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私塾有什麼特點,私塾有那些有缺點?

2021-06-29 23:12:17 字數 6575 閱讀 5453

1樓:乘雲踏浪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經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徵得先生同意,並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餘人,少者數人。

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

而“長學”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至於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採用注入式。

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複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

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2樓:

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孔子懷抱“人皆可以為聖賢”的道德理想,開創了有教無類的平民教育的先河。由此,全民族極其高漲的教育熱情,尊師重教、興學辦學、對子女較高的教育期望等等,形成儒教社會的一種特質和精神面貌。

與這一教育理想相連的制度安排,是著名的科舉制。結構精巧的科舉制,既是考試製度和學位制度,又是文官制度,這種“學而優則仕”的精英選拔機制,開闢了一個平等競爭、向上流動的社會通道,從而保持了封建社會的長期穩定。科舉制所奠定的依照教育程度來選拔**的制度,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文官制度,它最具有認識價值的特殊之處,是在一千多年前便已確立知識優先的準則,根據人的教育程度、學習水平來劃分人的社會地位,分配社會資源,從而奠定了一種知識社會、學歷社會的雛形——所謂的“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屋”,體現的都是對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排序。

私塾有那些有缺點?

3樓:匿名使用者

私塾來對學生的入

學年齡、自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複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

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塾師文化水平懸殊,他們當中既有像蒲松齡、鄭板橋那樣的文化名人,也有不少粗通文墨的腐儒。

私塾不開設算術、歷史、地理、格致,知識覆蓋面過窄;教材長期不變,知識老化問題嚴重

4樓:匿名使用者

封閉 機械 保守 讀死書

古時候的私塾和現在的學校的區別

5樓:鹿狼龍船

私塾是bai舊時私人所辦的du

學校,它是私學的重要

zhi組成部分dao。私塾有多種:有塾師自己辦內的教館、

容學館、村校,有地主、商人設立的家塾,還有屬於用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興辦的義塾。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作為私學的一種,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2000餘年延綿不衰,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它與官學相輔相成,並駕齊驅,共同為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培養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奮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校”一詞源於**時期。

西周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

西漢時學校分**和地方兩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於今天的大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於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

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2023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2023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

辛亥革命後,教育部公佈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

6樓:崎峰峻嶺

最大區別就是私塾是私家開設的學院,學校大多為公家的。

7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古代的私bai

塾和現在的學校功能相du同,都是為了教zhi書育人,把孩dao子們內一個個都打造成

容國家的棟樑之才。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就是,私塾完全是私立的,教書先生都是把學生們請到家,在家裡面教學生們讀書,而現在的學校不只是私立的,很多都是公共辦學。私塾裡的學生們也要經歷一系列的考驗,經過層層選拔,篩選出符合科舉考試條件的人。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擔負得起孩子的教育問題,一些貧苦人家的孩子是沒錢上學的,只有那些富家子弟或皇室的子女才有資格和能力進入私塾學習。古代的私塾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只有在特定年齡段的孩子才能得到進入私塾學習的機會。私塾分好幾種規模,有的教書先生是在自己的家裡面教學生學習的,這就屬於小規模的私塾,先生把學生們聚集到一個小屋裡,讓他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較大規模的私塾就是**們自己出錢建造的,就是為了能夠招攬一些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好好培養他們,從而達到興旺國家的目的。大規模的私塾就是混合型的了,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和皇宮裡的公主太子一起上課的,這樣能讓學生們互相瞭解,學到更多

古代私塾教什麼

8樓:咪浠w眯兮

年幼兒童先識“方塊字”(書寫在一寸多見方紙上的楷書字),識至千字左右後,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亦有直接教讀“四書”的。

教法大多為先教學生熟讀背誦,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由教師逐句講解。除讀書背誦外,有習字課,從教師扶手潤字開始,再描紅,再寫映本,進而臨帖。學童粗解字義後,則教以作對,為做詩做準備。

“四書”讀完後,即讀“五經”,兼讀古文,如《東萊博議》、《古文觀止》等,並開始學習作文。由於科舉取士深入人心,學塾也重視制科文字(八股文)的習作,為科舉考試作準備。學規極嚴,訂有嚴厲罰則,體罰為平常事。

《論語》、《孟子》屬於經典讀物,這時,也變成蒙學教材的一部分。私塾歷來實行個別教學,塾師根據不同人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安排課業。

私塾是私學的一種,清代地方儒學有名無實,青少年真正讀書受教育的場所,除義學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裡。

因此清代學塾發達,遍佈城鄉。以經費**區分,一為富貴之家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稱坐館或家塾;二為地方(村)、宗族捐助錢財、學田,聘師設塾以教貧寒子弟,稱村塾、族塾(宗塾);三為塾師私人設館收費教授生徒的,稱門館、教館、學館、書屋或私塾。塾師多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學生入學年齡不限。

自五六歲至二十歲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歲以下的居多。學生少則一二人,多則可達三四十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學童因為土地被充公而喪失了聘請塾師的能力。同時,隨著對塾師的思想改造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塾師感到不再適合設館謀生,便另圖他業。新中國成立後,私塾逐漸消失。

9樓:冷眼觀娛樂圈

古代私塾根據不同的孩子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

蒙館的學生由兒童組成,重在識字;經館的學生以成年人為主,大多忙於舉業。

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私塾乃我國古代家庭、宗教或者教師個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經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徵得先生同意,並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餘人,少者數人。

