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篇章,有關 史記 的資料

2021-05-25 17:31:01 字數 4342 閱讀 2836

1樓:匿名使用者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給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臣都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

「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大王道這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

」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

魯國有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母親:「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不信。一會兒,又有人說:「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還是不信。等第三個人告之:「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扔下梭子,拋下織布機,翻牆逃走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魯國有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母親:「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不信。一會兒,又有人說:「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還是不信。等第三個人告之:「曾參殺人了。

」他母親扔下梭子,拋下織布機,翻牆逃走了

3樓:死亡太保

鴻門宴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

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

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荊軻刺秦王

戰國晚期,荊軻出生在衛國朝歌(今淇縣朝歌鎮)。荊軻自幼習文練武,長大後智勇雙全,懷有一腔報國之志,人稱他為荊卿或衛卿。當時正是秦王為稱霸天下而四處發動戰爭的動亂時期,而一心尋求報國機遇的荊軻卻始終未能得到衛國國君的賞識,讓他英雄無用武之地,空懷報國之志。

懷有俠肝義膽的荊軻看到報國無望,於是從家鄉出走遊歷四方,足跡到達韓、魏、趙、燕諸國。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荊軻結識了一批仁人志士,與他們切磋劍法,討論天下大事。這期間,他也曾因政見不同而與一些人分道揚鑣。

最後,荊軻流浪到了燕國,並與當地的高漸離等知名人士結成了莫逆之交。燕國的太子丹得知荊軻為賢勇之人,把他接到府中敬為上賓,拿出自己的衣服、飯食和他共同分享,並尊他為上卿。這樣的知遇之恩令荊軻深為感激,使他甘願為太子丹兩肋插刀,做出了赴咸陽刺殺秦王的駭人之舉。

「荊軻刺秦王」是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場面之一,荊軻將自己置身於這個場面之中,他的名字因此載入了史冊。

完璧歸趙

戰國時,趙惠文王得到了世間罕見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想把美玉佔為己有,便派人送信給趙王,騙他說秦國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

趙王想將寶玉送給秦國,卻擔心秦國不履行諾言;想不給,又怕得罪秦國。同大臣們也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來,想找一個適當的人出使秦國,一時又找不到。這時,一個叫繆賢的大臣推薦自己的門客,說他可以擔當出使秦國的任務。

這個門客就是藺相如。他見到趙王后,主動提出拿著寶玉出使秦國,並表示:秦國把城池割讓給趙國,我就把玉留在秦國;秦若不給城,我一定把寶玉完整無缺地帶回趙國。

「臣請完璧歸趙。」趙王點頭同意了。

藺相如來到秦國謁見了秦王,並獻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滿心歡喜,愛不釋手,傳給大臣和妃嬪們**,壓根兒不提劃給趙國十五座城池的事。

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並無誠意,便心生一計,上前說道:「這塊美玉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信以為真,便命侍臣將璧傳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退幾步,背靠柱子,憤怒使得他的頭髮豎起將帽子頂起。他說:「大王只顧觀賞寶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見您並無誠意,所以我將璧收回。

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這根柱子上,這塊寶玉也一塊兒撞碎。」秦王怕寶玉真的撞碎,趕緊道歉,並派人將地圖拿來,裝模作樣地將準備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給藺相如看,還答應過幾日舉行盛典,正式迎接藺相如。

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設**了。當天夜裡,便叫手下人穿著破衣服,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在正殿裡隆重地接待了藺相如。藺相如對秦王說:「我看大王並無誠意,因此早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

我並不是想違約,秦國比趙國強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態,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趙國一定不敢不將寶玉拱手相送。我知道這樣做是欺騙了您,請您把我煮死吧!不過,也請您先好好考慮一下該怎麼做。

」秦王惱怒萬分,但又無可奈何,心想,殺了他不但得不到寶玉,還把秦、趙的關係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有關<<史記>>的資料

4樓:小笑聊情感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取材《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

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9]

創作過程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整理和論述歷史。《隋書·經籍志》載:「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

」可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可惜壯志未酬。

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

《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撰寫《史記》。

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

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包含了哪幾部分?分別是形容哪種人的?

5樓:筆有千秋業

一、這個問題涉及到《史記》這部史書的體

《史記》中的故事,《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著名的有 軒轅天子 出自 史記 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 史記 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 史...

史記中的故事史記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著名的有 軒轅天子 出自 史記 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 史記 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破釜沉...

史記是誰寫的,史記是誰寫的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元封三年 前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 前104 與唐都 落下閎等共訂 太初曆 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 顓頊歷 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 史記 難道你懷疑我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