鬥,從未有鬥到死亡的紀錄,大家也就是一點兒小矛盾,犯不著你死我活麼。犀牛和獅子,大象和老虎之間的戰鬥,就血腥的多。至於用角挑著大象,那恐怕只有大犀牛能夠做到 差多了好不 成年大象 哪怕母象 殺死成年雄性犀牛不費勁 犀牛看到大象要麼跑 要...

4的5倍與53的和相加,結果是多少

3 4 5 15 5 3 15 4 25 28又3 4 1.20個2 3的和是多少?2.3 4與5 8的和的5倍是多少?3.一個數減去2 9,結果是11 8,這個數是多少?20個2 3的和是多少?2 3x20 40 3 2.3 4與5 8的和的5倍是多少?3 4 5 8 x5 6 8 5 8 x5 ...

46與37的和減去它們的差,結果是多少

4.3 3.7 4.3 3.7 8 0.6 7.4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 採納答案 4.6 3.7 4.6 3.7 8.3 0.9 7.4 80.5與3.7的和減去它們的差,結果是多少 80.5 3.7 80.5 3.7 80.5 3.7 80.5 3.7 7.4 與的和減去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