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教本“

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晉中之窗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

而“長學”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10樓:最愛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

而“長學”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至於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

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採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複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

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私塾是私家學塾的簡稱,古代很少把“私”和“塾”兩個字直接連起來使用。

私塾成為一個社會常用詞彙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以示與官立或公立新式學堂的區別。古人稱私塾為學塾、教館、書房、書屋、鄉塾、家塾,等等,這些字眼都帶有幾分文雅氣或親情味。私塾學生既有兒童,也有成年人。

按照施教程度,人們把私塾分成蒙館和經館兩類。蒙館的學生由兒童組成,重在識字;經館的學生以成年人為主,大多忙於舉業。根據私塾的設定情況,清末學部把私塾分為義塾、族塾、家塾和自設館。

義塾帶有免費教育的性質,以出身清貧家庭的子弟作為施教物件。族塾依靠族產支撐,屬於宗族內部辦學。族塾往往設在宗祠內,不招收外姓兒童。

富家大戶聘請名師宿儒在家專門教授自己的子女,這種私塾稱為家塾。自設館是塾師自行設館招生的私塾,不拘姓氏。過去,私塾多為蒙學程度,以自設館為最多。

塾師文化水平懸殊,他們當中既有像蒲松齡、鄭板橋那樣的文化名人,也有不少粗通文墨的腐儒。 作為中國固有的民間辦學形式,私塾有悠久的歷史。人們一般都認為孔子在家鄉曲阜開辦的私學即是私塾,孔子是第一個有名的大塾師。

追根溯源,私塾是從更早的塾發展過來的。西周時期,塾只是鄉學中的一種形式。《學記》追述西周的學制說: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當時,學在官府,官師合一,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歸的**,負責在地方推行教化。 最早關於塾的記載不是出自《尚書》,而是出自商代甲骨文。

據裘錫圭先生考證,在殷墟出土的卜辭中,有多處提到了塾。塾在卜辭中作“孰”,兩個字旁為上下結構。不過,商代的塾不是教育兒童的場所,而是宮門側之堂。

塾是怎麼得名的?清人顧震福的解釋是:“臣朝君至門外,當就舍更詳熟所應對之事。

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隸經雜箸》甲編卷下) 先秦時期,孔子只是諸子中的一子,儒家思想沒有被作為治國的工具使用。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為一尊,變成了重要的社會統治資源。

以傳遞儒家文化為己任的私塾從此在社會上站住了腳跟,雖歷經戰亂而綿延不絕。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出現推動了私塾的發展。當時,科舉考試主要是圍繞儒家經典“五經”的。

明清科舉考試的重心向“四書”傾斜,而“四書”同樣屬於儒家經典的範圍。此外,宋明理學家注重對兒童進行倫理教育,並制訂鄉規民約,推行社會教化活動。宋明理學的興起,促成了族塾義學的興盛。

歷代帝王都把教育兒童看成是家長自己的責任,對蒙學只是略加提倡、引導而已。官府從不干預私塾辦學,任憑私塾在民間自由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沒有中斷,長期扮演強勢文化的角色,兼之私塾教育的政治、經濟基礎在古代少有變動,多種因素決定了古代私塾辦學的面貌變化不大。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書於不同朝代(南宋、五代、南朝),它們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明清兩代最常見的兒童識字用書。《論語》、《孟子》屬於經典讀物,這時,也變成蒙學教材的一部分。私塾歷來實行個別教學,塾師根據不同人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安排課業,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私塾對學生背書的要求特別高,讀書是私塾學生的主要活動。清代,杭州城內著名的宗文義塾在條規中要求學生:“每日讀生書,朗讀百遍。

” 對於文化的傳遞、人才的培養,私塾在古代曾經做出過貢獻,它適應了古代社會的需要。但是,到了近代,私塾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出現了距離,因此,私塾受到社會的質疑。提倡新教育的人指責私塾不開設算術、歷史、地理、格致,知識覆蓋面過窄;教材長期不變,知識老化問題嚴重。

顯然,中國要想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不能不發展近代新教育。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一個有特點的人

個人特點有哪些呢?個人特點有 1 理智型 深思熟慮,沉著冷靜,善於自控。2 疑慮型 猶豫不決,過敏多疑,易受暗示。3 情緒型 心境多變,多愁善感,容易衝動。4 外傾型 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獨立性強,不拘小節。5 內傾型 沉鬱文靜,不善交際,處事拘謹,應變力差。6 混合型 以上特點俱有,多數人屬這種型...

植物組織培養有什麼特點,植物組織培養有那些優點?

通過無菌操作將植物體的一部分即外植體接種到培養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條件專下進行培養,使其產屬生完整新植株的過程,叫組織培養。植物組織培養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日益顯示出巨大價值。目前,幾乎所有的植物離體部位都可以單獨均勻一致的培養生長,而培養條件可以人為地嚴格控制,即可以排除許多...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有那些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一共六個分別是能動性 兩重性 時效性 社會性 再生性 連續性。下面分別具體介紹 1 能動性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活動,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質世界。其能動性體現為在三個方面。2 兩重性 人力資源與其他任何資源不同,是屬於人類自身所有,存在於人體之中的活的資源,因而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