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過客守望者
《大學》三綱領:
《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
八條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
三綱領八條目介紹:
中國宋明理學家對《禮記·大學》的中心論點所作的概括。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學章句》中,把《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
三綱領八條目成為後世封建政治倫理哲學的重要內容。《大學》本身對「格物」、「致知」未作解釋,朱熹認為這是原文有闕佚,於是補撰《格物致知傳》一章,簡括地表述了他自己的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給《大學》增添了原來沒有的哲學內容。此後,在理學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以及理學家和反理學的思想家之間,圍繞「格物致知」問題了爭論,在客觀上促進了理論思維的發展,豐富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哲學史。
2樓:
《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
八條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
3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領,在明明德 在親明 在止於至善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平。 我要分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之間的關係?
5樓:
三綱領就是明德、新民、至善;
意義簡釋如下:
明德是任何人都稟受於天,至靈而不汙染的本性,它能夠與天地相溝通。「明明德」是肯定人類與生具有靈明的德性,現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覺。人之行善避惡,並非社會規範所外加的義務,卻有內在本然的基礎。
道德實踐的價值是由內而發的,人性是向善的。
親民是在明曉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後,幫助其他人去除汙染心靈的東西,使他們同樣能夠達到與自己同樣心靈純潔的境界。覺悟「明明德」 此一天生能力之後,就須 「親民」,親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進。人生的一切變化生滅,唯有在遵循內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遠做個新人。
至善是指心靈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達到自然與事物發展相統一的境界。「明明德」和「親民」的一切方向是「止於至善」。以「止於至善」為方向或目標,等於是永無止境的期許。
八條目是什麼呢?八條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意義簡釋如下: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鏡子,本來全體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現在逐漸擦去灰塵,使恢復光明,有了真知。
所謂知,指道德意識而言,知既至,則能明是非、善惡之辨,聞見所及,胸中瞭然。物格而後知至。
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發於心之自然,非有所矯飾,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獨」上下功夫,嚴格要求自己,修養德性,知至而後意誠。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意不自欺,則心之本體,物不能動,而無不正。心得其正,則公正誠明,不涉感情,無所偏倚。故意誠而後心正。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無偏見,無邪念,才能為人民所擁護。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功夫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點。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教化人民。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君主要像保護初生的小孩那樣保護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舊佈新,日新又新。統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愛之風充滿全國,國治而後天下平。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潔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質,作為人民的榜樣。由於平天下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君主尊老興孝,敬長興悌,恤孤愛民,布行仁政。
君主要實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坦誠至公,以德為本,舉拔賢臣,提倡忠信,開源節流,以義為利,如此則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學》中「三綱領」是什麼呢?
6樓:硬幣小耗
三綱領就是明德、親民、至善;
補充:《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翻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賞析:大學之道是這樣一條道路:從明明德開始,通過作新民,最後止於至善。
1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麼,應該如何做人。
2「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兩層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斷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為生民立命,讓老百姓樹立新觀念,過上新生活。
3「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也就是無善。無善就是不刻意為善而善,無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顆真正的善心.
7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領就是明德、新民、至善;
8樓:哭咽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9樓:字澤語席驕
《大學》三綱領:
《大學》提出的「明明德」、
「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
八條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
三綱領八條目介紹:
中國宋明理學家對《禮記·大學》的中心論點所作的概括。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學章句》中,把《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稱為「大學之綱領」,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大學之條目"。後人稱之為「三綱領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
三綱領八條目成為後世封建政治倫理哲學的重要內容。《大學》本身對「格物」、「致知」未作解釋,朱熹認為這是原文有闕佚,於是補撰《格物致知傳》一章,簡括地表述了他自己的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給《大學》增添了原來沒有的哲學內容。此後,在理學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以及理學家和反理學的思想家之間,圍繞「格物致知」問題了爭論,在客觀上促進了理論思維的發展,豐富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哲學史。
大學中的三綱和八目指的是什麼,有什麼現代意義
三綱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明明德 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 在親民 是指發揚了善性之後,即從事治民。治民要親愛人民。所謂 止於至善 就...
三綱五常的解釋
三綱為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出自 封神演義 可見,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君主應該成為臣下的表率,父親應該成為兒子的表率,丈夫應該成為妻子的表率,身處某種位置...
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的三綱五常,究竟是什麼意思
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