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描寫戰爭
第一點是戰爭的多樣化。書中描述了上百次戰爭,可以分為陸戰、水戰,或水陸混合戰,例如水淹七軍;又可分為攻戰、守戰;或分伏擊戰、偷襲戰;或分陣地戰,游擊戰;或主將比試,或兩軍混戰,形式多樣化。
第二點是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如曹操南侵併非毫無目的,是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劉備聯吳抗曹是為了有立足之地,然後振興劉氏的漢室基業。諸葛亮南征是為了解決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糾紛,穩定後方,以便全力對付勢力強大的曹魏。
第三點,戰爭的勝負繫於智謀。關鍵在於運籌者的智慧,能不能採納部下的善計良策,能不能正確判斷敵情,能不能客觀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靜處事。大小戰爭的勝負無不與鬥智用計拉上了關係。
《漫稿》舉了許多例子,建議翻閱原書。
第四點,著重寫人,不著重寫戰爭過程。吸收《左傳》描寫戰爭的經驗而詳寫謀略,略寫戰鬥過程;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幾場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
2樓:厙莎
你好,我也十分喜愛三國,我們可以共同**。
赤壁之戰,因該是三國演義裡的最好的描寫戰爭。文章用了十回左右的篇幅寫,最大特點是突出了戰爭前的矛盾複雜化,老羅十分厲害啊,赤壁之戰的矛盾之複雜可以說是描寫的淋漓盡致。
作者沒有花很大的功夫去寫戰爭本身的殘酷而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去渲染氣氛,舉個例子,我們看曹操進兵荊楚吳越,不寫曹操有多殘酷而是說,直接就讓荊州舊部,蔡瑁張允投降,連孫吳老臣都分為戰和兩派。可以說是天威浩蕩。
至於矛盾的複雜,更是很多,首先就有曹劉孫三家矛盾,曹操內部又有徐庶,孫劉聯盟也有矛盾,孫權內部又有主戰主和兩派,曹操北方還有西涼馬超,矛盾錯綜複雜。
戰爭寫法也是談笑間,不僅有鬥爭的緊張還有,宴長江曹操賦詩,把戰爭寫的鬆弛有度,藝術化了。
更加著力的是人才的描寫和襯托,作者著重寫了諸葛亮的軍事,外交,心理,天文地理等才華,也有趙雲單騎救主,關羽義釋曹操,張飛大戰長阪坡。也有蔣幹的迂腐可笑,周瑜的嫉賢妒能(按三國演義啊,歷史不是這麼回事的,周瑜歷史上氣量甚大)
還有戰爭的技術含量也是較高的,火燒赤壁,天文地理,
可能還有別的,但是我這會只能說這麼多了,有問題我們繼續**
以赤壁之戰為例 ,談談 三國演義 中的戰爭描寫的特色
以赤壁之戰為例,分析《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的藝術成就
3樓:
三國演義關於赤壁之戰幾乎佔全書的三分之一,戰爭前中後描寫得非常詳細,包括背景,人物,心理,謀略,主要是赤壁之戰是一個轉折點,赤壁之戰拉開了三足鼎立的序幕,也為蜀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三國演義之赤壁之戰是誰中計了,三國演義之赤壁之戰是誰中計了
群英會後蔣幹盜書 蔣幹中周瑜離間計 而後曹操殺蔡瑁,張允 曹操中周瑜借刀殺人計 周瑜打黃蓋,黃蓋詐降 曹操中周瑜苦肉計 龐統讓曹操以鐵索連大船 曹操中龐統連環計 以上為主要計策,整個戰役前後還有其他計策,如 孔明為使周瑜抗曹,估計曲解 銅雀臺 周瑜中孔明激將計 孔明以借東風為由,鑄七星臺巧回荊州 周...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問題
袁紹失敗 不聽良言 任用失誤 戰略指揮不當 缺乏猛將 其重要程度依次遞減。首先,如果袁紹肯聽從田豐或沮授的建言,即便後面的錯誤依舊,袁紹也決不至於慘敗。其次,如果 烏巢看糧的將領換成顏良 文丑 那麼 火燒烏巢 就不會存在,袁紹不會斷糧,也不會軍心大亂。顏良 文丑看守烏巢其實有些浪費,只要派個比淳于瓊...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三國演義描寫人物600字
三國之趙雲 漢族,三國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南 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 公元228年 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 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