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三年級,還不去考慮年的問題,只考慮月的問題
要記住1至12月中,每月的天數,(大月,小月,平月,閏月)
計算日子時,先要計算經過了幾個月多幾天,這幾個月是哪些月,每個月具體有幾天,逐一相加,才能得出正確天數.
同時來要注意,根據不同的問題,要想到是否計算首尾的天數,或者只計首不計尾,或者不計首隻計尾,或者兩頭都算,或者兩頭都不算.
比如,從7月15日放假到9月1日開學,暑假有幾天?----兩頭都不能算
再比如,從2月10日開學,到7月15日放假,在校有幾天?---兩頭都得算.
等等.我認為你是學生家長,你就根據實際問題理解分析吧.
如果牽涉到跨年度的,時間不長的同學 是逐月合計的好.時間長的,按年365天或366天計算.必須得知道什麼年是閏年.這好象已超出三年級範圍了.
2樓:
比如一月一號出發,二月二號回家,那就是經過32天!
3樓:匿名使用者
兩種情況 回家的日子數字小於出發的日子
比如 3月29出發 5月15回家
則 先算月份 5-1=2個月 因此是2個月差29-15=14天 而每個月的平均天數是30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我舉的例子中,2個月會經歷3月底和4月底,3月31天,4月30天,因此 這兩個月是30+31=61天 61-14就是經過的天數
另一種情況 回家的日子數字大於出發的日子
比如 3月15出發 5月29回家
則 先算月份 5-1=2個月 因此是2個月多29-15=14天 因此 這兩個月是30+31=61天 61+14就是經過的天數
特別注意的是二月,要看年份,閏年29天,平年28天
4樓:看到日落
到家時間-出發時間,不用加1
5樓:索菲婭
當月30-幾號出發+1
+下月幾號回家日=
6樓:冷紫嫣
回家時間-出發時間+1
三年級上冊數學經過時間的計算怎麼列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把結束的時間減來去開始的時間。源
例如:小明早上7:30從家出發,8:20到達學校,小明從家到學校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如題所述,結束時間為8:20,開始時間為7:30,因此,可列式如下:
由算式可知,分鐘位上的時間不夠減,因此需要向前借一位,一小時等於60分鐘,過程如下:
借位後可得公式如下:
因此,可得結果為,小明從家到學校一共花了50分鐘。
時間的計算分為 計算時刻:統一計時法 採用尾+頭的方式計算表示方法:幾時幾分
計算時段:統一計時法 採用尾-頭的方式計算表示方法:幾小時幾分鐘
表示方法不一樣代表的結果不一樣
例如:早上9:00經過15分鐘後的時間(計算時刻時刻):9時15分(9:15)
早上9:00到10:30經過多長時間(時段):1小時30分鐘
8樓:林胎神
時間的計算分為 計算時刻
:統一計時法 採用尾+頭的方式計算
表示方法:幾時幾分版
計算時段:統一計時權法 採用尾-頭的方式計算表示方法:幾小時幾分鐘
表示方法不一樣代表的結果不一樣
例如:早上9:00經過15分鐘後的時間(計算時刻):9:00+15分=9時15分(9:15)
早上9:00到10:30經過多長時間(時段):10:30-9:00=1小時30分鐘
望採納 謝謝
小學三年級數學問題:關於計算時間經過怎麼例式?比如~上午8:00到9:00經過幾小時?都知道是一個
9樓:匿名使用者
9:00一8:00=1(小時)不能寫i:00,1小時是時間,而1:00是時刻。
10樓:瀲灩
是9-8=1(時),因為9:00-8:00=1:00中的1:00是準確的時刻,而1小時則是一個時間段望採納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第一種對例如8:15到9:00,後面的算式解決不了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二 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
如何學好三年級下冊數學,小學三年級數學怎麼學
只要上課好好聽講 認真做題,就能學好 老師講課認真聽,課後多複習,背好數學概念,就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挺簡單的啊,回家多看看書,不會的可問老師 小學三年級數學怎麼學 三年級是復由低年級轉入制到中年級的初始,因此學好數bai學非常重要。因為從du三年級開始zhi 開始學習各dao種...
如何教好小學三年級數學,怎樣教好小學三年級數學
一 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數學學習能力的前提。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更凸顯出了其重要性。我們常常發現如果現實中我們對哪門課程有興趣,那我們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鍥而不捨地想要鑽研它,有強烈獲得這種能力的願望。對於孩子,三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看到他們對某一種東西產生興趣的那種極大熱情,所以要抓住這一點...